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 wrote:我覺得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朱學恆的這一篇文章! 他這篇文章是寫出了不少罕為人知的一面,但我覺得在組織及邏輯上也有不完備之處。像『到底假考人數有多少?』這個問題~朱先生以媒體報導的人數就直接推斷實際報考人數就僅僅幾人而已,但這推算細看就可知是毫無說服力的!不是說『當初要報名假考的人就僅有五六位』的這件事不可能,事實上或許真的就那幾個人在唱獨腳戲而已,但也許有人不喜出鋒頭而未露面,這位朱先生就僅從新聞照片中有出現的人就直接論定才五六人..........請問這算哪門子的推論?有人是持續在這樣做~但覺得沒必要鬧開,那這些不被人知的人都不算在內嗎?
Jerryho1209 wrote:他這篇文章是寫出了不...(恕刪) 重點應該是在於,不同報導中重複提到的幾個人物與例子前前後後都是一樣的對象,沒有更多其他角色所以結合照片結果,才會推論人數僅只有那幾位因此這個推論還不算太不合理,如果能有更直接的證據當然更好但總比沒有任何證據,就相信有上百人的假考部隊還來得合理
ptx wrote:連教育部請去作評審的...(恕刪) 覺得考18分也能讀大學的大學...想也知道是啥咖...18分...高中該學的他學不到2成...這種基礎的也收...啥爛學校...只看得到錢!!當初教育部造孽...讓一堆學校升等...那些學校根本沒資格...就拿稻江應語來說...評鑑報告中提到稻江自稱「有五十篇相關研究論文與學術性專書」但評鑑委員細察之下,發現多與其外語教學無關稻江稱SCI論文有三篇,查證後卻只有一篇這個無關評鑑機制了吧...真的是比扯鈴還扯...
chiayingcool wrote:評鑑未通過之系所隔年...(恕刪) 大學評鑑法第 4 條 大學評鑑之類別如下:一、校務評鑑:對各大學教務、學生事務、總務、圖書、資訊、人事及會計等事務進行整體性之評鑑。二、院系所及學程評鑑:對各大學院、系、所及學程之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表現、圖儀設備、行政管理及辦理成效等項目進行之評鑑。三、學門評鑑:對特定領域之院、系、所或學程,於研究及教學等成效進行之評鑑。四、專案評鑑:基於特定目的或需求對大學進行之評鑑。前項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評鑑,每五年至七年應辦理一次;第三款及第四款之評鑑,得依需要辦理之。
goodversion wrote:不太對吧,現在是零分...(恕刪) 現在是零分上大學,但零分不是因為念大學才考零分,而是唸完高中考零分,這樣因果有瞭解嗎?我舉的例子不是學生難教,而是學生進來後努力還是能有成長,這位大哥有看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