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需要有新的工業進駐才有機會,例如文創、觀光這些只能撐起一部份,而且有不少行業尤其是觀光繳給政府的稅很少,但是政府卻花很多錢在這方面。人口和商業需求沒有持續維持甚至提高,花再多錢建設大眾運輸都是浪費。台北當年在建捷運的時候,公車運輸已經不堪承載好幾年,所以捷運建好,百姓開始瞭解捷運的好處,很快的捷運就成為主力(指有捷運路線的地方),公車就變成輔助角色了。
台北都會區(北北基)約七百萬人口,鄰近的桃園縣約兩百萬人口。高雄縣市合併之後人口僅兩百八十萬人,鄰近的屏東市及周邊鄉鎮約三十萬人。高雄適合的捷運系統應該是中運量軌道、輕軌、BRT,而不是高運量地鐵若是將文湖線的中運量系統跟高雄捷運的高運量地鐵交換來做那麼今天文湖線就不會有運量超載的問題,高雄捷運的初期營運虧損也不會這麼嚴重。台中縣市合併後人口約兩百六十萬人,北彰化約五十萬人,南投草屯約二十萬人。採用的捷運系統即為中運量輕軌以及BRT,並跟鐵路捷運化工程相互配合而且台中在前置改善公車路網的策略上較為積極且成功。再加上台中捷運是以公共建設案而非BOT案來執行。這樣的策略能不能避免重蹈高雄捷運的覆轍,再過幾年就能夠知道了。
佛貝魯男爵 wrote:日本東京都政府28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東京人口首次超過1300萬,最近10年人口增長100萬。請問你高雄拿什麼跟人家比????希望交通網方便好歹要有人口吧!!等高雄市有1300萬人口我相信這交通網會成功的.....(恕刪) 高雄市要有500萬人口就不知要多久
佛貝魯男爵 wrote:日本東京都政府28日...(恕刪) 高雄捷運這樣的路網OK啦~!!!人口約兩百百二十萬的名古屋地鐵也差不多是這個樣。高雄捷運因為是BOT案,加上初期就投入高成本的高運量軌道系統,才會導致路網擴展困難。還有最關鍵的就是公車與軌道系統的接駁路網,日本軌道系統發達有一部分的因素跟完善的公車路網有關。名古屋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