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醫病關係感文 from賴其萬教授

台灣沒有任何的淘汰制度可言
考上大學就等畢業當醫師
爽的很
gobf wrote:
台灣有任何的淘汰制度...(恕刪)


其實現在也沒那麼好考,
因為人一多會壓榨到現有會員利益,
所以醫師公會, 專科醫學會自然會壓縮名額
lily789 wrote:
台灣的醫療環境,和美國的不同.
台灣的醫院一般病人都很多.
要二小時看一個病人.一天只看5個人,只有慈濟做得到.

那慈濟就讓每個醫生一天看5個病人,掛5個號就好了呀!

為什麼還要一天可以預約超過5個人,甚至到40-50多號?
然後病人從早等到晚,等到病人自己趕快去別家醫院看.
根本掛號制度有問題.
(恕刪)


ruby6436wrote:
用義工,檢驗外包來降低成本, 增加營收並不太妥當

我也覺得慈濟可以這麼做, 一個 醫師排5個病人作為表率,
反正慈濟捐款多,義工多, 沒有經營危機

要搶生意有哪家醫院拼的過慈濟的義工大隊)



我是最近常在慈濟醫院產檢的孕婦, 看到這裡, 不禁要說幾句話, 我是晚上產檢的, 晚上的門疹時間是六點半到九點半, 我第一, 第二次產檢時, 大概都是八點多去報到, 看完大概九點半到十點左右, 約兩小時的時間, 但看診的時間平均每個人大約有五到十分鐘左右, 醫生每次在做超音波時, 都會仔細的跟我&老公解釋這個是baby的哪裡, baby狀況如何, 讓一對新爸媽可以充分了解baby的成長, 跟一些應注意的事項.

與其他同是孕婦的同事or朋友在討論時, 我就發現, 慈濟醫院的檢查比較詳細, 醫生也都比較會跟我互動, 而在其他醫院產檢的朋友, 不但不是每次都可以照超音波, 就算照超音波也是護士幫忙照, 然後照了相片給醫生看, 而不是醫生直接在診間裡面照, 以一個孕婦或病人來說, 我願意等一個多小時, 然後得到一些我希望知道的事情.

我每次掛號大概都是掛到30號左右, 看診完畢十點多, 後面大概還會有十位病人, 有次展轉從朋友口中得知我跟她同事是同一天看診, 楊醫師那天看完診是晚上12點左右, 而這是常有的事, 我看了兩三次診後, 楊醫生的護士就主動問我, 是否可以五點多就到醫院, 我就說ok, 後來我去後發現, 醫生大約五點左右就先安排一些夜間門診的病人, 以消化掉一些量, 不讓大家等那麼久, 所以他的看診時間其實很長. 我自己很慶幸我遇到這種好醫生.

也因為我在慈濟做產檢, 我們家有時要看病, 就直接到慈濟, 看過了耳鼻喉科 & 皮膚科, 當天輪到我們時, 同一個診間也會有前一個患者正在看, 這時我們會去觀查醫生跟病人的互動, 皮膚科的醫生對著老年病患講話很溫柔, 也很親切, 因為病人好像需要臨時做個小手術, 原本護士想要安排在醫生全部看完門診後, 結果醫生很體諒病人, 他跟護士說, 不要讓病人不舒服那麼久, 手術時間大概只要十分鐘, 他先看完已經報到的, 再抽十分鐘去做手術, 讓後面的病人等一下.

另一個耳鼻喉科的醫生, 用醫療用燈照了一下我老公的鼻子後, 就安排先去做X-ray, 再上來給他看, 我們照完進去報到時, 醫生已經看完片子, 也把情況用筆畫在病歷上, 直接跟我們講是什麼情況

兩位醫生給我們的感覺都好, 跟去其他大醫院那種很趕的感覺不同, 而且雖然等的時間絕對是超過看的時間, 可是中間的醫病互動, 讓我願意等, 而且在等的時間, 我跟老公都會帶書去, 也不會在那裡枯等.

我後來因為要做孕婦瑜伽, 所以有去新店別間醫院, 那裡也有夜間門診, 去做瑜伽時不免會跟慈濟做些比較, 像是醫院的廁所衛生&看診的人數...等, 那種感覺真的還差滿多的, 我都不敢在那間醫院上洗手間, 因為一到門口, 那個味道就很受不了, 以前也去過這間醫院的夜間門診, 晚上看診的病人數感覺少滿多的, 跟老公討論過這個情況, 老公說大概真的是病人挑醫生吧, 所以相同地區來講, 大家就比較會跑去慈濟, 當然, 這都是我們自己的猜測.

我想賴教授要表達的是醫生&病人各自應做的本份, 當醫生的應當將心比心的去看病"人", 而病人也應該把所有的情況都跟醫生說清楚, 而且相信醫生, 而不是一再重覆的去看不同的醫生, 浪費醫療成本, 如果可以省去這些, 我想健保可能也省了不少錢吧.
醫師養成沒有淘汰制度? 不知道這句話所為何來 ?

1. 醫學院七年有超過兩百個學分要修滿,以前被二一KO的每年都有,目前多數學校要雙二一,比例上的確低了點。第六年、第七年在醫院實習,每個月領八、九千元,工時超過一百個小時、地位是全醫院最低的,這一階段有人崩潰、住到精神科、退學的…當然,多數人還是生存過來了。

2. 醫師國家考試錄取率往年約六成,近年來改制後提高至七成(採及格制),應屆畢業生中約有一至二成會考不過醫師執照。

3. 畢業後,要經過地區醫院以上住院醫師訓練,以內科、外科來算,每週工時超過一百二十個小時,對於體力與精神耐力都是嚴格的考驗。在住院醫師階段,還是有人崩潰、住到精神科,或是爆肝、住到腸胃科…當然,多數的人還是生存下來。

4. 在住院醫師最後幾年,有人開始當總醫師、也有人要競爭選次專科,大科的要考大專科,考過之後再當兩年以上的fellow,過幾年後還要再考次專科。在每家醫院都有評比機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總醫師、fellow(研究醫師)。專科考試算是一位醫師最重要的「活命牌」,錄取率約三成至七成不等,考不過只好回去再當R或fellow了。

5. ok,即使經過重重考驗,身心健全地生存下來了,什麼執照都考過了,還是要接受「市場機制」的考驗。訓練不好、條件不好的人應徵不到大醫院的主治醫師缺,就算有了缺、業續不好也可能隨時會被醫院解聘走人。每六年要換照一次,期間修的學分不夠就要被吊銷執照。期中如果出了重大醫糾,被判有違醫師倫理的話,也是要被吊照。

說了這麼多,只是要回應前面有人提到:「醫師沒有淘汰機制、爽得很」這句似是而非的話。如同社會上每一個專業的人才養成一般,一位醫師的養成也是得來不易的社會財,請各位能以珍惜的心態來面對,讓學有專精的醫師能發揮最大的服務能量啊!

mouthwood wrote:
業續不好也可能隨時會被醫院解聘走人


唔._.
這樣說來,貓的姨丈到現在還沒被解聘真是難得0.0

因為他不大會為醫院的營收著想,只要是病人所需要的藥物,
管他多貴,管他醫院會不會哇哇叫,照樣給它開下去0.0b

停權計數:3次
lily789 wrote:
在美國看病要花很多錢,醫療費很貴很貴
像我看感冒花了50元美金,去藥房拿藥,又花了20美元
看牙齒,每次100美金.共看三次,花了300元美金之外,另外還有稅要付.
住一晚醫院病房是:10000元美金(恕刪)



我聽過很多次在美國看病很貴, 但是....

住一晚要價是 一萬美元~~

我有沒有看錯啊? 這等於是 34 萬台幣一個晚上咧...
還是應該是 一千美元??
看完白色巨塔大家就都有認知,
有些醫生原本是想當好醫生好好為病人服務,
但是有些制度讓他們變了質!
我想在美國看過病的朋友應該知道外國醫生一天看病人數並不多,
但是台灣呢?
一個上午和下午各看三個小時(沒有延診的情況下),
一個診有名一點的四十個跑不掉,更有名的一百個也有!
三個小時只有180分鐘,
所以平均下來有些病人看不到一分鐘就出去了,
你覺得醫生會看的多仔細,
除了看醫生的經驗多不多其他就是看運氣檢查出問題吧!
有些醫生一整天都在看診,
一開始一定很仔細但是他們也會累,
有些更是前一天還值班根本沒睡就來看診了!
你說是醫生沒醫德嗎?
但是其實那也是因為台灣制度問題!
這幾年因為健保虧錢才開始呼籲民眾不要浪費健保資源.
但是以前老一輩的人就亂看病習慣了現在跟他也說不通!
前陣子不就有個新聞說老榮民到處看病家裡堆了一堆藥,
因為他說吃了沒效就換醫院,
但是他怎麼不跟醫師溝通看看有沒有其他有效的藥呢?!
這就是台灣人的詬病!
以前在門診看過一個女病人到處Dr. shopping,
拿了一堆資料說他看過很多家都檢查不出問題,
醫生一聽就知道他是慮病症所以就開鎮靜劑給他,
他說你不要開這種藥,我拿了很多了!
而且你也不要說我是精神病患,我聽的懂病名!
他走了我第一個反應是我繳的錢都在養這些人阿!
如果他一直不認為自己慮病就會繼續找醫生!
現在的醫生看病還要考慮到健保,
想到業績,
你覺得他唸的這麼辛苦好不容易當上醫生是為什麼呢?
thomas wrote:
我聽過很多次在美國看...(恕刪)


不是有位大大到美國急診,
照兩張X光片,沒開藥,
就用掉了"600"美元...
taipeiMobile01 wrote:
不是有位大大到美國急...(恕刪)


兩張X光片, 600元USD, 等於 18000 台幣, 我覺得還合理. 但是住一晚要1萬美金, 等於34萬台幣.... 我覺得不可能吧....
說到 "視病猶親" 我就一肚子火

如果我家人真的和面對的病人一樣白目
早就用力的給他 "k" 下去了

那 "視病猶親"
是不是也叫我可以把白目的病人 "K" 下去??

有義務而沒有權利的用詞,
是永遠也無法打動一個人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