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好像比英文容易學 ^^


da7535 wrote:
中文怎麼這麼難,真想...(恕刪)


其實開玩笑的講

生不生為華人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XDDDD 也就是說並不是自願的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Morpheus1979 wrote:
中文有一個無法否認的缺點,那就是發音和書寫是完全兩回事。


+1

因為中國文字並不是採取拼音的系統。
如果一個語言很難學,這並不值得驕傲。

清末民初的時候,中國知識份子不是很擔憂國家的未來嗎?
有些人把中國衰退的部分原因歸咎於落後的文字,
所以才有白話文的推廣。
甚至有更激進的學者希望可以完全廢掉漢字,改用英文字母來拼寫所有詞彙。
據說魯迅曾道「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不論這是不是真的,當時確實有一些人持著這種想法。
我當然不認同所謂「必亡」的理論(因為中國現在還活得好好的啊哈哈),但那些激進的想法是可以被理解的。
因為當時是個混亂的年代,中國看起來真的快滅亡了。
知識份子對於自己的國家簡直恨鐵不成剛,急於尋找各種方式來解救中國的衰敗,而中國文字確實有很大的缺點。

另外,改稱呼繁體為「傳統」這是不必要了,也不可能會發生。
其實簡體字有一部分是取自中國更古老的文字。
若論起年代,這些字比繁體更傳統。

煥仔 wrote:
為何要配合英文來稱謂中文呢?...(恕刪)

一個邏輯問題:當我們的自主意見、「湊巧」和別人的命令相同時,當我們依然遵循自己的意見行事時、是否也等於服從了別人的命令?
「繁體字」或「正體字」,真的有比「傳統字」來得更準確與更符合我們所使用之字體的特徵和其歷史尊嚴嗎?
我認為傳統字代表的,是一種歷史上的事實。而「繁體」、「正體」,都只是一種因「簡化『字體』」而相對存在的名詞。
請更仔細的思考我的語意,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中國大陸使用的字體不叫「簡體字」,而叫「現代字」、「進化字」,那我就會反對使用「傳統字」這個名詞。理由一樣,這會使我們所使用的字體,在定義上成為一種「相對性」的存在。
這並不是因為英文怎麼定義我們的字體而決定的,而是我們自主思考的選擇。

nutella wrote:
繁體為「傳統」這是不必要了,也不可能會發生。
其實簡體字有一部分是取自中國更古老的文字。
若論起年代,這些字比繁體更傳統。...(恕刪)

其實並非不可能發生。比如之前呼籲改稱「正體」而廢稱「繁體」的主張,不就造成了不少對象的響應了嗎(例如維基百科的語言就細分出了「港澳繁體」與「台灣正體」)?
而面對翻譯和英文書寫的情況時,「傳統」才是正確的翻譯,「Traditional」也才是西方人看得懂的英文(當我們以英文對西方人談到「繁體字」時,西方人能理解的就是Traditional)。
至於簡體字,確實有「一部份」是依據中國古老字體而來;但這是一個草率的過程,乎略了很多事。
例如,忽略了中文其實同時具有「繁化」和「簡化」兩種發展模式(一般人都以為漢字的歷史從古至今是一個全然只有簡化的過程)。
例如,忽略了古籍字體中有許多的「通同字」,其實是來自於古代的錯別字。
我是認同漢字簡化的,例如曬字改成晒字,這種改法我是認同的。
但中國官方的漢字簡化,在我個人認為是很草率的。

20081114 wrote:
中文公認最難的是一張桌子、一本書、一條魚、一支鉛筆[支、條、根差在哪?]...............等等

這種量詞單位真的會把人逼瘋
不過日文的量詞單位和台灣的簡直有的比
背到都想自殺了,光是1"杯"水~10"杯"水裡的發音就有好幾個是不同的
豬肉丸 wrote:
這種量詞單位真的會把...(恕刪)


中文的量詞乍看複雜,其實有很大的通用空間。
例如「支條根」難以分辨?大部份以「支」就可以通用。而「魚」的量詞又何苦非得用「條」呢?凡是動物都用「隻」不是也可以嗎?椅子又何苦非用「張」不可呢?大部份的物件其實用「個」來表達也都是通用的(例:那一個椅子好漂亮)。

我認識一些有學中文的外國朋友,澳洲、美國、印尼,每個人都說中文的文法很簡單,只有字很難讀寫(畢竟讀需要時間大腦去習慣,寫字就算中國人也都是從小寫作業苦練出來的)。

另,很遺憾的是他們都學拼音而沒學過注音…(當然也是學簡體,偶爾接觸一點點傳統字)
中文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難學的語言
光文法就有很多問題
因為中國人是差不多先生
這樣那樣都可以................
所以
1 文法問題一堆
還有
2 形音義等的問題

3 注音符號就比26個字母多
4 中文包容性廣因此一堆方言在裡面
5 文言文跟成語

所以大部分會說中文的外國人連寫中文字都寫不出來....
因為看不懂這種方塊字.............................................................

中文會簡單?
那英文對你來說更不難啦!

因為基本上英文只有26個字母
發音也就只有那幾種.................
Morpheus1979 wrote:
中文的量詞乍看複雜,其實有很大的通用空間。
例如「支條根」難以分辨?大部份以「支」就可以通用。而「魚」的量詞又何苦非得用「條」呢?凡是動物都用「隻」不是也可以嗎?


是沒錯..但..如果一個外國人只學二隻魚....那..某一天有人告訴他 那邊的3條魚...這個老外就聽不懂了...

學語言是要用來溝通的..你要說的人家懂..人家說的你也要懂才行..

Jetter wrote:
是沒錯..但..如果...(恕刪)


聽到三跟魚,就會懂了。也很容易可以猜中中間那個字是一個他沒背過的量詞。
語言並不是死記才能使用。事實是:用三隻魚來表達,沒人可以說你錯;聽到三條魚,也不可能聽不懂。
聽說都可以,這還有什麼問題呢?
jiaju999999 wrote:
美國人可以改造英語,難道我們中國人就不能?

新加坡、馬來西亞把英語都給改造了不少,難道你英國人美國人就硬裝聽不懂?

什麽語言的純潔性,哪種語言不是發展變化的,你知道秦始皇時候的人怎麽講話麽?

英國人知道諾曼底公爵的口音麽?純種的英語話隨著諾曼底的入侵早就變了許多了。
    
  
中國人不學?不成!學,費勁。怎麽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地取材!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改造出一種中式英語!

美國人牛,color就大行其道,就被編入詞典,

現在中國人也牛了,英國佬日薄西山了,

不是啥事都你說了算的年代了,26個字母又不是你們發明的,

你那種羅裏羅嗦的低級語言我們中國人給你簡化改造一下子,快點兒進化一下有什麽不行的??
    
    
昨天我吃了三個雞蛋,I ate three eggs yesterday。已經說了三個,還加復數有何必要?

已經說了昨天還用過去式又有何必要?

過去式中還搞那麽多不規則變換是何道理?

看我們聰明絕頂的中國人給你們改造一下:Yesterday i eat three egg。

隨便找個老外來,問他理不理解意思?會不會弄錯?

對,就這麽弄,反正你也不會理解錯,正好發揮中國人就會背書的強項,

我就記你們的單詞,管你什麽這個數、那個時態的,我全不用,反正都是那麽回事,反正你都能明白。
    
 
全世界華人都這麽弄,新、馬、臺、港、澳、大陸、海外華人居住區,聯合起來,

制定一個《中式英語》教材,都這麽學,都這麽用,管你洋鬼子喜不喜歡,強行塞給你!

想和華人做買賣掙錢?對不起,就得接受這個!

誰讓你們的語言那麽差勁來著?

過個十年二十年,隨著華人勢大,洋鬼子式微,

再會裝相的英國佬洋鬼子紳士伯爵公爵女王陛下也得乖乖地接受這個現實,

甚至他們的後代發現這個東西這麽簡單科學,而且是世界第一強國中國改造的,也樂得屁顛兒屁顛兒地使用。
    
中國人學英語是不是簡單了不少,什麽這個那個變換的,一律滾蛋!

簡單、高效、無冗余信息,中式英語!牛B!

到時候,什麽 he,she,him,her,一律he,

什麽am,is,are,was,were,一律is,

什麽take,took,taken,一律take,

甚至再進一步,什麽cock,hen,chicken,改成公hen、母hen、小hen,

甚至再再進一步,把發音規範化!無論元音輔音,一律發本音

(其實澳大利亞鬼子已經把英語的發音改了不少,聽慣了沒規律的音,冷不丁聽這種澳大利亞式規律音,一時還反應不過來呢!澳大利亞鬼子是囚犯的後代,沒文化,就得簡單些。)!

hour不念哈我,偏念成啊我,our才是啊我!這不是存心挖坑讓人跳麽?

布萊爾布什你們給我聽著:要麽念哈我,要麽把h去掉!就地正法!
  




老外学中文
我中华5000年文明,一个I字,N种表述。老外一听来了兴趣,赶紧拿出小本本来记。

大师接着说:我们人多事多,当你处在不同的地位,这个"I"的说法也有少许变化,

就好比你们英语说一个动词有一般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等。



比如,你刚来中国,还没有贵国大山那么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与普通人聊天说I的时候可以说:

(我、咱、俺 偶 )

要是书面的I可以说 (本人、个人),再矫情一点用(吾、予、侬)也未尝不可。

如果见到老师、长辈和上级,则应该说:

(在下、鄙人、敝人、小可、晚生、不才、末学)

等到你当了小吏,见到大官和皇帝(演电视剧时用得着),则应该说:

(卑职、下官、臣、奴才、老奴、小人、小的)。

见到平级,则可以说:

(愚兄、为兄、小弟、兄弟、哥们)。

见到下级,则可以说:
(爷们、老子、乃公)。

如果你混得好,在电视剧里当上了皇帝或王爷,则可以说:

(朕、孤、孤家、寡人)。

如果你不愿意当官,去当和尚、道士,应该说(注意称谓与年龄俱进):

(贫道、小道、贫僧、贫衲、不慧、小僧、老衲、老僧)。

最后,一旦你退休了,余热无多,见人也矮了三分,只好说:

l(老朽、老拙、老夫、老叟、老汉、老可、老妪、老骨头)。


老外说:晕倒

,...(恕刪)




廢話真多
你懂甚麼叫講重點嗎?


Jetter wrote:
是沒錯..但..如果一個外國人只學二隻魚....那..某一天有人告訴他 那邊的3條魚...這個老外就聽不懂了...

學語言是要用來溝通的..你要說的人家懂..人家說的你也要懂才行.....(恕刪)

還有四尾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