davihuang wrote:
您不是都說"反應器廠...(恕刪)
圍阻體內是反應器爐心
圍阻體損壞可是大事情
這種事要定義清楚
不然很容易讓人混淆
一般不會用這種方式解釋反應器廠房的功能的
下次你問核能專家時
說圍阻體損壞有何影響
他說的絕對是有關反應器爐心發生的事件
wc2880 wrote:
有人就是裝死不回應呀...(恕刪)
Fleir wrote:
這棟樓看到了這裡,開始看到各種嘴臉了。
---------------------------------
從發電燃料的全球儲量來看,鈾的處境沒有比其他的化石燃料好到哪裡去。google一下,迄2009年1月,存量略多於百年,但卻是以當時442家核電廠來計算消耗量。現在興建中的數量是65家,而且中美日搶鈾也搶得很兇,2003年起需求與價格就一直走升。
台灣難道自己產鈾?還不是掐在別人手中。為何在批評其他發電方式時卻刻意忽略核電也有同樣問題?
從能源自主性的角度來看,核電同樣不可取,請別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恕刪)
k.k2001 wrote:
要核能也不是不行!
如真要容許造成重大核能事故的未知因數,那最保險的「核能安全」就是距離!
至少離人口密集區100~200公里!
這樣一旦有重大核能事故,至少1千萬人半數台灣人民還有較多的生存空間及機會
重大核能事故是會造成大規模且長久性的徹底毀滅
且不管是核一核二核三與核四,距離人口密集區都太近太近了
關係到將近1千萬人半數台灣人民的身家及性命,非得要絕對安全,絕不容許有重大核能事故!
要是真能作到200km甚至500km,只要管理、設計、評估、蓋的、後續核廢料儲存點都優
或許支持多蓋核電的人就會大大增加!
可是事實又是如何?
台電董事長陳貴明回應「台電是賣電的事業,不是賣保證的!」(2011-03-29 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110/112011032900090.html)...(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