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城主人 wrote:
只能讀純文字的書那功能真是太稀少了...(恕刪)
只能讀純文字的功能確實是算很陽春的。所以電子書閱讀器發展至今的規模,目前不管是和小筆電或平板電腦相比,依然是相當相當小的一個市場。舉例而言,市佔率六成的亞馬遜kindle去年賣約八百萬台(2009年的全年銷量還不到三百萬台…),已經超乎各界預期近一倍(一般預期2010年整年大概只能賣四百萬到五百萬台左右)。但是呢,各種尺寸的筆電不談,光談ipad,ipad上市80天後,就已經賣了三百萬台。電子書閱讀器和筆電、平板電,其市場規模差距、一目瞭然(桌機、筆電、小筆電、平板等各種電腦的銷量,每一種的年銷量都是以千萬為單位計算的…)
不過其市場相對的小,只是反應了其產品本來就有其「專攻」的部份。電子書閱讀器專攻的那一塊,並不是其他產品能輕易打入的。也就是長時間的純文字閱讀。
舉一個明顯的差別:電子書閱讀器的持續使用時間,都不是用小時來計算的。當然它有翻頁次數的計算,也有持續時間的計算。但總之以時間而言,大部份品牌的電子書閱讀器,連續使用時間都約在「二個星期」左右。這和ipad或小筆電那幾個小時的計較,顯然是「完全不同設計目的」所導致的結果。
一如你對於電子本雜誌的閱讀經驗談。你在閱讀電子雜誌後會有資料歸檔整理等需求,這其實正反應了,只要是「電腦」,其產品的目標一開始就是多元的,絕不會只追求「單一功能」,單一功能也無法滿足消費者。也就是說,用ipad看雜誌是很愉快的,但如果你的ipad只有看雜誌這唯一的功能,它就算不上是一台電腦了,而你大概也不會買了。
~~~~~~~~~~~~~~~~~~~
話說回來,目前電子書仍不成熟,所以許多電子書其實都和開版大一樣,只是掃描的紙本書「圖檔」,而非一開始就以電子介面構成的「資料檔」。不過相信這應該會隨時間慢慢改善才是。
另外就是畫重點的問題,記得有些電子書閱讀器已開始納入「重點劃線」和「心得註記」的功能了(更進一步朝紙本書的閱讀需求邁進)。
~~~~~~~~~~~~~~~~~~~
我不是在相關產業工作的人,只是我的投資是以面版類股為主,所以才特別關心這類和面板技術有關的發展。
~~~~~~~~~~~~~~~~~~~
Ipad的重量主要應該是受限於目前電池技術的瓶頸,而電池的技術已經屬於另一個產業的大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