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星期六 [炒絲瓜] 全部食材:絲瓜 植物食用油 薑 蔥 鹽 白胡椒粉 麻油絲瓜切薄片油鍋爆香薑絲...再放絲瓜入炒鍋內加蓋,用中/偏小火力/燜煮至軟。過程中 均未加水。燜煮好摻各調味料 最後+麻油&蔥花 拌勻即可起鍋~絲瓜炒好 也可加入飯弄熱防疫期間 不出門絲瓜米飯(軟粥) 搭配其它青菜亦可飽餐 註: 絲瓜5/20星期四中午買的 星期五 星期六 各炒一條
Kelly920925 wrote:註: 絲瓜5/20星期四中午買的星期五 星期六 各炒一條 本來不想拍圖 怕被笑啦~且尚未知 還能不能吃所以..先切了兩刀見狀 剖面似乎 還好找來手機拍攝邊拍 還要邊洗手 實在麻煩~ 配稀飯~絲瓜5月20日 實際/是同時/購入三條 但連續幾天常吃絲瓜 顯得乏沒啥動力處理它終究最後 改變了主意(不煮它)..整理冰箱內食材時..暫挪 移位至最上頂層 卻忘了它的存在*此期間 曾拿出,擺著準備烹煮(卻發懶未煮)沒及時 回存冰箱。*絲瓜的外皮 嚴重變色了這是直接收貯冷藏 未包覆任何報紙或塑膠袋。 直到5月30日才烹煮。本來想丟餿水桶了。因疫情關係 減少外出購物居住所/食材匱乏也抱持實驗精神於是....煮了它。改拿 這密蓋鍋具烹煮(熱傳導佳OK)不放水 開最小火力(盡可能地以微小火力)慢慢燜...就可以 在料理區 處理其它事務(註: 趁此時/我/切白蘿蔔/醃白玉蘿蔔)買來絲瓜 最好趁鮮料理 我...這貯放有10天了!但它算來還是可食! 絲瓜絡沒明顯變老 變刮刮~ 成為菜瓜布~ 以後(我)至少放一星期就好 (足夠久了) (均甭再作 絲瓜"貯放冷藏之時間"實驗了)........................................................................................................素食便當 這家原位於學士路 現已搬遷至某某學校附近(註: 此店生意極好上班時 偶爾同事們都一起選訂這家我想是因為店租關係 因此遷址)我只說要NT$70元 米粉便當 還要蓮藕(菜色)其餘讓專人 幫我處理~外帶 我沒拿塑膠袋也未索取筷子
植物素食丸子素丸子 效期到 趕緊清冰箱搭配自製 “酸辣小黃瓜”還算可。 我用(旋風氣炸烤箱) 180度C 無預熱只烘烤較少食材約10分鐘,可完成~(說明: 因住處這台溫度分界標示? 不夠明朗首次測試時 設定溫度概約190度C 所以計得之時間誤差大)就變這樣 熟透了這般大小的食材用氣炸鍋烤 甭預熱/ OK沒問題註: 再測一次 以確認烤溫與時間(計得相關數據僅供參考)///總之 依實際使用工具不同 要留意 拿捏控制好火候喔///該產品使用說明:*烤箱/預熱180度C後放入加熱約20分鐘 *平底鍋/加入少許油放入產品加熱拌炒約10分鐘*微波爐/**700瓦加熱約兩分鐘
便攜摺疊桌小資耍廢用具 金適系 為了拍攝這香蕉奶昔冰都快融化了!(用香蕉/表皮泛有咖啡糖斑狀/的材料最香醇。)以輕功撥除它外表皮,冰存冷凍後。與適量鮮乳&冰塊混打均勻即成。(為求食物衛生與保鮮,以獲得良好貯存;未直接/徒手/碰觸香蕉果肉)(香蕉整根 冰凍...採高功率可碎冰調理機打OK)若要求更甜,可加煉乳。多餘..回存冰櫃,用密封盒裝妥。圖示中,的密蓋盒盒蓋邊角 時已崩裂NG。從冰箱 再拿出一杯冰凍好的。這讓我想起 曾因腳打石膏(因故傷至韌帶 非骨折),臥床宅在家一個月 幾乎不出門的日子。 PS :它為擬真仿竹圖樣 才入選*開箱後 卻是縱直條紋 *設有滑鼠護腕矽膠軟墊(慣用左手者 可更換至左邊)以支撐手部 滿意。*如果要露營 不一定需攜帶這啦 (吾實測這件淨重約:1752g)一切可從簡 將保麗龍箱翻面 暫代為置物桌面亦可
過貓 是鄰居山上採摘。*過溝菜蕨這種菜 得要炒熟。食材:菜蕨、油、薑、醬筍、食用含碘鹽、水。註:用新手機拍當時 未能及時設定按快門03秒之後拍攝!因拍攝是單手持手機另一隻手也忙就沒有辦法,一邊拿矽膠攪拌棒 協助剷出食物。*右下圖: 我要 take鏡頭拍那支單柄鍋傾倒時的斷水性蠻好!(使用順手 應用與處理均簡便與俐落)蒸小粽子 當午餐左下圖:蒸好放 提鍋內自此發文 已移往 料理食譜
原本 遮陽遮雨用途的簾子較長!打摺即變短,車縫固定線於上端/近掛鈎孔位置。等於簾子"頂部有翻領"...晚上時候 打開簾子覺得 能有通風 最好 (我用ok 沒問題)有預留間距洗機運作時 不會碰撞至架子。還算合意( 有符合期待) 堪用! *台製 彈力水桶 原為紅色(是一位年長女性朋友贈送。喜歡 /我製/台式泡菜。我說 我沒那麼大的容器處理清洗太多高麗菜於是她自己去買這說要送我。之後 我就當洗衣桶了)日久已曬至變色!多了幾個位置 可暫放物品此為示意圖!經過很久很久日子之後再改造 變成下圖 模樣。空間寬敞 較好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