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gliao wrote:
這是尪姨教你算的對吧...(恕刪)


去找了一下以前的新聞: 2009-11-19

農委會每公斤20.8元專案收購後壁鄉稻米

換算起來是每台斤12.x

還是比現在高

阿公鐵蛋 wrote:
為什麼是目前、今天...(恕刪)


"目前"的米價和"過去"的米價是一樣的嗎?

"今天"被採訪,當天發稿就會寫今天;"昨天"被採訪,隔一天才發稿就會寫昨天

這樣很難懂嗎?

starcow wrote:
現在種稻米,會賠錢賠...(恕刪)


你知道那九層塔事田尾過去的嗎?
恭喜發財 wrote:
你知道那九層塔事田尾...(恕刪)

你知道那九層塔是田尾過去的嗎(寶傑)
你知道那九層塔當地賣多少
花博多少嗎??


重點不是從那過去的
重點是最大利潤著是誰

農民不太可能自己又創通路
除非他叫統一集團 = =
自己有工廠、店面、運送

以農藥來說好了
工廠製作再經過經銷商
再到底下小賣店
再到農民
本來很便宜但變貴了

因此除了收入還得再算成本
而進來農藥原体價格也不太穩定
起起伏伏的
至於"年收破百萬"的農民
光雜七雜八的就都扣光了
還是"年利潤破百萬"的農民
作夢比較快
設備投資就要多少COCO了
賺來的錢都拿去買設備了做到老錢全部都在農機具設備上
隨便一台插秧機就要40W了
再拿農機具來貸
稻米真的很難賺
菜就不一定了,但人工成本太高
自創通路不無可能
政府專案補助,看關西跟農會或者單位縣政府關西好的可以拿補助資金
關係不好的就~
賴青松雖然是個例子, 但有多少人可以?
行銷夠強,乾脆去賣可以暴利的商品不是更好?

自己考慮看看吧


"年收破百萬"不等於"年利潤破百萬"的農民

假如年收破百萬的種田的請問你誰開賓士種田,

一台小台耕田的機器300萬,你開這種耕一甲地要一天(不休息),大台要五百萬以上~~

炒房市、炒股市、炒地皮、颱風來炒蔬菜當菜蟲、炒作蒜頭、花生等比較實在~~投資農機設備賺忙跟累誰要

賣花給花博算是好賺的~~但是有誰賺到說一下吧!

阿公鐵蛋 wrote:
喔....能不能囤積..我不太清楚啦~
只知道...米放久了...難吃..還會生蟲..之前不是有個新聞,在大賣場買到的米,米蟲一堆...(恕刪)



米是真的不能囤積的~~要長期保存要有很大的冷藏設備~但保存時間也不會很久


在台灣種田真的沒什麼利潤

要拼大量~拼不過外國

要拼精緻~工錢又不划算
張崎 wrote:
大~~請您搞清楚何為一甲
一甲=10分=2980坪
種一甲地的農夫會很閒~~我覺得看我家那些長輩怎麼只種七、八分就快忙死了


一甲地種稻說真的並不大
但農忙時一個人真的忙不過來
我的大舅子還在礁溪種稻
現在宜蘭都只種一期另一期休耕
農忙時(通常是農曆過年前後的播種、插秧,國曆七月的割稻)
在外地的全家人都會回去幫忙(我休假時也會)
但閒時是真的很閒,所以種稻算是副業
他的正業是打壁


sly-1 wrote:
是說今年宜蘭淹大水不知有沒有在淹水之前收成!


宜蘭的稻大都在國曆七月就都收割了


阿公鐵蛋 wrote:
其次
進口米...大部分台灣人是不吃的


不是不吃 是都把進口米和本地米混在一起賣
以前都沒有標示,現在有

goooooo wrote:
米是真的不能囤積的~~要長期保存要有很大的冷藏設備~但保存時間也不會很久

對囉~我一開始的質疑沒錯囉

其次
進口米...大部分台灣人是不吃的

張崎 wrote:
"年收破百萬"不等於...(恕刪)


台灣的農夫真的很辛苦 但都只賺取一點點的利益
大部份的利益都被中盤、大盤賺走

之前雲林縣政府到日本行銷雲林的農產品
聽說有打開通路 拿到不少訂單
家鄉的紅蘿蔔就是其中之一

我原本想說外銷日本 那應該價格不錯
但回家問了爸媽 價格不但沒漲 還被盤商要求壓低價格
盤商還規定要交給他的農產品一定用他家的肥料跟農藥
唯一的好處是農民不用擔心農產品沒人要
通路是縣府打出來的 為什麼利益卻在少部分的盤商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