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7535 wrote:
中文怎麼這麼難,真想...(恕刪)
其實開玩笑的講
生不生為華人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XDDDD 也就是說並不是自願的

Morpheus1979 wrote:
中文有一個無法否認的缺點,那就是發音和書寫是完全兩回事。
煥仔 wrote:
為何要配合英文來稱謂中文呢?...(恕刪)
nutella wrote:
繁體為「傳統」這是不必要了,也不可能會發生。
其實簡體字有一部分是取自中國更古老的文字。
若論起年代,這些字比繁體更傳統。...(恕刪)
jiaju999999 wrote:
美國人可以改造英語,難道我們中國人就不能?
新加坡、馬來西亞把英語都給改造了不少,難道你英國人美國人就硬裝聽不懂?
什麽語言的純潔性,哪種語言不是發展變化的,你知道秦始皇時候的人怎麽講話麽?
英國人知道諾曼底公爵的口音麽?純種的英語話隨著諾曼底的入侵早就變了許多了。
中國人不學?不成!學,費勁。怎麽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地取材!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改造出一種中式英語!
美國人牛,color就大行其道,就被編入詞典,
現在中國人也牛了,英國佬日薄西山了,
不是啥事都你說了算的年代了,26個字母又不是你們發明的,
你那種羅裏羅嗦的低級語言我們中國人給你簡化改造一下子,快點兒進化一下有什麽不行的??
昨天我吃了三個雞蛋,I ate three eggs yesterday。已經說了三個,還加復數有何必要?
已經說了昨天還用過去式又有何必要?
過去式中還搞那麽多不規則變換是何道理?
看我們聰明絕頂的中國人給你們改造一下:Yesterday i eat three egg。
隨便找個老外來,問他理不理解意思?會不會弄錯?
對,就這麽弄,反正你也不會理解錯,正好發揮中國人就會背書的強項,
我就記你們的單詞,管你什麽這個數、那個時態的,我全不用,反正都是那麽回事,反正你都能明白。
全世界華人都這麽弄,新、馬、臺、港、澳、大陸、海外華人居住區,聯合起來,
制定一個《中式英語》教材,都這麽學,都這麽用,管你洋鬼子喜不喜歡,強行塞給你!
想和華人做買賣掙錢?對不起,就得接受這個!
誰讓你們的語言那麽差勁來著?
過個十年二十年,隨著華人勢大,洋鬼子式微,
再會裝相的英國佬洋鬼子紳士伯爵公爵女王陛下也得乖乖地接受這個現實,
甚至他們的後代發現這個東西這麽簡單科學,而且是世界第一強國中國改造的,也樂得屁顛兒屁顛兒地使用。
中國人學英語是不是簡單了不少,什麽這個那個變換的,一律滾蛋!
簡單、高效、無冗余信息,中式英語!牛B!
到時候,什麽 he,she,him,her,一律he,
什麽am,is,are,was,were,一律is,
什麽take,took,taken,一律take,
甚至再進一步,什麽cock,hen,chicken,改成公hen、母hen、小hen,
甚至再再進一步,把發音規範化!無論元音輔音,一律發本音
(其實澳大利亞鬼子已經把英語的發音改了不少,聽慣了沒規律的音,冷不丁聽這種澳大利亞式規律音,一時還反應不過來呢!澳大利亞鬼子是囚犯的後代,沒文化,就得簡單些。)!
hour不念哈我,偏念成啊我,our才是啊我!這不是存心挖坑讓人跳麽?
布萊爾布什你們給我聽著:要麽念哈我,要麽把h去掉!就地正法!
老外学中文
我中华5000年文明,一个I字,N种表述。老外一听来了兴趣,赶紧拿出小本本来记。
大师接着说:我们人多事多,当你处在不同的地位,这个"I"的说法也有少许变化,
就好比你们英语说一个动词有一般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等。
比如,你刚来中国,还没有贵国大山那么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与普通人聊天说I的时候可以说:
(我、咱、俺 偶 )
要是书面的I可以说 (本人、个人),再矫情一点用(吾、予、侬)也未尝不可。
如果见到老师、长辈和上级,则应该说:
(在下、鄙人、敝人、小可、晚生、不才、末学)
等到你当了小吏,见到大官和皇帝(演电视剧时用得着),则应该说:
(卑职、下官、臣、奴才、老奴、小人、小的)。
见到平级,则可以说:
(愚兄、为兄、小弟、兄弟、哥们)。
见到下级,则可以说:
(爷们、老子、乃公)。
如果你混得好,在电视剧里当上了皇帝或王爷,则可以说:
(朕、孤、孤家、寡人)。
如果你不愿意当官,去当和尚、道士,应该说(注意称谓与年龄俱进):
(贫道、小道、贫僧、贫衲、不慧、小僧、老衲、老僧)。
最后,一旦你退休了,余热无多,见人也矮了三分,只好说:
l(老朽、老拙、老夫、老叟、老汉、老可、老妪、老骨头)。
老外说:晕倒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