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人次搜山51天找不到人,山友兩天卻找到遺體(登山經驗談)

fisheries wrote:
有人去怪那些搜救人員嗎? 有人去要他們擔啥責任?
該檢討的是台灣數十年來整體的山難救援體系及架構....(恕刪)

沒人怪???
那為什麼要國賠

一下有人說錢沒花在刀口上........
的確,若七億用在這方面,應該是會有很大的助益;不論是人力或裝備。

又一下在怪罪山難救援體系及架構;這樣一昧的怪罪單方面,難道未能充足準備就入山的人都理所當然的嗎?

高山中變化如此之大,卻要別人能夠以計劃性的規則去為你作救援準備,
若是這都可以計劃,那麼以後入山前的山友按照SOP做準備就能萬無一失或保證萬一需救援就一定順利嗎??

最後找到的人再來說一些檢討,部分只能算是馬後砲;搜救當下都是個相互動態的過程,
救與被救,誰能保證一定會剛好相遇;不能創造最大機會,躺在那裡四、五天才有線索被發現,這又能如何?

============================================================================
前文我也沒啥邏輯,只是非在場的人去質疑錢沒花在刀口上,這是在賞那些議員巴掌,
還是真有通用方案可以適用全部情況?

不然,這裡能以嘴砲的方式列出具體改善建議或計劃書嗎?
這少年獨自在深山不知面對了多少的困難與恐懼
終究無法通過老天爺的考驗
是父母都會不捨
願他安息,R.I.P
osamu wrote:
沒人怪???
那為什麼要國賠

一下有人說錢沒花在刀口上........
的確,若七億用在這方面,是會有很大的助益;不論是人力或裝備。

又一下在怪罪山難救援體系及架構;這樣一昧的怪罪單方面,難道未能充足準備就入山的人都理所當然的嗎?

高山中變化如此之大,卻要別人能夠以計劃性的規則去為你作救援準備,
若是這都可以計劃,那麼以後入山前的山友按照SOP做準備就能萬無一失或保證萬一需救援就一定順利??

最後找到的人再來說一些檢討,部分只能算是馬後砲;搜救當下都是個相互動態的過程,
救與被救,誰能保證一定會剛好相遇;不能創造最大機會,躺在那裡四、五天才有線索被發現,這又能如何?...(恕刪)


請看清楚我的文章,
關於這位遇難山友的是非對錯我已將之排除在外
因為這種case從過去到現在都不曾少過..
為何會有狀況, 那又是個控管制度的大問題了...

該思考的是台灣這幾十年來的山難救援體系及架構為何還是這樣?
在台灣養一支專業山難救援隊伍不應該嗎?

不知您對台灣山難時的來自各單位急就章臨時組成的隊伍有多深的了解或是否有接觸過
若您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你就會知道問題的所在...
很多時候所謂的救援人員連基本的糧食,禦寒裝備都沒帶夠, 更不用提啥專業救援裝備或技能
這是來充場面消耗糧食還是來幹麼的? 能找到叫運氣好, 沒找到算正常! 你以為他們也願意這樣
嘛! 那該怪誰呢?
幾十年來都這樣搞, 這不該改善嗎?




北極小螞蟻 wrote:
※2/27 張先生原與同學(2位)相約爬白姑大山,但因二位同學臨時有事,所以張先生就獨自一人上山,預計2/28下山,且有辦理入山證明。


長長的一大篇,
如果張同學從這裡就知所進退,
就沒有長長的辯解、說明與大家的討論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fisheries wrote:
很多時候所謂的救援人員連基本的糧食,禦寒裝備都沒帶夠, 更不用提啥專業救援裝備或技能
這是來充場面消耗糧食還是來幹麼的? 能找到叫運氣好, 沒找到算正常! 你以為他們也願意這樣
嘛! 那該怪誰呢?
幾十年來都這樣搞, 這不該改善嗎? ...(恕刪)

這是他們現場的事情,他們自己會去負責,這次你我都不不在現場,又憑啥全部一概而論。

你以為把人放出去搜救,指揮中心的人就不是挫在等嗎?

況且若經費不夠,無以養兵,那麼現在你應該要去叫那些議員出來面對,不是嗎?

一員必須身兼多重救援專業,專業能力不夠,或過於疲乏,這個也應該去檢討那些委員才是吧!?

==========================================================================

要排除當事者的話,這又太不厚道了。。。。。

畢竟目前看來是沒能創造最大被救援機會,才讓救援單位必須被如此檢討的吧!?


osamu wrote:
前文我也沒啥邏輯,只是非在場的人去質疑錢沒花在刀口上,這是在賞那些議員巴掌,
還是真有通用方案可以適用全部情況?

不然,這裡能以嘴砲的方式列出具體改善建議或計劃書嗎?...(恕刪)



若您是稍具資歷的山友
應該知道岳界已具體提過多少方案了?
但為何幾十年來還是這樣?........
osamu wrote:
這是他們現場的事情,他們自己會去負責,這次你我都不不在現場,又憑啥全部一概而論。

你以為把人放出去搜救,指揮中心的人就不是挫在等嗎?

況且若經費不夠,無以養兵,那麼現在你應該要去叫那些議員出來面對,不是嗎?

一員必須身兼多重救援專業,專業能力不夠,或過於疲乏,這個也應該去檢討那些委員才是吧!?...(恕刪)


我是不知道你是登山經驗有多豐富的山友..
但我想您應該對山難搜救隊的狀況有基本的認知..
否則您可能根本不知道問題的所在..

我文中有提到誰該去負責嗎?
就算是救難單位能負什麼責?
誰又能負什麼責?
我想討論的是為何幾十年來都是這樣搞?
問題出在哪?
難道沒有改善的可能性與空間?

Edison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長長的一大篇,
如果張同學從這裡就知所進退,
就沒有長長的辯解、說明與大家的討論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恕刪)


其實有沒有張同學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在台灣山難史上這種類似案例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斷過
未來也肯定會有x同學,y先生與z小姐/女士

以個人來講的確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但以整體面來講卻是台灣幾十年來的入山制度到救難組織與體系架構的大問題....
其實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fisheries wrote:
以個人來講的確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但以整體面來講卻是台灣幾十年來的入山制度到救難組織與體系架構的大問題....
其實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