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esse wrote:
這兩條線是高雄黃金路...(恕刪)
你對五甲熟悉度應該跟規劃的官員差不多...
五甲的前鎮高中捷運站下來,走到肯德基還勉強有行人可以走的地方,之後要走到五甲夜市連要走的地方都沒有,只能走在馬路上。更不用提怎麼走到之後派出所或南華路那一帶..
一條路那麼長只有前頭一個捷運站,想來逛五甲的人還寧願騎摩托車來..
yuanfung0718 wrote:
高雄要讓人家支持也要...(恕刪)
vitesse wrote:
維基__台北市
歷史: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位於今大同區境內)後來居上,臺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臺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1884年,臺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南區)移至臺北,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的政治中心
維基__台灣民主國
首都
台北(1895年5月-6月)
台南(1895年6月-10月)...(恕刪)
kenchu1109 wrote:
帥哥,逐漸是指到日據...(恕刪)
Herge wrote:
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與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南區)移至臺北
------------------------分隔線-----------------------
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建省後,首任巡撫(省長)劉銘傳就在台北的[臺灣巡撫衙門]辦公,
當時省會(在台中)還沒遷到台北, 但是實際的政治中心-[臺灣巡撫衙門]已經是在台北.
最高首長-巡撫(省長)的(辦公)所在地-臺灣巡撫衙門 就是政治中心.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