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全台為DEHP, 食品罰則太過於寬鬆,廠商無警惕!

G-PLUS wrote:
你還是沒搞清楚狀況..
統一這些廠商是因為沒有檢驗是否有含塑化劑,
食品業再黑心也還沒大膽到完全不檢驗原料,
我以前還在義美工作時,
酪農送生乳來也沒有檢驗過三聚氫氨啊。....(恕刪)


1.我不知是哪些食品廠,我不是那行業的,只能從新聞中得知使食品廠的處理事情的態度

2.你說統一,如果統一想要讓消費者感受到他們的歉意的話,應該要做下面的危機處理會讓人比較不反感些吧,

把統一進料時,那黑心廠商所提供的各種相關檢驗報告還有他自己把關的報告公告給大眾,讓大眾知道他們把關其實是非常嚴格的,供料商驗了一堆,他們自己又複驗了一堆,但還是沒能避免黑心的原料事件讓相信統一的消費大眾受害,對此統一感到非常抱歉,相信這比什麼都沒有提供,只能看到統一寫什麼日誌廣告讓人感覺到他其實很努力在做品管。

3.立即發表聲明,此次事件是自己沒有提防到黑心原料,沒有達到食品不應該使用有害人體的自我要求,所以根本不會有提出國賠這種無理的行為。

4.自由時報這次有提到義美,在瘦肉精還有三聚氰胺塑化劑事件義美都沒有中箭,義美在六年前在桃園廠砸下六千萬打造食品安全研究室。上面有寫到這些東西在他們的實驗室通通無所遁形



請看報導,如果你說的是真的義美在酪農送生乳來也沒有檢驗過三聚氫氨啊,麻煩你幫忙把義美也射下來,因為公然說謊,也就是他們只是因為沒有貪小便宜所以沒有進便宜的黑心料,才會沒事,而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很嚴謹的在為自己的食品安全把關才沒事的。

5.下面有人要批了

那他應該也要批政府沒有規定單獨的手機電池,還有二次電池都沒有要求檢驗,也沒訂標準。但電子業大廠卻會自行檢驗電池,到時一大堆同樣的黑心手機電池爆炸時,你看看電子業大廠如果用黑心電池會道歉還是會說要求國賠,從這點品性的高下立見。
mega wrote:
1.我不知是哪些食品...(恕刪)

既然你不曾從事食品業,
現在分析給你聽你又不信..
你以為檢驗是3、5分鐘就可以跑完一項嗎?
事實上就是毒奶事件之前根本就沒有人在驗三聚氫氨,
之後再全面加入這項檢驗而已,
其他還有一千多項有毒物質也沒列入常態檢驗項目,
如果有害物質通通要全驗...
(先別說要不要考慮檢驗成本)
在檢驗報告出爐前...原料就先過期了...
請問原料擺到過期檢驗還有意義嗎?
食品業檢驗只能做到儘可能而不是絕對...

電子業也有所謂新品故障,
經過完整測試還出現還有這種狀況發生,
那該怎麼辦呢?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既然你不曾從事食品業,
現在分析給你聽你又不信..
你以為檢驗是3、5分鐘就可以跑完一項嗎?
事實上就是毒奶事件之前根本就沒有人在驗三聚氫氨,
之後再全面加入這項檢驗而已,
其他還有一千多項有毒物質也沒列入常態檢驗項目,
如果有害物質通通要全驗...
(更別說還得考慮檢驗成本)
在檢驗報告出爐前...原料就先過期了...
請問原料擺到過期檢驗還有意義嗎?
食品業檢驗只能做到儘可能而不是絕對......(恕刪)



1.你在義美做過你知道實情,那請你去把義美拉下來,但你怎回應分析給我聽我又不信?

我信啊,你只要把義美拉下來,我就相信義美只是運氣好,而非比別人努力。


義美沒驗的話就不要在報紙上寫的讓我相信,

請你在義美待過的人拆穿他們想表達他們驗很多的假像吧。

2.還有不用你分析給我聽,如果統一把他進黑心的便宜料時對方提供的檢驗報告拿出來報導,

還有他進料後又自行驗了哪些也報導給大眾知道就行了,


這比在那邊刊什麼日誌要有說服力。

3.還有我也不需要知道幾分鐘,因為有從事化工的人知道要怎驗就行了。

你問化工的人,讀化工跟讀食品的差別在哪?

檢驗的能力,和化學的專業能力差在哪?

請不要問我,我己經告訴你我是電子業,請問化工和食品的專業人士

但你說的這些,跟我所要表達的關點實在是無關,你只是要說沒人想會有人把塑化劑加入,如果那黑心的起雲劑,跟正常的起雲劑價格一樣那才是真的讓人更難起疑問,只能說那個黑心的供料商己經有用價格來告訴你他的產品很有價格上的特色,請問這些大廠有沒有要求對方提供什麼檢驗報告,還有自己到底又驗了什麼,這才是要告知大眾的,否則說在多都是沒有辦法讓別人相言食品廠有努力的為自己的食品安全把關。
mega wrote:
1.你在義美做過你知...(恕刪)

報導你也看了啊..
義美雖然聲稱可進行超過150項檢驗,
但義美也沒宣稱自己有進行全驗啊...
光列管的有毒物質可是就1000多種,
未列管的還有3百多萬種...請問怎麼驗...
是你一廂情願的認為有全驗而已...
況且現在的問題是你當初下標題講食品業完全不驗料,
請問是哪裡完全沒驗料...
照你的標準是要怎麼樣才算驗過料呢?
還是你要不要先說明怎麼樣才算有驗料呢?

化工原料是化合物,
化工是驗原料是否符合需求,
食品原料是混合物,
照你所謂的全驗標準..
食品沒有驗完的可能性...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G-PLUS wrote:
報導你也看了啊..
義美雖然聲稱可進行超過150項檢驗,
但義美也沒宣稱自己有進行全驗啊...
光列管的有毒物質可是就1000多種,
未列管的還有3百多萬種...請問怎麼驗...
是你一廂情願的認為有全驗而已...
況且現在的問題是你當初下標題講食品業完全不驗料,
請問是哪裡完全沒驗料...
照你的標準是要怎麼樣才算驗過料呢?
還是你要不要先說明怎麼樣才算有驗料呢?

化工原料是化合物,
化工是驗原料是否符合需求,
食品原料是混合物,
照你所謂的全驗標準..
食品沒有驗完的可能性......(恕刪)


是照你所謂全驗的標準,請勿把你自已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

這樣只會顯示出你的無理。

我寫的你不敢回,所以用一些模糊戰的技兩,己經讓我看破你沒有能力證明

1.義美是有如你所說的沒有檢驗三聚氫氨,所以我選擇相信義美在三次重大事件能沒事不是僥倖,而是努力得來的成果

2.為何是我說明而非出事的食品業說明他們是如何用黑心料的流程,為何食品業出事時都不說明,他們進料時有多嚴謹?
連這點你都看不出來你論述有多麼的無理,我想公司用你的話永遠要有人告訴你怎麼做才好,而不是你自動想出怎麼做才會更好。

3.你只要想想,如果發生在電子業一堆電池黑心爆炸,結果我竟然叫你說明應該怎麼驗,你就知道講這話的人有多麼@@

4.ASUS的電源線實際上都還沒出問題,就要消費者拿去換,我打去ASUS問說不換會怎樣嗎?
他們說實際上不太可能會出問題,但為了防止出意外,所以還是要求消費者拿去換,
這就是大廠電子業的態度(電子業小廠沒門),而食品業應比電子業還要嚴謹才是正確的邏

mega wrote:
是照你所謂全驗的標準...(恕刪)

我覺得你根本就不懂何謂檢驗,
多數食品檢驗都是針對最有可能出狀況的部份去檢驗,
現在會爆出塑化劑就是因為除了那兩家黑心業者以外幾乎沒人想得到...
當然天才如你想必多年前就已經知道有人會在起雲劑內加塑化劑,
我比較笨..在爆發之前真的想不出來有人會在起雲劑內加塑化劑取代棕櫚油。

要去檢驗出根本不知道是否有被加料,
也不知道被加了什麼料的原料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那只有全驗才做得到,
(全驗就成本、時間來說都是不可能達到)
檢驗要有目標才能去執行,
就好比叫你從台北找出一個性別、姓名、長像通通不知道的罪犯,
而且還可能不存在這個人...。

義美兩次都閃過的原因:
1.義美不使用大陸原料,當然不可能碰到毒奶,
因為義美的乳製品除了生乳是向國內酪農收購以外,
至於其他奶粉、冷凍奶油等乳製品原料都是從澳洲進口;

2.義美沒有進起雲劑,那當然也不會中招...
義美的產品有用到乳化安定劑,
但義美是進原料自行添加調配...

有些電子產品怎麼驗我不懂,
但我不會出問題就直接否定人家是不是完全不驗貨,
東西壞掉保固內就送修很簡單啊...

很不巧..我在ASUS待的時間也有5年...
ASUS早期有IQC、MQC(委外代工進貨檢驗)負責進料檢驗,
後期進料是真的不驗原料...因為IQC人幾乎都裁光了...
(不過Aging跟OQC則是沒縮減)
都是廠商交貨時隨貨附檢測報告,
IQC、MQC(委外代工進貨檢驗)的人力只能應付進貨收報告,
跟出狀況時聯絡供應商處理。

產品測試的流程也簡化很兇,
像connecter實插測試到90年後就全部取消,
而M/B附卡如USB之類的也只有剛開始的前半年有測試,
之後都是直接當配件直接包裝。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算了吧。樓主只想聽到他想聽的。

樓主只懂一些皮毛。大家講給他聽得現實狀況都不想聽。

電子業品保嚴謹個屁。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做的。很多東西都是沒測的。

樓主根本也沒當過品保,只是偶爾看到一些小測試,就自以為很強的邏輯判斷。

所有大的電子業都應該是這樣。


跟他說,台積很多料根本沒驗就上去,他還說不可能,這麼大的公司不可能做這種事,還懷疑說我是唬爛的,沒在台積待過。

到底你在台積待過,還是我在台積待過,要不要大家來嗆工號呀有在台積待過才知道這個冷笑話。

樓主你只是從電視報導以為台積是什麼公司??我可是直接當過員工的。

算了。一些檢驗的網友也不想跟你扯了。反正你也聽不下去

你只是一直用你所謂的高標準電子業都會驗料???

你繼續用你的高標準電子業都會驗料手法去反駁吧。

做過品保或是庫房管料的, 都會覺得mega網友,是個不懂電子產業物料管理的人

alexyen wrote:
依新聞描述以違反食品...(恕刪)


反正那些大廠的產品會有塑化劑
都是上游害的
和他們無關
有毒食品被銷毀
還能退稅

退什麼稅,直接重罰1000萬以上
不管是哪個黨派,一律重罰

上游廠商負責人全部判無期徒刑

當年美國對台灣廠商判的重刑:
美國女童吃果凍噎死 盛香珍敗訴 判賠1670萬美金
只是產品標示不清楚,例如盛香珍果凍的大小不適合三歲以下小孩食用,結果女童吃果凍噎死
就罰這麼重了
mega wrote:
我一開始在小公司也是不知道這些,哪有什麼品管,
東西設計完能動就行了,哪還會有什麼測試可用的環境溫度,
還有測試會不會當機的情況,反正設計完,產品可以動就是OK的。

到大公司後才知道原來要當大廠的供應商這麼難搞。
因手機電池、二次電池國家沒有規定要驗,外面就一堆黑心電池,但大廠不會因為國家沒有規定要驗就不驗,如果在小公司待久了,自我要求永遠不會提升,因為身邊的協力廠都是一個樣,哪會知道別人是怎麼自我要求的。

無鉛製程!跟功能無關不需要,但到大廠雖然這個功能無關,還是需要。

不過那個小公司跟大公司的性質是不同的,小公司是提供設計,沒有真的從事生產,
所以可能不需要驗料吧


我本來不想對這一類的問題再有所回應了,一方面這幾天比較忙,一方面也感覺我的話跟狗吠火車一樣,不知道是根本被人跳過還是怎樣,好像說了都沒人有理會或是回應......

雖然被併樓了,我還是就樓主原來的主題回覆.希望我這次的說法樓主能懂,如果不懂,唉.......

既然樓主說在小公司(應該是不需要和國外有直接業務行為的公司?),不知道國外的公司是怎麼要求的,到了大公司才了解.

那我相信樓主面臨的要求主要是兩方面,CE一類的,以及大公司內部自我的要求是另一類.

而這些要求,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可能是像ISO開會討論出來的,也可能是國際共通的規格,也可能是環保議題的促成......各種理由,不一而足.但都不是一蹴可及,而是在錯誤與學習中慢慢訂出目前的規範,這些規範只限用於今天,明天隨時可能因為突發狀況而修正.這點,相信在電子業的您應該也體會過好幾次.

我不清楚電子業的產品輸往別的國家時,在海關只要提出檢驗報告就好,或是海關會另外進行抽驗.但是食品業的產品如果輸往美國,輸往歐洲,輸往其他國家.....絕大多數國家的海關都會進行抽驗,廠商的報告看看而已,抽驗照做.就像這兩天台灣的海關又驗出一批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美國海關抓到中國銷售美國的海鮮產品中含硝基呋喃,早期日本海關抓到台灣銷日的豬肉有磺胺劑殘留.海關都會進行檢驗的,這是他們的職責.

美國海關和歐洲大國的海關使用的儀器設備驗不驗的出塑化劑?當然驗的出.但是為什麼都是在台灣塑化劑風暴爆發以後才紛紛發現台灣產的食品含塑化劑?因為之前沒驗.為什麼沒驗,海關怠惰嗎?當然不是,而是沒人想到會有人天才到把塑化劑加入食品中!所以如果不是台灣那位雞婆的檢驗員(雖然說她是雞婆,但這種雞婆我認為越多越好.),到現在還沒人發現這件事.就像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前全世界都沒對乳製品檢查三聚氰胺,這說是食品業的怠惰或是電子業的嚴謹,就太過了.就像您自己說的,小公司不知道,到了大公司才知道這件事,那還是因為要和國外交易才有這個需求;同樣的,如果國外對於食品原料都沒要求檢驗塑化劑這一項,那麼不論指責的是台灣的大廠或小廠,我覺得都是不公平的.

喔,對了,我也不相信義美在這次事件之前就對食品原料檢驗塑化劑了.我在別的樓裡說過了,先說這件事,免得您認為我沒有做出您口中的"攻義美"這個行為啊!對這個"攻"字,我很有意見.因為在對於義美的正式報導中,我還沒看到有哪個義美的人員表示在塑化劑風暴前義美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就發現食品原料有塑化劑,或是對食品原料進行塑化劑的檢驗.所以如果有網友說這種話,我認為是不對的,這已經算是張冠李戴了.制於義美的檢驗,食品內容.....我都沒有批評或怎樣,那是市場機制,我也喜歡吃義美的煎餅(特別是花生)還有烤布丁(其實我喜歡義美的烤布丁是因為我喜歡以前路邊的冰店裡賣的那種烤布丁,現在用洋菜做的布丁味道根本不能跟它比.義美的烤布丁味道和那很近,但我常覺得有點藥水味.....啊!這算攻擊嗎?不過我照樣常吃啊!).而且,就像我在別棟樓說的,義美,統一,味全,光泉.....這些都是我們公司的客戶,我沒有必要為了甲客戶去攻乙客戶,這沒意義.


scott9282001 wrote:
算了吧。樓主只想聽到他想聽的。

樓主只懂一些皮毛。大家講給他聽得現實狀況都不想聽。

電子業品保嚴謹個屁。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做的。很多東西都是沒測的。

樓主根本也沒當過品保,只是偶爾看到一些小測試,就自以為很強的邏輯判斷。

所有大的電子業都應該是這樣。

跟他說,台積很多料根本沒驗就上去,他還說不可能,這麼大的公司不可能做這種事,還懷疑說我是唬爛的,沒在台積待過。==>你自己講說不可能,結果又寫說我講說不可能,你這人真的沒品



到底你在台積待過,還是我在台積待過,要不要大家來嗆工號呀有在台積待過才知道這個冷笑話。


樓主你只是從電視報導以為台積是什麼公司??我可是直接當過員工的。

算了。一些檢驗的網友也不想跟你扯了。反正你也聽不下去

你只是一直用你所謂的高標準電子業都會驗料???
你繼續用你的高標準電子業都會驗料手法去反駁吧。

做過品保或是庫房管料的, 都會覺得mega網友,是個不懂電子產業物料管理的人...(恕刪)

===>本人寫說你在台積電的話那可是比我公司的還嚴,也就是貴公司才是高標準,我的公司是比不上貴公司的,你如果在亂講,小心得報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