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by_lin wrote:小玩子妳在說你家嗎?有機會讓我們看看很樂請問還有在騎車買菜嗎?鼓掌(恕刪) 呀呀呀~01臥虎藏龍豈敢獻醜哩弄房子真是超累的久久玩一次就好...騎車買菜,這是一定要的呀...
福建的閩南語跟鹿港腔差不多,不過有些詞彙還是不一樣,舉例來說,髒死了泉州腔會說"雄細細" 涼了會說 "沁阿" 地上叫"卡刀"之類的...不過問候別人長輩的三字經,五字經倒是沒什麼差別!閩南語系分布很廣,汕頭話跟閩南話很接近,就是詞彙跟腔調又有一番特色...海南話裡也能聽出閩南話的特色在,曾經有北京的朋友說過閩南語系裡要以台灣說的最好聽,比較軟Q,音韻分明,其次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反倒真正閩南的閩南話聽起來就差了那麼一點了...大陸閩南一般對台灣的看法一般還是友善的...起碼在年初以前我在那邊接觸的人都還是.很多年以來,除了某些論壇裡的憤青,跟台灣人高度群聚的區域以外,普通老百姓接觸到台灣的資訊大都是淡淡的美好情懷....個人所見聞,要砲兩岸的就免了啊....
泉州不等於全閩南,泉州話也只是閩南語裡的一支。一般來講,台灣是漳泉兩州的混合,整體上混合得比較偏漳,泉州話自然就不是那麼容易聽懂;閩南三地泉漳廈,台灣跟廈門一樣是漳泉混合,所以溝通起來最沒有障礙;漳州要看地方,台灣腔會比較像漳州北部,漳南靠近潮州的也沒那麼容易溝通;而泉州話跟台灣話差距最大,從八聲調(台廈漳七聲)、詞彙…等,各方面都有差別。祖籍閩南的台灣人主要來自於漳、泉兩州,講各種次方言的人聚在一塊,難免就會互相影響,捨異求同,幾百年下來最終的結果就是趨於一致,但仍然存某種程度的差別,所以不同縣市或不同鄉鎮的人,多少都還能察覺到對方的口音。另外,閩南語內部的方言差,這種情形也存在於廣東話或客家話,台灣的客家話也是分成好幾種。閩南語有分狹義跟廣義,狹義的閩南語通行區是台灣、閩南跟東南亞,廣義包括潮州、汕頭等地,甚至是海南,但那也只是學術上的分類,廣義的閩南語之間實際能溝通的程度都有限。
JEANGS wrote:髒死了泉州腔會說"雄細細" 涼了會說 "沁阿" 地上叫"卡刀"之類的... 沁指涼,寫成「凊」,這個詞彙台灣有在用,例如:凊飯(冷飯)。卡刀(跤兜)指地上,台灣普遍的習慣用語是「塗跤」。至於雄細細…,這個猜不出來。
狗宏 wrote:回來後 拿著趙家堡大門照片跟我說:「這就是我們祖先來台灣之前住的地方」又嘆了口氣說:「但是當地姓趙的好像都搬走了 不住那邊了」 這有什麼嗎我很多朋友從美國來也是侃侃而談他們祖先在英國的事蹟,也有聊他們姓氏在蘇格蘭的家族我英國朋友也是會談他們祖先來自法國但是美國人不會說他們是英國人我英國朋友也不會說英國是法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只有華人喜歡把家族、民族和國家混在一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