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都快瀕臨破產 還蓋輕軌幹嘛?

vitesse wrote:
這兩條線是高雄黃金路...(恕刪)


你對五甲熟悉度應該跟規劃的官員差不多...

五甲的前鎮高中捷運站下來,走到肯德基還勉強有行人可以走的地方,之後要走到五甲夜市連要走的地方都沒有,只能走在馬路上。更不用提怎麼走到之後派出所或南華路那一帶..

一條路那麼長只有前頭一個捷運站,想來逛五甲的人還寧願騎摩托車來..
yuanfung0718 wrote:
高雄要讓人家支持也要...(恕刪)


高雄要讓人家支持也要有本事

貴市高雄人張俊雄
利用行政院長職權怎麼把玩國圖南館及流行音樂中心
搞到高雄去

國圖南館是先由台南某任市長提議
流行音樂中心是許添財構思提議

XXX都被高雄人張俊雄暗槓
許添財嗆聲高雄人張俊雄出來

結果國圖南館現今結果就是被監察院查出高雄人張俊雄違法

國圖南館現在結果是一切重新評估

高雄有本事就不要搞暗的

光明正大不要違法

以上只想讓全台所有人知道高雄是如何黑別人?
==================================

我覺得不論被什麼人暗槓,只要在台灣的建設,我們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高雄正在轉型觀光,剛起步尚未成熟。

韓國就是轉型很好的例子。
韓國的文化財,帶給韓國多少的經濟效益。

我覺得讓高雄之恥的是【014】,真是丟臉丟到家了。
他做了什麼,大家心知肚明。

輕軌帶來的是觀光、市民大眾運輸、路網的串連。
只要高雄路網建起來,運量一定會逐漸上升。

在台北看到很多顏色不對就會不安份反對而反對,以前打工送的贈品是綠色,
有些人就會說綠色好恐怖,不拿這種顏色贈品,真是夠了。

請用鼓勵支持大於批評好嘛? 台灣的進步靠你我!
vitesse wrote:







維基__台北市
歷史: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位於今大同區境內)後來居上,臺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臺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1884年,臺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南區)移至臺北,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的政治中心

維基__台灣民主國

首都
台北(1895年5月-6月)
台南(1895年6月-10月)...(恕刪)


帥哥,逐漸是指到日據時代,在那之前清朝臺灣省的行政是臺灣府(設於臺南)!

後期才改成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

臺北府也只是管北部而已,不是全省行政中心!

yhchao wrote:
一堆不是高雄人 也不...(恕刪)


贊成+1,批評高雄建設的,請先亮出身分證的地址來,不住高雄的請保持安靜,至少,我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享受到了捷運的便利~~~~~
朋友?有危難時會出手相助的才是朋友。
kenchu1109 wrote:
帥哥,逐漸是指到日據...(恕刪)



wiki:{
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南區)移至臺北
}

------------------------分隔線-----------------------

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省長)劉銘傳就在台北的[臺灣巡撫衙門]辦公,
當時省會(在台中)還沒遷到台北, 但是實際的政治中心-[臺灣巡撫衙門]已經是在台北.



最高首長-巡撫(省長)的(辦公)所在地-臺灣巡撫衙門 就是政治中心.
Herge wrote:





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南區)移至臺北


------------------------分隔線-----------------------

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省長)劉銘傳就在台北的[臺灣巡撫衙門]辦公,
當時省會(在台中)還沒遷到台北, 但是實際的政治中心-[臺灣巡撫衙門]已經是在台北.



最高首長-巡撫(省長)的(辦公)所在地-臺灣巡撫衙門 就是政治中心.
...(恕刪)


不能這樣認定,清末台灣府、臺北府、臺南府都是平行單位,管轄範圍中、北、南!
台南 什麼歷史人的東東都有

就是沒劉銘傳
高雄的改變真的讓人看的見,陳市長大概除了有人酸她睡覺以外,我看還沒人能拿其他的來攻擊她,高雄走觀光是對的,宜蘭不也是靠觀光,高雄就算再弄一些工廠,也只是爽到外勞,全台灣我看了一下要像高雄這樣有發展觀光潛力的都市應該沒有,台北一樣比不上,全台灣你到哪裡坐船遊河遊港?看看高雄的公共腳踏車,將擴展到300個以上的站點,台北就是學高雄的,我們等著看吧!以後的觀光都市是高雄而不是台北!
yuanfung0718 wrote:
台南 什麼歷史人的東東都有

就是沒劉銘傳...(恕刪)


這到是真的,當年我猜是交通因素才會在台北府辦公吧!
kenchu1109 wrote:
帥哥,逐漸是指到日據時代,在那之前清朝臺灣省的行政是臺灣府(設於臺南)!

後期才改成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

臺北府也只是管北部而已,不是全省行政中心!
...(恕刪)


你前面說『那你知道台北怎能當首都的嗎?是用第一個開城門投降日本人換來的。請問你怎看台北人?』

我找到的資料是....
1.1894年 巡撫(就是省長)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移至臺北
2.1895年 台灣民主國首都定在台北。

台北當政治中心是在日軍進城之前,我講這麼白你還看不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