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究跟很多人去賺取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手法相同:
而有關禮卷部份的獲利應該是完全合法的.
比較有爭議部份是和親友間來回買賣刷卡賺取紅利積點部份有違法嫌疑?
這部份應該算假交易,真刷卡,如果時間算的好, 在帳單應繳日前,她還有一大筆錢可用.
只是銀行也罪有應得, 怎麼會同意她如此高的信用額度,一般人是無法刷這麼多錢!
因為她有借600萬放中國信託帳戶
所以是大戶
所以可以用的額度很高...
漫步在火坑
如果我有 600 萬的「閒錢」,我想我大概也不需要這樣玩吧!
我倒覺得這跟抓住退貨規定的漏洞貪小便宜沒什麼兩樣哩...

退貨的規定是給真正想購買, 但卻買到不滿意的貨的人用的一種補償措施, 不是給人 "試用" 或是 "變相免費租用" 用的, 當大家都遵守這個規則的時候, no ask 退貨的規則得以繼續存在, 大家消費起來覺得很有尊嚴, 很有保障, 但是當特別會耍小聰明的人出現, 一個兩個還好, 還在制度可以吸收的範圍內, 如果人人都玩小聰明, 這套人性化的規則肯定無法維持, 於是乎, 以小聰明著稱的華人社會很難維持這種制度...(這些小聰明可都是百分百合法合規定的喔)

至於這次的問題, 不管是東森禮卷還是刷卡購物的點數, 都是用來增進金融商品的價值, 希望招攬顧客消費自己提供的金融商品, 這是很明顯的事情, 目的絕不是要讓這位小姐用這種方式來 "套利", 其實這個邏輯一點都不難想到,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來, 類似自己刷卡向自己買東西的方式, 就可以累積點數穫利, 雖然真的有刷卡, 但卻是假買賣, 這是遊走於法律邊緣的做法, 所以雖然早有人提出, 卻沒什麼人真的去做, 這位小姐是所知的第一位實踐者吧...

另外跟 no ask 退貨制度相同的一點就是, 如果大家都這樣玩, 這些制度同樣的都活不下去, 想像一下明天就立刻有 100 個跟進者, 下個月有 1000 個, 再來是 10000 個..., 這些制度不倒才怪...
自己刷卡賣給自己
銀行光賺你3.5%的手續費就好了
累積的紅利會有這麼多嗎?

而且這樣等於有在做生意
還有營業稅呢
PandaTsai wrote:
我倒覺得這跟抓住退貨規定的漏洞貪小便宜沒什麼兩樣哩...


我覺得兩件事完全不同, 瑕疵退貨是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出發, 所以不應該當以試用心態來看.

但是這位民眾的行為, 是購物頻道和銀行提供, 本質就是鼓勵消費為出發; 所以民眾透過消費來換取紅利, 是正當行為.

問題應該是"信用卡"本身的變質, 已經由早期"以個人信用來擔保現金交易", 變質為"銀行先鼓勵交易再要求民眾找現金", 那有這樣的案例, 讓銀行調整政策, 可以把信用卡的本質調整回來, 也是一樁好事.

Lutz wrote:
自己刷卡賣給自己
銀行光賺你3.5%的手續費就好了
累積的紅利會有這麼多嗎?

而且這樣等於有在做生意
還有營業稅呢


照樓主所發的原文的說法, 刷卡 600 萬可得點數 160 萬點, 每 1000 點又可賣得 300 元, 這樣等於刷卡 600 萬可得 48 萬元 (當然願意買點數的人可能沒這麼多), 點數拿去換機票的話每 32 萬點換一張可賣 45000 元, 160 萬點可換 5 張得款 22.5 萬元, 的確都比 600 萬 x 3.5% = 21 萬來得多啊...
slime wrote:
PandaTsai wrote:
我倒覺得這跟抓住退貨規定的漏洞貪小便宜沒什麼兩樣哩...


我覺得兩件事完全不同, 瑕疵退貨是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出發, 所以不應該當以試用心態來看.

但是這位民眾的行為, 是購物頻道和銀行提供, 本質就是鼓勵消費為出發; 所以民眾透過消費來換取紅利, 是正當行為.


no ask 退貨並不需要有瑕疵, 所以有人能耍小聰明拿來當 "合法的免費租用或試用"

還有, 問題是這位小姐什麼也沒有消費到啊, 禮卷從東森那兒買來, 轉了幾手後又回到東森手上, 她純粹只有從中 "套利" 而已...
PandaTsai wrote:
照樓主所發的原文的說法, 刷卡 600 萬可得點數 160 萬點, 每 1000 點又可賣得 300 元, 這樣等於刷卡 600 萬可得 48 萬元 (當然願意買點數的人可能沒這麼多), 點數拿去換機票的話每 32 萬點換一張可賣 45000 元, 160 萬點可換 5 張得款 22.5 萬元, 的確都比 600 萬 x 3.5% = 21 萬來得多啊...
他那個算特例, 是因為中國信託收800元月費才可以紅利 "八倍" 計算
照一般信用卡紅利, 600萬最多也只有60萬點, 大多是20或30萬點
當然雖然同樣金額點數不同, 實際的回饋金大致上應是差不多的
中國信託打的算盤是一般人一個月刷 5-10 萬就算多了
每個月收你個800元, 刷不到一定額度, 紅利八倍計算又怎樣?
而且刷超過一定額度, 手續費自然也就多收了
只是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漏洞, 而且有人有勇氣去做
況且除了這個會費, 你上面的計算還沒算到營業稅的部分
照之前網拍收營業稅的說明, 超過22萬營業稅就要5%
連帶的地價稅、房屋稅等都要以營業用計算
所以中國信託這次算是他如意算盤打錯了

PandaTsai wrote:

no ask 退貨並不需要有瑕疵, 所以有人能耍小聰明拿來當 "合法的免費租用或試用"

還有, 問題是這位小姐什麼也沒有消費到啊, 禮卷從東森那兒買來, 轉了幾手後又回到東森手上, 她純粹只有從中 "套利" 而已...


這件事情東森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多意見
因為2萬元的禮券賣19000, 一年後可以以20000元支票領回
這跟一般百貨公司的現金禮券打9-95折, 購物時可找零沒啥兩樣
況且這一年之中你可能也會消費, 東森拿到現金也可以去作投資
對他來說影響並不大, 真正有影響的應該是中國信託的部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