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uinhilde wrote:
因為有人到美國的醫院進修----(醫學中心 醫師進修)
聽到的...有的主治醫師比這裡說的門診護士還少
米國的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跟台灣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有一部分(或一大部分)的薪水是從 Grant 來的,部分有聯盟的醫院發給薪水,所以這個時候要看總體的薪水不太容易。
就我所知,新進主治醫師的薪水確實不高,但是年薪十萬美金 (稅前) 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才對。保險和稅扣掉之後,大概跟台灣的新進主治醫師差不多,不過執業時間久了之後,病人增加,研究經費增加,所多獲得的報酬會比台灣豐厚很多。
genome 說的門診護士,應該是指供職私人診所的護士。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a79456 wrote:
我只知道,在英國認識她時,當時候她剛在唸護理系研究所.
之所以會提到這件事是因為:有一天她聊到她剛到英國時,她的系主任(還是指導教授?忘了?)問她說有沒有台灣同學想來英國唸護理研究所.然後條件就是之前所提到的那些.
工作不是"護士"?
可能吧!?
我不是護理系的,不懂唸完護理系研究所出來的,去醫院可以不做"護士"作別的?
英國護理工作分工很細, 我也沒辦法舉個例說可能有哪些工作, 只是以這種學歷, 應該不僅僅只是當個基層的 "護士" 工作而已. 這種大才小用的狀況比較不會在英國發生.
a79456 wrote:
五年仲介費??不懂??
也許國內的幫你介紹到國外去需要仲介費.但這種情況,由學校教授提出的?要不要不知道?
我是說, 因為仲介費有些不是一次抽足, 而是每年收入的幾 % 給仲介, 比如說這五年工作合約中, 每年 10% 的收入歸仲介. 他老闆幫他找的, 不見得是學術獎學金, 因為學術獎學金一般來說不會有這種工作契約在. 比較像是企業獎學金, 也就是說, 唸完之後必須對該企業有所回饋, 拿研究案來說就很清楚, 研究成果歸企業所有, 企業共享論文的著作權等等諸如此類的. 因此, 這五年的工作契約就可能牽涉到薪資要求, 工作環境, 以及提前離職 (解約) 的賠償等等, 比如說一個年薪三萬的職缺, 合約就是只給你兩萬, 雖然跟你做一樣工作的同僚都拿三萬, 可市因為你唸書的時候有接受補助, 所以只能夠拿兩萬, 或類似情況. 當然, 也是有企業給的條件只是要求工作五年, 但是薪資各方便比照一般標準, 完全不苛刻, 這種例子也是很多. 所以真的是要了解當時的條件才能夠有清楚的認知.
人生?大哉問!
還要加上工作性質 時間 風險 壓力 技術需求 人力供需等等吧
(請別跟我抬槓說那警察的薪水為什麼這麼低

雖然說(美國)的軟體工程師和護士的平均薪資差不多 可是不可否認的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性質(人命關天)比較大吧
這樣的薪水 找不到人來幹護士 是很可能的
醫生的薪水(外科)比較難說 任何跟"手""技巧"相關的醫生薪水都很高 比如說外科 骨科 產科醫師 心臟內科之心導管醫師 胃腸內科之內視鏡醫師 小弟有個老美朋友專做大腸內視鏡 年薪在五十萬美元左右 也聽過有心臟外科醫師年薪近百的 但是小弟周圍幾個研究做得多 臨床做得少的醫生 幹到長春藤的教授副教授了 年薪(含grant)十到二十萬之間而已 此外 家庭醫師通常也不到二十萬年薪
(當然 你要問問看人家的臨床負擔有多重 一般的家庭醫師約一個病人 通常是算30分鐘左右 所以一個上午或下午常常只約8-10個病人 不必像台灣的醫生這麼可憐 同樣的時間要看數倍的病人 結果總收入還比人家少好幾倍 單位產值是人家的一二十分之一 =.=)
還有 之前我提過的平均年薪數據 來自CNN 已經貼出連結 不信的人請自行去查證
還有年紀一到了 手不穩了 也沒辦法親自執刀)
一平均下來 這個中間值根本沒辦法顯示實際情況
實際情況是賺的多的超多 賺的少的超少 中產階級在消失中
所以那些統計數據'當參考就可以了 題外話 之前看統計資料美國 卡車司機平均年薪也都有 八到十萬
但實際情況 似乎又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