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賢 wrote:
最近個人在看 密宗 ...(恕刪)


要去看金剛經。 沒時間,心經也行,再沒時間,就十個字:{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汝不知淨土宗旨,當依一函徧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 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

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小笨賢 wrote:
最近個人在看 密宗 的「大日經」
跟 「愣嚴經 」其實兩者是 異曲同工之妙...

===
但是不能適用 淨土,不過修淨土最好要有點大乘經典
金剛經也是大乘經典


淨空法師自己說過,初期時,老師勸他修淨土,他笑笑,並沒有真信真修

後來是他講大乘經典華嚴經時,突然問自己,經上那些大菩薩修什麼法門?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始於念佛法門,歸於念佛法門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法師才真信真修淨土念佛法門
KCLin0423 wrote:
其實我一直想要回您...(恕刪)


感恩您理我啊。

願分享一點所知。佛說非佛說的問題,前文有略提,佛法判攝的方法與一般世間不同,如前面vu84vu大德提到親自聞佛說法的問題,其實,就算像現代一樣有錄音錄影存證,佛弟子一樣諍!這因為弟子們根性習氣不同,所以世尊說法有不同宗趣,也像K大前面提到的,如果無我,誰修行?誰解脫?對這類眾生,佛對他們說佛法有常樂我淨,引他們來聞法,再漸次導入第一義,所以說"為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而說有我。

佛說非佛說,必須先對僧團情形概略認識,初次集結的主持者是大迦葉尊者,佛陀在拘尸那入滅,大迦葉尊者前往參與集會,然後把處理佛陀色身與舍利的事交待阿難尊者,自己與重律的比丘學團(優波離尊者領導)趕往王舍城欲結集經典,選王舍城這個地點有理由的,大迦葉尊者尚未出家時就受到此地國王人民敬仰,算是他的地盤,從拘尸那到王舍城距離頗遠,步行所需時間很長,待阿難尊者處理完世尊後事要來得及參與結集並不容易,但阿難尊者到底是趕到了。

另一佛徒耳熟能詳的"傳說",佛入滅後,阿難尊者一次要坐渡船在岸邊等待,聽到一位小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鴨?),不如生一日,而能睹見之。阿難尊者問小沙彌這誰教您的?小沙彌說從師父口中所學,阿難尊者說您師父可能記錯了,我曾這樣聞佛說: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過幾天阿難尊者又在岸邊遇到這位小沙彌,小沙彌還是唸著不見水潦鶴...,阿難尊者向小沙彌說,哎呀,小沙彌,前幾天有跟您說過不是水潦鶴耶...,小沙彌說:我知道啊!回去向師父報告,師父說,哎呀...,阿難尊者老了,糊塗囉...。阿難尊者向大迦葉尊者提到此事,大迦葉尊者而覺得非結集不可。

阿難尊者與大迦葉尊者的實際關係如何,可從經藏探究得知一二。這裡略提尊者個性,大迦葉尊者是頭陀行者,與當時印度崇尚的苦行風格有關,如cman4434大德所說,苦行是釋尊所反對的,世尊制戒有開有遮,初次結集時就遭到大迦葉尊者反對,阿難尊者傳佛遺命:小小戒可捨。並未被大迦葉尊者接受。結集完了,大迦葉尊者在路上遇到正趕來參與結集的富蘭那尊者,富蘭那尊者已從旁得知結集的整個過程,向大迦葉尊者表示自己從佛聽聞的有所不同,但大迦葉尊者沒有予以理會。

佛陀的雙脇弟子是舍利弗尊者與目建連尊者,世尊曾說,有這兩位在的地方可以安心。大迦葉尊者喜歡住阿蘭若,厭惡人事,世尊曾勸他來眾中住,遭大迦葉尊者拒絕,世尊要求至少每半月誦戒時要來參加,尊者才答應。此外,大迦葉尊者曾說"一世不出二佛",自覺與世尊差異不大。初次結集受大迦葉尊者與優波離尊者影響(其中又以重律的優波離尊者學團影響較大),這所以初期學風趨於保守,重解脫道。佛弟子依佛說修行,根性條件不同,受持法門不同,思想潛流隨教團日漸發展而成形,尊自己所宗為佛說,其他為非佛說,這可見於後來發展的部派誦本,後來也才分裂成至少十八部派,彼此對立的厲害,所以說不一定越古越真。

大乘法受世尊過去本生所啟發,成佛是無量阿僧祇劫(依龍樹菩薩所說),並非一世成佛(龍樹菩薩認為也不是三大阿僧祇劫,因為有限有量),那過去無量生中總有偉大事跡吧。印度當時修行主流是厭世的,消極的,世尊的表現卻是積極入世,所以教化的弟子中有各行各業,有貧窮孤苦,也有國王大臣,但受到當時思潮限制,要全面發展起來是有困難的,過去無量生中久修,度世利生的精神,在部分僧團中潛流,因緣成熟,菩薩道就從各地流傳出來,僧團中對佛與阿羅漢的論諍,爆發點是"大天五事",保守派與前進派對抗,但爆發由累積而來,不會突然就這樣。

以上背景可以知道佛說非佛說在佛教的情形,越早的只能說接近原始,然而,思想的抗衡,別說是佛陀在世的佛弟子之間,就是部分弟子對佛陀的態度也是一樣。有一說,世尊一入滅,僧團中一部分人居然說從此可以不必遵守這麼多戒律,這樣還能說越古一定越真嗎?真偽不是重點,以三法印判第一義,以四悉檀統攝一切教說,方便與究竟是相互助成的。

kegabu wrote:
後來是他講大乘經典華嚴經時..(恕刪)


淨空的華嚴造詣還蠻爛的

火影兜 wrote:
應該擔心的是罵完哥...(恕刪)


哥,幹嘛這樣?助人是好事耶,不過量力而為,別變成自己或他人負擔,反效果。

董鰓康 wrote:
請問信佛教可以性交嗎...(恕刪)


沒人想回應,就自己目前知道的說。出家的嚴格禁止!在家居士可以,但不能邪淫,夫妻之間可以,破壞家庭不行,不合國家法律不行,不合佛法護生精神也不行,在家居士證初果、二果的還有生理需要,證三果淫慾就斷了,證四果阿羅漢要嘛出家,要嘛自殺(怕了吧?)。

奉勸一下,太過放縱有害身心,且現在動不動就分屍喔...。

水云 wrote:
這一些,剛好是我熟...(恕刪)



說到底,沒有要改善什麼,沒有什麼好改善的?不知那其實也可以不必〔覺悟〕

+1

你每次發文我都笑
Peace & Love wrote:
哥,幹嘛這樣?助人...(恕刪)

問題是
假如甲跟菩薩發願要殺光地球人
請問菩薩會理會某甲嗎?
不會嘛

也就是說菩薩是一個篩子
正確通過
錯誤擋住

信佛要快快樂樂
假如罵了一句,那沒關係的
會出事,那就不是菩薩不是佛

信佛不是
整天小心翼翼怕得罪東得罪西
什麼沒安好會有災難

哥看過有人出門還要倒踩七星步
八卦鏡雙葫蘆…

很多人信佛像在辦喪事…

kegabu wrote:
金剛經也是大乘經典...(恕刪)

淨空法師:

「我們這麼多年都依照這個本子學習、依照這個本子修行,每講一遍都有悟處,遍遍都有悟處。所以我把經教統統放下了,《金剛經》上一句話,我依教奉行,什麼話?“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我統統放下了,我就依這一法,這就定了。

我講經教學今年六十七年了,我一生所積累的經驗,我的認識提供給大家作參考,我決定往生淨土。往生淨土是得大圓滿,一切法都證得了。


要怎麼樣開悟?一門,一門深入。這一點希望我們同學要注意,為什麼?不能學太多,學太多的時候你分心了,你精神不能集中,你妄想會很多。所以只准學一門,叫你天天想一樁事情,想到無想就畢業了。不能搞太多,不能搞複雜,這個不是學知識,不可以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在什麼時候?開悟之後。沒開悟的時候是以開悟為第一,就是修定,你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之後可以廣學,那個時候學太容易了。

你要搞雜了、搞亂了,你心裡常常想著,你有那麼多的妄想、有那麼多的雜念,而且還常常到處攀緣,你怎麼會有成就?!一輩子不會成就。


不是說只有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我念觀音菩薩能不能往生?我念地藏菩薩能不能?能。只要你一生就念這一句,你把別的放下,一定要迴向極樂世界,求生淨土。

那我們要念其他宗教行不行?行,只要專心,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亂,迴向求生極樂世界統統得生!要不要改變宗教?不需要,為什麼?所以宗教都是自性流出來的,沒有例外的,所以宗教真的是一家。學基督教,虔誠基督徒功夫達到成片,他要是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想求生見阿彌陀佛,行不行?行。用他的功德迴向,阿彌陀佛就接引他,他到天堂去了,結果一看,天堂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天堂,其味無窮,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個宗教都到他理想的地方,到最後大家見面,你也在此地,他也在此地,才有味道。

這就是整個宇宙是一體,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實報土都是心現,沒有識變,十法界裡頭加上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心、是妄心,妄心通常叫它作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是有生滅的,就是剛才說的,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講它的頻率,一秒鐘,或者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麼回事情。所以人一生最大的幸運,就是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明白了,再不迷惑了。你的抉擇方向正確的,沒有不成就的。」

https://joanchen-amtb.blogspot.com/2015/03/67.html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