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孩子台語是愛他還是害他呢?

有些工作環境需會聽、講
工廠、加工廠、送貨之類
會有些專有名詞
會較好上手


Joseph. wrote:
我不會主動教育她閩南...(恕刪)


Joseph大 不好意思糾正你一點
台語跟客語並非沒有文字的語言喔 主因是因為雖然在台灣是大多數人說的語言 可是在政治上是弱勢語言
就我所知台語跟客語都保留了很多的中原古音 很多唐詩都要用這台語發音才能讀出正確的平仄 其實才是最正統的中國話

會被打壓是因為方便統治 所以造成你的認知錯誤
inoue555 wrote:
國語能精確表達的事絕...(恕刪)


"會有台語比較難聽或不雅的感覺,
是因為有許多操這種方言的人舉止如此才帶來這種觀感,
和語言本身無關,語言只是被使用者連累了。"

是這樣嗎?? 小弟覺得非常不能認同 什麼叫做"許多操這種方言的人舉止" 你這句話本身就帶著濃厚的族群歧視
難道沒有操這種方言的人普遍行為舉止都比較高級 比較能獲得你的認同 是你接觸的太少或是不夠深入嗎??

另外這種方言是指台語加客語嗎?? 你可罵到全台灣大部分人了 包含他們的父母祖父母
到底是台語還是閩南語?

台語就是福建話...正名正名喔!!!

樓上很多人觀念正確喔,用閩南語作稱!
zzmov03 wrote:
用國語的語句結構寫出來的文章當然沒辦法用閩南話或客家話一個字一個字唸出來.
但是很多古詩用閩南話唸一樣很通順並且也有押韻,
唐詩三百首裡面大約有一半以上口可以用閩南話來唸....(恕刪)

謝謝您~zzmov03大
國語文好用~在於一字一音及明確的字意
閩南語與客家語~無法一字一音及明確的字意
"國家"~國閩客可以一字一音唸出發音
"香"港來的"香"很"香"~這個"香"國客語可以一字一音唸出發音,閩南語一字三音
聞香,新聞這個"聞"字~國語可以一字一音唸出發音,閩客發音一字二音
應該說閩客語,就不同"?"詞,發不同的音
用聽音辨識字意及用意

"我是臺灣人"當您打這句話時~我不知您是用國閩客哪個發音的
但是~
"哇係呆丸郎""挖系獃完狼"我可以知道是用閩南語發音
"我是臺灣人""哇係呆丸郎""挖系獃完狼"哪個才是閩南語的文字用語?


唐詩三百首我每一首都可以用國語唸~呦


gump1971 wrote:
台語跟客語並非沒有文字的語言喔 主因是因為雖然在台灣是大多數人說的語言 可是在政治上是弱勢語言
就我所知台語跟客語都保留了很多的中原古音 很多唐詩都要用這台語發音才能讀出正確的平仄 其實才是最正統的中國話 ...(恕刪)


謝謝您gump1971大~ 不好意思給您糾正一點

請您示範秀幾個閩南語與客家語的文字來"聞香"一下
還是
請您示範秀幾個閩南語與客家語的文字來"鼻香"一下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台語 客語沒有文字?
那清朝時的台灣人用什麼書信?滿語?
單車,跑步,游泳,洗個澡,沏壺好茶,再看hd影片...人生大享受,莫過於此....
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書信一定是文字

是誰的文字?誰的讀音?

我不知道

------------------------
現實目前的臺灣~
我真的不知哪個才是閩南語的正確文字及正確讀音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gump1971 wrote:
你這句話本身就帶著濃厚的族群歧視


話不中聽,但是是事實。
並不是說講國語比較高級,這只是比例問題,
單純的事實陳述和種族歧視無關。

就像大家小時候,染髮都被視為是壞小孩的象徵,
但這不是染髮這個行為本身有錯,
而只是因為當時做這種事的大部分是較為叛逆的人,
才使得染髮這個行為在當時被當成了壞孩子的標籤。

染髮不等於壞小孩,但壞小孩多半有染髮(當時,非現在),
同樣的,說台語不等於低俗,但許多舉止粗俗的人皆操台語,
這是單向的邏輯,不能反推。

gump1971 wrote:
另外這種方言是指台語加客語嗎??


我只能說你中文真差,連主詞是什麼都無法判斷。

gump1971 wrote:
雖然在台灣是大多數人說的語言 可是在政治上是弱勢語言


不對,最多人使用的還是標準語的國語,台語是第二大族群。

也不必說什麼政治上弱勢,這只是運氣問題,
誰叫中國最後一個朝代用的是北京話,
銜接到近代,北京話自然就變成通用的標準話了。

華人社會使用這個語言至今,現在若要推翻這個系統改用其他系統語言,
需要支付的成本實在太大,一點也不符合效益。

gump1971 wrote:
其實才是最正統的中國話


語言一直在改變,現在的標準話就是使用北京語,
若要追究誰最正統,也不應該只追溯到唐代吧,唐朝之前的呢~?
alex_stone8190 wrote:
到底是台語還是閩南語...(恕刪)


要不要正名到最源頭,河洛話?
錢景深 wrote:
台語 客語沒有文字?...(恕刪)


這部分可能要對語言和歷史學有專精的人來回答嚕,
個人也只能根據查到的資料推測一下。

查了一下,河洛話雖然每個音都有對應漢字,
不過以當時移民台灣者多半教育程度不高或不識字的情形來說,
書信要不是以閩南語的讀音對應文字書寫(但很多字可能皆非正確用字),
就是委託少數的知識分子代筆,而讀書人用的就可能是北京話了,
因為當時中國的通用語是北京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