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的人口大暴發的65年次的人可是才正要步入購屋市場呢...
房市在未來的十年的確有可能看跌
可是考量到六年級的這一群人的房屋購買需求
以及一些六十年代的老舊房屋(建築業第一次起飛)即將到達使用年限的換購的需求
再加上都市更新、交通等相關因素
例如台中市的市中心沒落→區域人口外移至各重劃區
高鐵效應→青埔、烏日、左營
工業區帶動人口遷移→中科(大雅、西屯)、南科(台南)
的確台灣目前的空屋率偏高
可是絕大多數的空屋多散佈於老舊市區、鄉村、偏遠地區
且由於景氣不佳導致鄉下地方的工作機會大減,讓更多的年輕人集中到都市謀生
連帶地造成都市的房屋需求量大增(例如台北縣市(居住/流動)人口增加→房價上漲)
房市的確有可能看跌
如果房價不斷上漲,上班族無力負擔...
如果利率持續上揚,上班族無力負擔...
如果六年級的這一群人都已經買了房子(或放棄買房子)...
如果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有錢人不需要第二棟房子,窮人買不起第一棟房子...
如果台灣人放棄有土斯有財的觀念...
如果政府不再繼續扶持營造業...
如果政黨惡鬥加劇,阿共的飛彈不小心打了過來
如果......
很多的如果...
可惜這些如果大多尚未發生
所以房價還是持續上漲
所以只能繼續後悔為什麼九二一之後沒有立刻買房子...
以這樣的定義下,有可能一個戶籍下有幾十個人登記,但是實際上只有一個或兩個人住,
反之有可能住在某大樓擠滿滿的人,可是因為並沒有把戶口遷到當地所以不算[家戶數]。
換句話說就是以戶口名簿的戶籍為計算基礎是吧。
這樣我能理解為什麼某些所謂[學區]的小套房賣的特別好,
可是以這樣非實際住戶為基礎推論台北區住宅不足個人認為並不客觀,這樣我們常常以c/p值做功課找房子的人陷入一片迷霧中,只能任由所謂市場專業人士的[感覺]來[感受]房價是高還是低,
為什麼買房子不能像買電腦、買像機、 可以上網比價、調查評價,還有開箱文、疊疊樂勒.......看房子看的好煩阿...
---------------------------------
潛水太久 上浮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