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美國生活過一陣子,深深感受到他們交通的良好(某些大城市除外)主要是因為大家會互相禮讓。
公車或大卡車要切換車道時,打了方向燈之後會耐心的等旁邊的車子過去以後再切入車道,因為這些大車知道很快後面的車就會慢下來讓他切入。
在台灣,因為十輛車有九輛半不會讓,一等就不知道等到民國幾年,所以大車只好硬切,造成正在旁邊的小車要不是大腳一踩硬衝,不然就是緊急煞車。基本上大家都不願意自己稍微停一下讓別人過,導致大家都在搶。
最常見的就是停在路邊的車想要進入車流量很大的車道。在台灣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耐心等到沒車的時候再切入,另一種,也就是大家因為沒有耐心而最常採取的方式,就是抓個空隙硬切進車流(後面的車來得及踩煞車就沒事,來不及就出車禍)。在美國,即使是停在路邊,方向燈一打,很快後面的車就會停下來讓你可以從容的切入車道。台灣很多東西都已經很進步了,但是人的耐心與禮讓大概還要至少1-2個世代才會比較接近先進國家的程度。
會叫的野獸 wrote:
在台灣,因為十輛車有九輛半不會讓,一等就不知道等到民國幾年,所以大車只好硬切,造成正在旁邊的小車要不是大腳一踩硬衝,不然就是緊急煞車。基本上大家都不願意自己稍微停一下讓別人過,導致大家都在搶。
最常見的就是停在路邊的車想要進入車流量很大的車道。在台灣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耐心等到沒車的時候再切入,另一種,也就是大家因為沒有耐心而最常採取的方式,就是抓個空隙硬切進車流(後面的車來得及踩煞車就沒事,來不及就出車禍)。在美國,即使是停在路邊,方向燈一打,很快後面的車就會停下來讓你可以從容的切入車道。台灣很多東西都已經很進步了,但是人的耐心與禮讓大概還要至少1-2個世代才會比較接近先進國家的程度。
台灣交通是有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