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的新傾斜式列車(振子列車)終於決標了!!


夕顏 wrote:

就算只有車廂部分韓國人製造





車廂本身也有很多問題



高速震動

行駛加、減速時頓挫感極大

.....





日本車體

他們的軌距1,067mm

跟臺灣一樣

供電方式 交流25,000V 60Hz



直接運過來都行



只是台鐵ATP自動列車防護裝置與日本不一樣



要換ATP

(恕刪)



高速行駛震動那就是未經過實驗就送來的車廂,車跟軌道剛好在某一定速度區間達成共振頻率,這一定要在軌道上經過無數的試驗才知道,加減速頓挫大,我只能說,多少錢作多少事,1 2億就要買人家10幾節列車,怎麼可能要跟一節就要5 6千萬車比,鐵道迷都很喜歡X韓國車,也沒想想,這些車到底是多少錢得標。

怎麼可能要用現代車價錢去買一台BENZ車等及享受

香港港鐵也有採購韓國車,去看看人家的車吧。

PP的問題不是只有韓國人問題,台鐵自己本身也有相當問題


日本要看供電地區,有些直流(歷史因素造成,國鐵發電廠有些從開設到現在就是直流)

另外日本鋼軌標準是JIS,台鐵是UIC,標準不同不致於車子開不上去,但是就是舒適度的問題

其實日本車或是什麼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是去買一個成熟的產品,經過商轉實機過的,PP就是一個沒有商

商轉經驗的車輛。

水云 wrote:
那個 ...有沒有哪...(恕刪)


這個標案出去 住友跟日本車輛合作,應該是不可能把單子給日立才對

cgy1986 wrote:
高速行駛震動那就是未...(恕刪)


台鐵就是想用三流的價格買一流的列車

太魯閣號就是一個案例

PP是三流的價格買四流的列車

水云 wrote:
此『生產案』由住友下單給日立承製的機率是否等於零...(恕刪)


0
因為跟日立合作的是另一間跟住友是競爭對手的日商

oox2x1x3xoo wrote:
太魯閣如果代表花蓮,...(恕刪)


現行的885列車在來台前,台鐵向民間進行了名稱和 LOGO 的競賽,原先是鐵道圈一位美術專業的人奪冠,並且要以他的作品和名稱使用於 885列車上,但過沒幾天,台鐵卻作出更換名稱和 LOGO 的爭議事件,而且原版的 LOGO 被鐵道迷譏是小學生的作品,這是太魯閣號命名的黑幕...
akker wrote:
0因為跟日立合作的是...(恕刪)



日立跟的是丸紅,丸紅在台灣也是熟識啦XD 住友在台灣比較有名是化工業(農業)

丸紅基本上跟台灣政商混的很熟
Curtis_l wrote:
現行的885列車在來台前,台鐵向民間進行了名稱和 LOGO 的競賽,原先是鐵道圈一位美術專業的人奪冠,並且要以他的作品和名稱使用於 885列車上,但過沒幾天,台鐵卻作出更換名稱和 LOGO 的爭議事件,而且原版的 LOGO 被鐵道迷譏是小學生的作品,這是太魯閣號命名的黑幕...

"好像"聽過『過年』有在打牌的人這麼說

還是不要叫"輸光號"比較好

『過年』有在打牌的人連 suzuki 都不買

但很奇怪,也不買 Daihatsu ( 大發 )

還好小弟沒打牌

cgy1986 wrote:

日立跟的是丸紅,丸紅在台灣也是熟識啦XD 住友在台灣比較有名是化工業(農業)

丸紅基本上跟台灣政商混的很熟

哇 ... 火車工業這麼發達,還有競爭對手關係
那取得 EMU 800 的台灣車輛,競爭對手是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哇 ... 火車工業這麼發達,還有競爭對手關係
那取得 EMU 800 的台灣車輛,競爭對手是 ...


這個市場沒多少人可以作,世界上有名就那幾家,日本也算奇蹟的,一個島上,可以有日立製作所 三菱重工 川崎車輛,日本車輛,近畿車輛以及衛星支援廠,估計大概有百家以上,日本通常國際標都常都是打團體戰,就是一人出去投,國家頃全力協助,該公司得標後,回來分配,尤其是國際大案,像台灣高鐵,日立 三菱 川崎 日車 都有吃到,這個主包商是川崎,三菱重工是設計台灣高鐵號誌ATC,像這次台鐵傾斜列車標案,日本兩個廠商在海外捉對廝殺是很少見的,聽到一些八卦是指出,台鐵是有叫過來講話,因為這個案子在預算實在不高,不是沒人投,就是一家廠商投,這些都不符合採購法的要求,兩家廠商等,遲遲不能決定車輛,因為台鐵後續本身還有車輛採購需求,電力機車以及柴電機車,傾斜列車標案跟EMU800一直沒出去,後面就一直被DELAY,剛好抓住機會,傾斜列車剛好日立跟日車都有意願,不如你們兩在台灣捉對廝殺吧XD

EMU800預算太低,基本上重頭到尾只有台灣車輛去投標,議約,上一次就是議約失敗,後來這次重新投標,大概台灣車輛跟台鐵喬好了(決標過後通常要議約,廠商會根據業主的要求討論細部一些合約內容,通常業主還會講價一次,上次是講到台灣車輛都不想接了,台灣的公務單位很會凹廠商XD),競爭對手無,大家念暴了的韓國ROTEM,因為工合比例過高沒興趣投(這次工合比例好像要50%,該車要買百分之幾MADE IN Taiwan,emu700,有45%的工合比例,emu700 240kw馬達是日本東芝技術移轉給大同生產,哈應該說台灣去跟東芝買技術,據了解emu900要達成百分之百mit),emu800這個戰場上沒什麼人要打。


另外除了日本有名之外,歐洲在鐵路車輛製造也是很有名,之前是百家爭鳴,現在因為被併購大概只剩下比較厲害的德國西門子,VOITH與法國ALSTOM和義大利安薩瓦多等,歐洲車在台灣較少出現就是因為車很貴不便宜,對台鐵的標案沒什麼興趣,倒是這幾家對台灣捷運市場都很有興趣,相對於台鐵標案,捷運標案的金額利益都比較大,而且台鐵已經算是定型了,捷運是從0開始,還可以在台灣推銷自己鐵路管理系統,增加商業實蹟

美洲方面,鐵路雖然在客運上比較少貢獻,但是貨運倒是挺強的,所以他們厲害的地方就是搞柴電機車頭,GE電氣和EMD等,美洲加拿大方面是龐巴迪,龐巴迪的鐵路車輛核心技術是併購瑞典Adtranz來的,所以鐵路車輛總部其實不是設在加拿大而是設在德國柏林。

回到對岸方面,中國有兩大鐵路車輛集團,北方車輛與南方車輛集團,其實因為技術的移轉,這幾年技術大增,外國車子到手後,就先解體,看看人家的車輛設計,去搞清楚人家為什麼是這樣設計,這種逆向工程方式進行學習與研發,再融合自己的技術與見解,設計車輛,基本上這幾年車輛可靠度是有一定水準,不過海外實績挺少(大部分是巴基斯坦. 一些美國指名的第三世界國家),其實國內需求就已經可以讓這兩大車輛廠很滿足了XD,不過這幾年,南車好不容易拿到香港輕鐵新車的案子,北車則是拿到香港地鐵港島線案子,說不定可能藉由香港當跳板出去。

再來看看韓國人,韓國以前是以現代精工和大宇兩家為主打造車輛,韓國人之前鐵路技術比台灣落後早年還要跟台灣採購車廂,大概再1980年代後,先後跟日本合作生產首爾地鐵和首爾首都圈國鐵車輛,兩個都是電聯車廂之後,開始有點突飛猛進,後來大宇根據日本485系有設計一款電聯車,不過只有試作車程度,沒有量產,後來因為KTX關係,韓國開始跟法國人學技術,台鐵PP就是法國人學技術那個時代來的,算是韓國車輛統成長期,PP車頭就是核心機電都是來自於法國人,不過BOGIE是德國ICE窄軌版,生產廠商也是同ICE那家,但就是因為這樣組合,沒有商業運轉經驗,第一次就丟在台灣跑,後來PP常常掛點就是因為有致命設計上的缺失,ICE轉向架掛馬達方式不適合法國馬達,因為pp機車車輛設計是南非UCW設計,因為UCW擺明說我車輛都設計好給你了,現在要我賠償不同意,馬達生產商ALSTOM,那個馬達是成熟產品(TGV馬達修改的)所以也不認,BOGIE生產商當然也不承認,所有的問題就是落到主包身上韓國,韓國當時技術根本無法處理,也只能落跑XD後來台鐵是利用外交關係,逼迫法國人ALSTOM來處理這件事,該批馬達後來修改重開生產線(當時該顆馬達停產),生產完台鐵這批又關掉,據說台鐵後來怕未來馬達斷料,有請大同把這棵馬達技術從法國移轉買回來台灣,這件事讓韓國省思一段時間,發現鐵路車輛不是A+b這樣就好,A+B要經過整合不是單單裝上去就好,後來跟法國KTX基本上都在學系統整合,車輛設計等,他們認為核心機電因為都有成熟產品可以採購,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研發,最重要是整合起來,台鐵EMU 500 600算是在韓國學習期,稍微比較穩定,EMU500的問題那是零件提供廠西門子問題,基本上西門子那個東西很容易爆,現在台北捷運跟高雄捷運西門子車也常常爆那個東西,採購起來單價又超貴,經過這段學習期,後來與三菱重工合作交了一個不錯漂亮的成績單,在香港地鐵,台鐵當時都在幫人家練功啊,相對於來說現階段,韓國車輛趨於穩定,後來土耳其高鐵由韓國人拿到(法國對此事小有不爽,大概也是重下KTX ii 在核心技術方面找德國人來合作的原因吧),大宇重工鐵路車輛後來改組為韓國車輛KOROS,可是沒多久就被現代重工收購改為ROTEM,商業時績有新德里地鐵,溫哥華輕軌捷運(代工龐巴迪ALRT車輛)等。
勞煩 cgy1986 大打那麼多字 ...
小弟只能感謝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tallings wrote:
湯國列車?...(恕刪)


王子當列車長兼招待

不知道會有甚麼樣的服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