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y-1 wrote:這邊提到的關寧鐵騎是...(恕刪) 我在想,清兵如果要硬上,關寧兵還是會死光就是了,只是清兵涉險繞道直襲北京,應速戰速決,不然等明兵各地勤王之師趕來,退路被切斷就不妙了,故發現沒辦法立刻佔領北京,就乾脆撤了.這段歷史小弟沒有很熟,說錯勿怪.
所有的歷史中,最有興趣的是這段。以前大學時還研究過(歷史好像是必修吧?)不過不像現在wiki這麼方便找資料看史料看到眼睛掉下來。不是外族的李自成寧武關也屠城,進京也搜刮。張獻忠還把整個四川殺了一遍,三百萬剩八萬。清朝的湖廣填四川就是這麼來的。四川應該多數是湖北、湖南廣東的新移民--> 個人好奇,抗戰時的新移民是不是又一次融合所以四川出美女?至於左良玉,軍紀也是出名的差,和還帶兵清君側。多鐸攻揚州後,著名的揚州十日,敗逃的官軍幹的壞事不會比清軍少。有興趣參考一下:王楚秀的揚州十日記。兩光的統治者,亂世時那個族的都一樣!
明朝與日本的交鋒1592年(明神宗萬曆20年)6月間朝鮮使節李德馨屢次上書明朝遼東巡撫郝傑,並在巡撫帳下日夜痛哭不走,遼東巡撫受其感動,遣副總兵祖承訓率騎兵5000人渡鴨綠江救援朝鮮,與日軍戰於平壤城。但因天雨馬蹄紛紛潰爛,加上祖承訓不知善用騎兵之利,反而領兵輕率進入平壤城內,城內多狹巷,騎兵不但無法衝鋒,更成為日軍鳥銃伏擊的對象,導致軍潰將亡,承訓僅以身免,朝廷震動。不知道這是不是關寧鐵騎?平壤之役,有遼東精騎1萬參戰,當時明軍配有佛朗機砲、虎蹲砲,滅虜砲...等等火砲數百門,日軍火繩槍雖然略優於明軍火銃,但日軍卻沒有明軍威力強大的火炮。朝鮮紀錄「在距城5里許,諸砲一時齊發,聲如天動,俄而花光燭天」,...「倭銃之聲雖 四面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砲如天崩地裂,犯之無不焦爛……」,據《敘恢復平壤開城戰功疏》感覺明朝的火砲比騎兵來的出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