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國外只會讓老闆想開創更多的產業,這就是台灣做這麼多年代工~~還是只有代工。
國外~以韓國來說,不會的買你的東西後就打破砂鍋問到底,甚至請你驗證給他看不然就
不買,然後不久~就仿出跟你差不多的東西~再來就一腳誇入~然後用你的產品去驗證他的,
最終想完全取代~說起來很快,但是需要投入人力五~十年做研發,台灣跟對岸的短視近利
老闆誰願意投進去做。最近要人家救那一家公司在有錢有能力甩開對手實做甚麼事??買大
眾與論媒體,而不投入錢去併購軟體開發或是硬體設備,他現在要人家救?不需要吧!記得
以前有個學長碩士畢業去他老爸旗下某公司上班,因做自控所以對機台很熟,看到某些機
台有缺點花了幾天研究然後寫改善計畫要開發新機台,結果~老闆只說一句:【開發要多久?
買新機台兩個月就可以改善生產了,你好好顧機台就好了,研發給國外做就好。】學長走
了,他說那樣的企業他無法發揮專長,後來去其他家公司做研發~機台,每年替公司省下多
少機台購買費用外,還遠遠甩開對手,公司甚至可以賣機台。而短視的企業就常是發機會
財,等到不行時又要人家救,看現在宏達電的實力,要吃幾家台灣小而有淺力的公司還是
很有機會,甚至可以去檢視各大專院校的專利,以付費取的獨家授權甚至轉移,而這些專
利成為殺手密技,甚至養人專發表專利都還可以,卻不願意~不知該如何,兩家曾是股王的
企業老闆都學不到教訓了,其他起企業更不用說,能重視研發的少之又少,更別說與員工共
享成果加薪。
假如今天台灣企業打出:【發明的專利成功告贏對手公司,取得的授權金等金錢,發給專利發明人1~5%的回饋金。】
這樣的與員工分享戰果員工不會努力嗎?而不是成功都是董事股東的,累死的是員工,這樣創意在哪~~
大家才會需要基本工資,假如企業各個都知道以員工為本,不是困難時要大家共體時艱,好的時候都是
老闆股東的功勞,所以分紅是老闆股東,領死薪水減薪是員工~這樣企業不會長久經營,每個人也會能
往國外跑就往國外跑。國內缺人才會更嚴重,台灣公司只會減少人,而不會開發人才創造人才,人才開
發是一家要經營品牌公司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假如不會~那台灣就會失落~失落~失落
沒專業、沒技術的勞工、特別是中高齡失去學習能力的
產業轉型就是代表這批人會失業
當低技術的工作不斷外移,職缺供給不斷減少,薪資就是向下滑落
如果台灣的基本薪資高於這份工作在外國給的薪資,這份工作就不會回來
所以不要以為研發轉型就能救失業,也要看勞工有沒有能力去學習、掌握新東西
要拉升台灣薪資水平只能指望下個明星出口產業
出口不見得是實物,技術、服務都是能出口的
實物出口台灣已經走到底了,服務與技術的出口卻還不成氣候
這是台灣薪資水平倒退的最大原因
沒有火車頭帶動,賺不到外國人的錢,內需怎麼搞都是自己人的錢左手轉右手
轉到最後通通到企業家手裡,無怪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餅不作大,分配就變成零和遊戲,贏家當然是有權有錢的人
這是必然現象,沒什麼好抱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