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2000 wrote:
佛學章節可有講說供養?
齋僧
「齋」意思為清淨,指潔淨身心,敬設齋飯供養僧寶的意。僧寶是無上福田,能成為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之處;能使施者因之遠離煩惱,去除心縛,得清淨心。所以齋僧之果報無量,功德不可思議。
唐道宣律師,持戒嚴謹,感天人送食。有一天律師問天神:「人間作何功德最大?」 天神敬答: 「齋僧功德最大!」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佛說布施經云:「若以上妙樂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穩,成就辯才。」結夏期間,十方僧眾,清淨共修,藉此僧團之力及共修之功德迴向,故齋僧功德殊勝難議。
齋僧後施者皆受祝願「色力命安,獲無礙辯」。色,儀表端正,容顏暐麗,人人見之歡喜。力,氣力蓋世,精神滿足,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命,生天人 間,壽命久長,康健無惱,命終之時,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纏。安,事事安樂,不逢災逆,心想事成無有困厄。無礙辯,音聲清雅,容動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說清 淨妙法,通達無礙,聞者無不信受而行。
▍供僧
以香花明燈飲食衣物資財等物供奉資養三寶,謂之供養。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
1.身相端莊
2.氣力增盛
3.壽命延長
4.快樂安穩
5.成就辯才
財法兩施等無差別,清淨的供養,當下遠離煩惱,除心束縛,得清淨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
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
《雜譬喻經》中記載:往昔舍衛城郊外有一個婦女,一次佛陀到她家門前乞食,婦女供養了一缽飯。佛說:「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種千生萬,種萬生億,而能現見真諦之道。」婦女的丈夫聽了佛陀的咒願不相信,他說:「布施一缽飯能獲得這樣大的福德,還能現見真諦之道,瞿曇沙門說話為什麼這樣誇張呢?」
佛陀問他:「你從哪裡來?」他回答說:「從城裡來。」佛說:「城裡的尼拘陀樹有多高?」他說:「高達四十里,每年結數萬斛的果實。」佛又問:「樹的種子有多大?」他回答:「只有芥子那樣大。」佛說:「你說的話太誇張,一粒芥子大的種子怎麼能長成四十里高的大樹,而且每年結數萬斛的果實?」他回答說:「這是我現量所見。」佛說:「無情法的大地尚且能成熟這麼大的果報,何況人以歡喜心供養佛一缽飯,福報一定會不可稱量。」夫婦二人聽後心開意解,當時就證了初果。
因此,對殊勝的對境作微小供養,福德是不可思議的,而且以供養的功德,最終能斷除煩惱障垢,獲得聖者的果位。
《過去現在因果經》中云:「於諸福田中,佛福田為最,若欲求大果,當供佛福田。」《長阿含經》中云:「天及世間人,唯佛為最上,欲求大福者,當供養三寶。」
所以,佛陀是一切福田中的最勝福田,如果想獲得大福報,就應當精勤供養佛陀。現在雖然見不到真正的如來,但在佛像前作供養也能獲得同樣的功德。
在殊勝的對境面前,如諸佛菩薩、僧眾、父母,對其供養微小的物品也會獲得廣大的果報。
經中記載:『以前,佛陀的衣服上破了一個小洞,一位婆羅門見後,剪下一塊白布供養佛,並說:「請您老人家用這塊布補好衣服。」世尊接受了他的供養,那位婆羅門無比歡喜。以此善根,他獲得了未來成佛的授記。』
《大智度論》中記載:『一次佛陀和阿難到一個城市裡化緣,這座城市的國王信奉婆羅門教,他下了一道命令:誰如果供養佛、聽佛說法,就要罰款五百枚金錢。佛陀和阿難到城中乞食時,城中的人都閉門不應,結果佛陀空缽而回。在回來的路上,一個大戶人家的老傭人正準備丟棄腐敗變質的食物,她遠遠看到佛陀過來,心想:這樣莊嚴的人應該享用天人的食物。她見到世尊的缽盂是空的,便對佛說:「我想供養您,但沒有好的食物,如果您不嫌粗劣,希望接受這些飲食。」佛陀知道她信心清凈,便接受了她的布施。之後佛陀舒顏微笑,放出五色光芒普照世間,阿難合掌問佛:「世尊為何微笑?」佛說:「你見到這個老女人以信心布施佛飲食沒有?」阿難回答:「見到了。」佛說:「這個老女人以布施佛飲食的緣故,於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間享受安樂,以後出家學道成就辟支佛果。」』
可見,遇到殊勝的對境後,僅僅供養少許財物,也能獲得巨大的果報。但能值遇殊勝的對境也是需要福報的,有福報的人能遇到殊勝的對境,他們的財物會供養到真正的福田。
在這幾個公案里,都是對三寶作了微小的供養,便獲得了巨大的果報,可見供養殊勝福田的功德不可思議。
《雜寶藏經》中云:「如果有人以清凈心,向佛陀、僧眾、父母、病人布施一掬水,以此功德,在數千萬劫中都會感受無窮的福報。」
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增一阿含經』卷一云:能施眾僧者,獲福不可預計。
『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一]、身相端莊。 [二]、氣力增盛。[三]、壽命延長。[四]、快樂安穩。[五]、成就辯才。
齋僧功德可得五種利益:[一]、儀表端正,容顏暐麗,人人見之歡見。[二]、氣力蓋世,精神滿足,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三]、生天人間,壽命久長,康健無惱,命終之時,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纏。[四]、事事安樂,不逢災逆,心想事成,無有困厄。[五]、音聲清雅,容動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說清凈妙法,通達無礙,聞者無不信受而行!
供佛齋僧,孝親報恩,即報父母十大恩:
『盂蘭盆經』云: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凈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
故而,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清凈的供養,能令行者當下遠離煩惱、除心束縛,得清凈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凈善緣,功德無量無邊。發心養僧眾不僅能廣結善緣、減輕業障,長養布施喜舍之心,得報生生世世父母恩,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更為成就六度波羅蜜多、成就佛果之因。
為什麼在《佛說盂蘭盆經》中,佛陀教導我們要去供養十方的僧眾,而不是直接去供養福慧圓滿成就的佛陀呢?難道布施供養僧團的功德會大於布施供養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嗎?讓我們就來分享以下這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佛陀的姨媽摩訶波闍波提,在還沒有出家成為佛教歷史上第一個比丘尼的時候,還是一位在家女居士。有一天,她拿了一件親手縫製的嶄新金縷黃色的袍子,要布施供養給佛陀。佛陀就告訴她說:請將這件袍子布施供養給僧團,這件袍子供養給了僧團,便是供養了我,同時也供養了僧團。
但是佛陀的姨媽還是再三地要求佛陀把它收下來,佛陀也是再三地堅持要她布施給僧團。站在佛陀後面,執著扇子為佛陀扇風的阿難尊者就說了:世尊啊,請您就收下吧。世尊,在您的生母的摩耶夫人過世之後,就是由她來哺乳養育您長大的。您的姨媽也是您的奶媽和養母啊!
佛陀就說:是啊,阿難!我的姨媽確實照顧我很多;尤其是在我母親過世之後,養育我長大。
佛陀又繼續說:阿難啊,我的姨母也因為我的緣故,皈依了佛、法、僧三寶,進而明了了苦集滅道這四聖諦,也受持了五戒,離開了殺、盜、淫、妄、酒,成就了信心、持戒、布施,多聞和智慧的功德。如果她要以終身禮敬和供養三寶的方式,來報答皈依三寶所獲得的恩澤福德的話,那也是無法報答盡的。
佛陀又說:再者,阿難!能布施一位佛陀或一位辟支佛、或一位四果阿羅漢、或一位三果阿羅漢、或一位二果阿羅漢、或一位初果阿羅漢、或一位離欲外道,乃至一位精進的修行人、或一位普通人,乃至布施給一個畜生,也就是一個動物,都會有大功德,很大福報的。
阿難啊!如果布施一個畜生,可以得到大小為一百的福報的話,那麼布施給一個普通人,則為一千個福報;那麼布施給一個精進的修行人,則能夠得到一萬的福報;如果布施給一位離欲外道的話,能得到十萬的福報;如果布施供養一位初果阿羅漢乃至到四果阿羅漢,或辟支佛的聖者,那福報是無量無邊,難以計算的,更何況是布施給一位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呢?同樣的,阿難哪!如果布施供養給僧團的話,也是會有大功德、大福報的。即使在僧團中有夾雜不精進或有名無實的壞比丘,但對僧團的布施供養,也還是一樣會有大功德、大福報的。
佛陀最後結論說:阿難!布施給任何一個特定的個人,所得到的功德與果報,再怎麼大也不會大於布施供養給僧團的功德來得大。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了解到,佛陀之所以不接受他的姨母的個別布施供養,而叫她布施供養給僧團,其實是希望她能獲得更大的福報。因為布施供養給僧團的福報,會比布施供養給佛陀個人所獲得的福報更大的。
所以如果居士們,你們想要求福報,就不要供養給某一位特定的出家人;因為居士發心皈依所皈依的是佛、法、僧這三寶,而成為三寶的弟子。要知道「僧」所指的是「僧伽」,也就是具足至少有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團或者是要具足至少有四位比丘尼以上的僧團,才能叫做「僧伽」,而不是某一位特定的出家人。所以,居士們!你們應當平等心的來供養。同時,供養給某一位特定的出家人所得到的功德與福報,再怎麼也不會比供養僧團所得到的功德來得大。
為什麼供養給僧團會有這麼樣大的福德果報呢?因為僧團負有令正法久住的使命,佛法能夠在世間延續是要靠僧團實際來承擔的,所以,我們說「法賴僧傳」。我們每一位出家眾都是僧團的一份子,都要真正地依法修行,才會有真正的智慧和慈悲;不但我們自己能夠究竟地離苦,也能夠幫助無量的眾生究竟地離苦得樂。
送你CD隨身聽 wrote:
請教一下,為什麼同樣是研討聖經的基督徒,耶和華見證人和你的論述卻有出入!難道聖經有分版本嗎?
還有耶證對領薪水的制度極其反感,甚至說這是假基督徒的斂財行為,他們以不領薪水純粹為上帝工作和傳道感到自豪。
(我不是基督徒)
小的已經提了,新約聖經明示,說作工的得工價.小的也提了,舊約利未記明寫,謂祭司得祭祀之物,耶和華見證人要無酬傳道傳福音,小的尊重,因為那是各人的決定,神給人選擇的自由,傳道人如果一邊上班(或經營事業)賺取薪資所得,還能行有餘力傳道傳福音,再好不過了,但,小的所屬教會的傳道人受四年神學院訓練,畢業後派駐輪調於各教會專職傳道傳福音,沒有收入如何養己(何況還有親人)?教會並不給傳道人食物,也沒配給衣褲鞋襪,請問,如何盡心盡力盡意傳道?教會給傳道人微薄薪資(即工價),起碼傳道人不必向家人伸手或接受教友捐贈,合情合理合乎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