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輕軌/捷運-開工日遙遙無期

jackdr wrote:
我實在看不出高雄20年後的運量能讓高捷賺錢
請問您是從哪看出來的?

未來的事情其實很難講。
30年前的中國大陸你看得出來會變成現在這樣嘛?
30年前的信義計畫區一帶,你能看出現在那邊會有101大樓嘛?
未來會不會運量,不是看現在的表象去推估,而是看相關單位
對未來的計畫。如果在政府未來的計畫裡這裡會有大幅的進步,
那麼為這一塊區域建設新的交通系統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會蓋高鐵,也是因為樂觀預估未來的經濟發展可以帶起運量跟周邊
開發的收益來支撐這套系統。
這種建設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即便有完善規劃也都是一種豪賭。
人民買帳,整體趨勢往預測的方向走,這就是正確的規劃。
人民不買帳,或是整體趨勢往反方向走,就是錯誤規劃。
況且前面說過了,全世界可以單靠乘客運輸來賺錢的軌道系統沒有
幾家,能獲利都是靠周邊開發在獲利。

jackdr wrote:
抱歉我只看到人口數、...(恕刪)
跟會計準則沒什麼關係,我不是學會計的,我不懂會計抱歉。

這不用懂什麼會計。
台北捷運的建設成本是台北市捷運局在負擔。台北捷運公司是跟捷運局租用路線來跑車。
所以捷運公司的成本裡面不包含未來新路線的成本,跟舊路線的折舊攤提。
台北捷運頭幾年的租金甚至只有象徵性的1塊錢。
台北捷運公司看起來很賺錢,但是台北捷運局即使有捷運公司給的租金跟獲利分配但還是虧很大。
高雄捷運就不同了,路線是高雄捷運公司自己蓋的,所以高雄捷運公司要自己負擔開發
跟營運成本。未來要做新路線,高雄捷運也要自己想辦法籌錢來蓋。

jackdr wrote:

我實在看不出高雄20年後的運量能讓高捷賺錢


就是因為你不懂會計!
台北捷運系統目前來說也是賠錢的
捷運類大眾運輸世界上大都99%是賠錢、
大都仰賴對於個人運輸稅金來補貼虧損。

官方數據
舉例 文湖線來說木柵加內湖系統兩個加起來超過1千4百億以上興建成本
每天平均是15萬人次平均收費20-30元

30元*15萬*365天=票箱年收入16億4千萬。

搞這個隨車員才160人就要用1.6億。
每一個車站都有人力至少要有5-6個,
還要扣除人事、水電、維護開支

剩下連利息都不夠

可愛小熊 wrote:
台北捷運系統目前來說也是賠錢的
捷運類大眾運輸世界上大都99%是賠錢、
大都仰賴對於個人運輸稅金來補貼虧損。


只准北捷賠錢
卻以會賠錢為由批判高捷和南捷?
這心態還真是健康

mediciaaa wrote:
北捷要是用高捷的會計準則,應該也是虧的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
...(恕刪)


不要"應該"怎麼怎麼樣
就請您示範,用高捷的會計準則來幫北捷算算帳,算出"虧"這個結果嘛

mediciaaa wrote:
講這些台北人都聽不進去
彷彿某些東西一定要台北獨佔才爽
...(恕刪)


當一個人帶著心中的成見與偏見發言,就會講出這類的話.....

CCRen wrote:
當一個人帶著心中的成...(恕刪)


大哥,你就別說他了

等到他不爽又說外省人欺負台灣人了
小弟剛好去過京都....同樣是古城京都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的不是他的地下鐵....

而是他的公車系統,不但路線串遍各大古蹟名勝,公車靠站底盤還會降低(真的靠站才降低)...

司機又客氣還蠻年輕的對我們這種背包客還可用簡單英文跟我們溝通.....

還有一日周遊公車票賣,映像沒錯的話撘公車不用帶零錢...不管你是用萬元大鈔還是五百元硬幣

投幣箱會找零....

與其花幾百億作捷運 花幾十億作輕軌....花個幾億建立起向京都一樣的公車系統還比較實在....

在那之前 跟我說台南是台灣的京都? 還差的遠勒

oldchang1205 wrote:
小弟剛好去過京都.....(恕刪)

上次看過一篇關於京都的報導,內容提到因為京都是個古都,
有太多的古蹟與歷代建築,所以開挖地下鐵是比較保守的,
怕破壞建築,但大力推廣公車系統,將破壞降到最低。
oldchang1205 wrote:
與其花幾百億作捷運 花幾十億作輕軌....花個幾億建立起向京都一樣的公車系統還比較實


其實公車系統也是就是BRT。問題是沒錢搞。
也不是幾億可以搞出來。

所以建立類似舊金山或北海道、香港的輕軌電車或巴士電車系統。這樣至少要16億。
拿花博一點點的預算可搞。問題中央不給錢..

CCRen wrote:
用高捷的會計準則來幫北捷算算帳


相信你會用GOOGLE吧。不用教你吧

mediciaaa wrote:
卻以會賠錢為由批判高捷和南捷?


台北市公車也是賠錢、主要政府是有補助大眾運輸.
請查 "台北市聯營公車服務性路線虧損補貼計畫"

oldchang1205 wrote:
小弟剛好去過京都.....(恕刪)


1. 日本人沒有像台灣這麼依賴機車 所以公車推廣的起來

2. 京都雖然重公車 但地鐵一樣沒少 兩者相輔相成

3. 台灣人對公車信心不足 公車再進步班次再密 沒人搭也沒用 反變成路上負擔

4. 日本不吝於大眾運輸建設 若在台灣 中南部很難淪的到這種建設

5. 台灣目前各城市還是以軌道運輸比較有市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