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300 wrote:
很久以前找到的一篇...(恕刪)

謝謝~~
我身體很好~~
每天晚上還跑步~~
現在念佛故意吃少.. 因為吃多(胖)雜念較多!!

真的我用力跑...5000公尺 應該可以在23分內~~
不是PU 跟 柏油路..那種好跑的..

目標是一心不亂.. 不過應該是沒法...
只要雜念不多也可以順利 [決定往生]
火影兜 wrote:
再仔細閱讀大乘佛法
佛土其實不只淨土一個
...(恕刪)

我記得有文字是 ...

一佛一淨土.一花一世界



所以呢,既然有釋迦牟尼佛,就有釋迦的淨土

附註︰

每個人成佛時,同時,都會有自己的淨土

那個重點還是 ... 你要把你的淨土、做怎樣的安排、達到怎樣的效果效能

若是我自己打字選了笑果笑能 ... 也是我自己要想清楚如何去做

而我的超白話文用字『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跳 tone ?

如果你是,現在,就開始想

因為要成佛,所以要如何如何

因為成佛了,以後,所以要如何如何

我使用的白話文 ... 古文 ... ?

你,現在,就【生】淨土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如果你是,本來沒在想,現在開始想

你是〔往生〕淨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若是這樣切進去看《佛說阿彌陀經》,萬分精彩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小笨賢 wrote:
謝謝~~我身體很好~...(恕刪)


決定往生是什麼意思?

水云 wrote:
我記得有文字是 ...

一佛一淨土.一花一世界 羞
....(恕刪)

哇靠
有用功耶
不錯
Peace & Love wrote:
前面提過囉!世尊弟子那麼多,周利磐陀伽尊者只有一位...,也不是稱名開悟,如果他過去生沒有多聞薰習,這一生也不會因緣成熟而開悟,其他祖師的例子也一樣。如果我們沒有記一個字就忘記上一個字,也不是文盲,請別浪費自己福報,用容易上手來引人入門當然可以,但誤以方便為真實,那就顛倒說法囉...。

不是所有的人都長壽,有些人正值青春年華或青壯年就離開了,
身邊的親友有人才二十幾歲就離世,也有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
有意外死亡,有癌逝,也有人是心肌梗塞離開的,
雖然大家都受高等教育了,但時間常常是不等人的,
死亡說來就來,常常來不及跟大家說再見就下輩子了,
「無常迅速,輪迴路險」,方便法門益顯重要,
並非所有人都有福報、有時間研究佛學,通曉各個法門。

每個人生下來就在往老死的路上前進,死亡一來,這一生就結束了,
南懷瑾大師這樣形容許多人:「莫名其妙地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地死去。」
條條道路通羅馬,有人走路,有人開車,有人搭飛機…..等,
最後終能到達目的地,不管用哪一種方式都ok!
不用去分別誰的方式比較好,誰的方式比較遜,
成道的路上,八萬四千法門,隨各人因緣而異,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最後終可達福慧圓滿的境地。


淨空法師說:蓮池大師到晚年,他老人家說的話很值得我們警惕,很值得後學玩味─「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老法師到晚年,就是一卷《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所以成為一代祖師。

vu84vu wrote:
不是所有的人都長壽...(恕刪)


世事無常, 故應以無常想, 根據統計, 人類的死因就三種, 癌症, 心血管疾病, 意外, 各占三分之一, 我們如何能決定自己如何死? 是否多慮而產生執著?
cman4434 wrote:
世事無常, 故應以無常想, 根據統計, 人類的死因就三種, 癌症, 心血管疾病, 意外, 各占三分之一, 我們如何能決定自己如何死? 是否多慮而產生執著?

第一想到,大概是「不要氣死」

其實,大概,我自己啦

第一個決定,可以『笑死』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cman4434 wrote:
決定往生是什麼意思...(恕刪)


三、示修持方法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
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
cman4434 wrote:
世事無常, 故應以無常想, 根據統計, 人類的死因就三種, 癌症, 心血管疾病, 意外, 各占三分之一, 我們如何能決定自己如何死? 是否多慮而產生執著?

有些人認為沒有下輩子,人來到世間就是享樂,宗教信仰是沒有必要的,
「談談佛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慮執著的作為。

很多人算著投資理財賺進了多少錢,多少錢才夠退休,財務自由,
很少人為死亡作各種準備,覺得死亡來時再說...
「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



《往生傳》記載了很多人自在往生,可自行查閱...

鍋漏匠站著往生

(以下為節錄)

諦閑老法師有個徒弟,這人是個手藝人,俗語講鍋漏匠。

他聽諦老的話,只要睡醒,就念佛。他從前做手藝,挑東西,雙腿有勁,就繞著佛念;累了就坐著念。諦老法師也不知他念得怎麼樣。就這樣念了三、四年。有一天,他告訴煮飯的老太太:「明天你不用給我煮飯了,我不吃午飯了。」老太太以為明天必是有人請他。這三、四年也沒看他去那兒,他說,在當地有兩個親戚朋友。他出去看看回來後,就對老太太說:「你明天早晨不用來煮飯了。」老太太以為他出去一趟,明天必是有人請他吃飯。
  
後來,他的幾位護法給諦老法師送信說:「你的徒弟站著死了!」諦老坐船第二天就來了。一看他那樣站著都兩、三天,就這樣直直的站著。諦老師父這才給他辦後事。諦老說:「不錯呀!你這出家沒白出,比那當大法師,當方丈住持高明得很了,像你這樣的成就不多呀!」很讚歎他的。

倓虛法師講說諦老法師兩個徒弟,一個參禪的,一個念佛的。你們諸位比一比,那個參禪的很有幾年苦功夫,做了個土地爺。這個耍手藝的鍋漏匠,人家念三、四年佛,立著就走了,總算是真有功夫。我聽諦老法師說過兩回,這是真事,很能警誡人。今天我說這話,大家要知道,念佛這法比參禪,比修止觀,比修密宗,實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門,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祇要肯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準能往生佛國。
http://www.amitofo3.net/books/b001.html#a06
小笨賢 wrote:
三、示修持方法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
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


你還是沒解釋"決定往生"的意思呀!! 應該不是朝聞道, 夕可死的意思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