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希望我和一部份家長的退出課輔讓學校降回原價 讓需要的人去讀~~

也許你沒注意到"低收入戶"半價這幾個字,

低收入戶享受的福利超多的,學期初只要繳簿本費,午餐有午餐補助費,

還有社會局辦的一些照顧弱勢家庭的課業輔導,還有一些民間機構提供獎學金。

就算真的一時付不出來,學校也會讓他分期付,真的到期末付不出來,

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就遇過。

有些低收入戶過得一點也不像低收入的

有些低收入戶的孩子還有手機咧!













ARMADISE wrote:
從第三張可以看得出來通通都剛好在35人以上 另外都剛好在20~25人之間~~

原來如此, 這樣看起來確實有點怪.
不過很可惜的是缺乏進一步的證據...
ARMADISE wrote:
從第三張可以看得出來通通都剛好在35人以上 另外都剛好在20~25人之間~~
所以通通都要漲30% 我是都沒讓小朋友去上課輔
...(恕刪)


請問第三張哪裡可以看出都在20-25或都在35人以上??
如果是指菱型跟星號的話, 那我認為你是會錯意了!
那個菱型跟星號旁邊是不是都有另一個數字? 而且菱型跟星號一定不會在同一個對吧?
很明顯的屬於才藝性質的, 像書法、陶藝材料跟師資限制較大, 因此只開一班, 人數未達25人加30%
屬於課輔或教學性質的, 像美語、電腦, 人數限制就低一些, 一直要到35人才會拆成兩班加30%
每一格的數字一個是原本的費用, 另一個則是加了30%的費用供家長參加
而且這張表格的名稱是 "加退選申請表", 並不是繳費通知, 因為最終人數還沒有確定
所以右邊不是有一欄是教務處圈選你的小孩原本報名的班別? 最右邊才是要變更的班別
會不會加30%, 要等到這張加退選申請書回來統計過才知道吧!

另外, 沒人說國民教育可以不平價吧!
很多網友的回應都是說這個費用是鐘點費加上材料費跟雜費, 也沒有多收什麼
不像外面還要加許多費用, 兩相比較之下當然便宜許多

最後, 學習弱勢學生就該死嗎? 對低收入戶或家庭困難的小朋友補助有什麼問題嗎?
這並不是給他一筆錢讓他們花用, 而是讓他們有改善他們將來環境的機會, 不需要這麼排斥吧!
Lutz wrote:
請問第三張哪裡可以看出都在20-25或都在35人以上??
如果是指菱型跟星號的話, 那我認為你是會錯意了!
那個菱型跟星號旁邊是不是都有另一個數字? 而且菱型跟星號一定不會在同一個對吧?
..(恕刪)

第三張是學校統計完人數後發回來需漲價的統計表~~
菱形代表報名人數20~25人
星號代表報名人數35人以上
左邊是原價~~右邊是漲30%後的價格~~
所以每一個班都剛好在這個漲價的範圍 沒有一班是剛好在26~34人之間


Lutz wrote:
最後, 學習弱勢學生就該死嗎? 對低收入戶或家庭困難的小朋友補助有什麼問題嗎?
這並不是給他一筆錢讓他們花用, 而是讓他們有改善他們將來環境的機會, 不需要這麼排斥吧!

再來我是替那些經濟狀況不好的家長不值~~結果你故意曲解我的意思~~
My 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armadise-daven/

ARMADISE wrote:
第三張是學校統計完人數後發回來需漲價的統計表~~
菱形代表報名人數20~25人
星號代表報名人數35人以上
左邊是原價~~右邊是漲30%後的價格~~
所以每一個班都剛好在這個漲價的範圍 沒有一班是剛好在26~34人之間



Lutz wrote:
最後, 學習弱勢學生就該死嗎? 對低收入戶或家庭困難的小朋友補助有什麼問題嗎?
這並不是給他一筆錢讓他們花用, 而是讓他們有改善他們將來環境的機會, 不需要這麼排斥吧!

再來我是替那些經濟狀況不好的家長不值~~結果你故意曲解我的意思~~


拜託你再看一下好不好, 第三張那裡有提到是最終統計人數了?

不是講了, 1/18前確認後交回, 那時才會再統計一次人數, 下學期才收費

照你說這是最終人數, 那有加退選造成人數變化, 費用難道在下學期再變動一次嗎?


另外, 若造成你的誤解我很抱歉, 下面那句不是針對你, 而是下面另一位對低收入戶補助頗有微詞的網友

而且也不需要用 "故意曲解" 這樣的大帽子來扣

再者, 你這樣一直堅持影射學校故意將班級開成一定要加30%的說法也不妥吧!
homeJerry wrote:
下面那句不是針對你, 而是下面另一位對低收入戶補助頗有微詞的網友...(恕刪)


我並不反對給予真正的低收入戶補助,

我是看到很多有低收入戶證明的學生,

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比一些家裡收入不豐卻沒低收入戶證明的學生還好,覺得很不公平而已。
Lutz wrote:
照你說這是最終人數, 那有加退選造成人數變化, 費用難道在下學期再變動一次嗎?
...(恕刪)


唉呦~~第三張就是學校發的統計過的通知書~~
如果想退出可以在後面打叉~~但這就是最後最終的費用~~
至於大大所說的:因為有人退出所以人數還會變化 費用可能也會變化 要我不要堅持這是最終的人數
這我也知道所以我有問過學校 學校回答說這就是最終的費用 如果因為有人退出所以費用又調整回來 那些退出的家長又會要求再加入 所以就算最後人數在26~34人之間~也還是會調漲~

最後向你致歉:我以為你那句"低收入戶又怎樣"之類的話是衝著我來
一氣才會給你扣"固意曲解我意思"那麼大的帽子 不好意思!!

因為我就是替那些收入不高沒錢讀外面安親班或才藝班的人抱不平
所以氣忿學校那種一定要漲30%的心態~~我願意退出讓自己的小朋友去外面讀 只希望人數維持在不漲價的狀況供應給那些需要的家庭 畢竟不見得每個"收入不多"的人都有低收入戶的證明
camcof wrote:
我並不反對給予真正的低收入戶補助,

我是看到很多有低收入戶證明的學生,

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比一些家裡收入不豐卻沒低收入戶證明的學生還好,覺得很不公平而已。...(恕刪)


大大想表示的意思我瞭解~~
有很多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是的確發生的 我的想法跟大大一樣
其實社會上有很多新貧族 沒有低收入戶的證明 但不代表他們是真的有錢的
也是想在生活的夾縫中生存 讓小孩受教育
反而有一部份(很少部份)是用盡方法得到證明 但卻持手機買玩具~~
相對一些努力工作也只能溫飽 談不上低收入戶 但也省吃簡用想讓孩子受教育~
無奈可能有卡債或房貸壓力~~~唉~~~ 他們唯一可以選擇的公立教育
我真的希望我和一部份家長的退出課輔會讓學校降價 讓需要的人去讀~~

寫的很雜~~希望您能平息心情~~
看完只能說都是「安親班」,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幾乎都要是雙親家庭才有本錢迎接新生兒,新生兒出生之後又開始一個循環,學校才敢這樣肆無忌憚的開課(或許也是有切實的需求)。想想台灣好像也可憐,工時不停增加、收入不成正比、休閒少了、教學外包、親子相處的時間少了、教育的責任...想想就覺得怕了。
人生中精華的時間交往、結婚、小孩出來後把精力花費在小鬼身上;轉眼間小鬼長大了想享受以經過了能跑能跳的年紀(能享受那運氣真不錯)....哀人生就這麼樣嗎
首先為回文語氣不佳向ARMADISE、camcof 兩位致歉
關於學校課輔班的問題, 我基本上還是站在認為學校沒有刻意造成都要加收30%的立場
因為這筆錢結餘還是要繳庫, 學校並不能自由支用, 除非這30%另外有但書
而且跟家長收取費用這麼明顯的名目更容易引人注目, 學校應該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會造成這個狀況可能是巧合, 或是在行政作業上的疏失
但不管是刻意還是巧合, 或是說明不清, 造成家長的疑慮學校本身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點倒是可以跟學校要求說明

而在低收入戶或其他弱勢族群的補助問題, 就真的是個兩難的問題
兩位說的情形都很有可能發生, 特別是家境困難卻無低收入戶證明的情況更是常見
例如家人中名下剛好有難以處理或毫無價值的房子, 或是被當作報稅的人頭等, 什麼情況都有
這樣的家庭就如前面二位說的更需要補助, 但實際執行起來又有困難
因為既無證明就很難完全查明家長陳述的狀況是否屬實, 只能透過旁敲側擊或長期的觀察
而且不可否認的, 也有家長刻意利用這種補助管道, 或是想辦法弄出需要的證明

但這些補助總也不能因此而取消, 而可以分配到資源也只有這麼多, 經常都陷入難以處理的狀況
只能較保守的先相信這些家庭都是有困難的, 以有證明的為主, 其他狀況的為輔
更由於政府補助的款項必須一一列出事由、證明等, 無證明而情況特殊的補助更形困難
於是學校只能透過各類民間社團的補助經費來籌措, 在補助上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因此目前較具體的做法是不以現金直接補助, 改以簿本、午餐、課輔等減免為主
這樣至少可以確定錢是用在小孩子的身上, 總是對孩子有所幫助
就算大人行為再有不對的地方, 能替小孩爭取多一點的機會總也是好的
特別是這些需要補助的家庭, 不管是否屬實, 對小孩的教育也都較一般正常家庭來得不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