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高鐵和北捷誰比較會賺錢的八卦???

yymeow wrote:
一陣子大概就會發作一次,反正人總是相信他相信的:
http://www.mobile01.com/print.php?f=181&t=519144&p=3&v=4949224

基本上初期路網(木柵+淡水新店+中和+藍線),總經費就是4444億元再少一點點,而不是木柵線就要4444億
(恕刪)


4444 億元應該還包含了土地徵收的費用, 實際工程費沒那麼多.

不知道高鐵的土地徵收費用和工程費用的比例要去哪裡查?
jiern wrote:
唉.......唉....(恕刪)

只有站區開發50年, 其他本業都是35年
你的50年才會誤導其他人以為台灣高鐵可以營運長達50年吧
那高鐵為何需要趕著攤提折舊完畢??
causewaytw1 wrote:
很抱歉, 我真的跑去...(恕刪)


你還是沒弄清楚,

捷運的路線除了方便性還要考慮可行性,

不然走一省道新莊經龜山、南坎不是更好,

你不喜歡機場這條路線規劃我也一樣,

不過機場線一開始本來就是以台北地區人員搭機便利性為考量,

連最終站也是中壢人抗議多年才延伸至中壢火車站
causewaytw1 wrote:
只有站區開發50年,...(恕刪)


BOT單一案件還有分副業跟本業
你再扯下來....這........圓的回來嗎?
jiern wrote:
唉,沒想到連公共工程...(恕刪)


誰說公共工程不用管回收的阿? 公共工程很多都是舉債借錢來的,這些都要還的
bot就是若干年後還給政府,當然政府可以另外再委託民間經營,但是那是另一回事

此外你講的休息站,嚴格講起來應該叫OT, 因為B的部分政府已經蓋好了
yobi25 wrote:
高鐵目前 每年營收有190幾億 其實算不錯了
如果 當初是以政府的資金下去蓋
現在大家就不是批評高鐵不會賺

而是改批評 高鐵賺這麼大 怎麼還不降價
...(恕刪)

其實高鐵年營收已經達二百多億
就目前每日總搭乘人數來看
根本就沒有媒體報導的啥沒人搭等等的不堪
搭乘人數是國道和台鐵的數倍之多
(單純營運成本和票款收入相比還有賺)
只是遠不如當初郝院長時代的二十幾萬人
這根本是當初評估的天方夜譚
我想說的是~如過當初是政府自建
可能花更多錢~品質還可能不如目前
但是媒體可能就報導這又是另一個台灣奇蹟和驕傲
(不計土建和利息折舊, 通車前幾年就賺錢)
jiern wrote:
BOT單一案件還有分...(恕刪)

台灣高鐵公司所獲之特許權與特許期間:
*高鐵興建營運特許權:興建營運台北(汐止)至高雄(左營)間高速鐵路及其附屬設施;特許期間自簽約日起算,包括特許興建期及特許營運期合計三十五年。

目前高鐵各項設備的折舊攤提,是以卅五年特許年限為計算基礎,部分設備攤提年限僅廿餘年、最多卅五年,而且因為高鐵在BOT案簽約八年半後才通車,實際使用年限僅廿六年多。高鐵公司希望改以「使用年限」為計算基礎,以壓低折舊攤提的比例,減輕高鐵公司的負擔,例如部分土建工程,使用年限就有一百年。

高鐵局,媒體和大眾的認知高鐵營運BOT都是35年
你把站區開發的50年單項拿來當整個計畫才是另類吧???
不然從開工~35年過後高鐵營運重新議約是假的???

causewaytw1 wrote:
其實高鐵年營收已經達...(恕刪)


郝柏村當年一日生活圈的觀念其實並沒有錯,

至於預估載量,高鐵自已估算每天有十四萬高鐵旅次,

實際上只有8 萬多,

該檢討的是為什麼從1999年高鐵動工後,各車站相關配套都沒作,

造成旅客不易前往高鐵站,這才是該檢討的
causewaytw1 wrote:
台灣高鐵公司所獲之特...(恕刪)


懶著再打字,用貼的比較快

BOT單一案件有分副業跟本業??
aaatsz wrote:
誰說公共工程不用管回...(恕刪)


公共工程可以管回收......
套句大陸用語:這講法倒新鮮

如果可以考量回收的話,還用得到以公共工程方式來興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