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会社員 wrote:
其實,我有一種感覺,...(恕刪)


這就是台灣的文化吧,看得更深入一點,你就會發現台灣社會充滿著誤解與矛盾,即使有人出來解釋了,其他人卻依然故我,不肯接受,這有一部分是因為多數台灣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不好,又超固執,導致我們很容易對新的事物產生誤解,甚至於曲解本意。
為何不是…
「帥哥女神○○○」、「○○女要帥哥金盡」、「帥哥愛美胸」、「性感軀體秒殺帥哥」...
這樣大家都歡樂,不是嗎?
何必要創造「宅男」一詞。

台北会社員 wrote:
「宅男女神○○○」、「○○女要宅男金盡」、「宅男愛美胸」、「性感軀體秒殺宅男」....(恕刪)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這事情上,「堅持原...(恕刪)


略有同感。

不過比起「宅男」,現在媒體濫用「神隱」的程度更讓我反感。

現在只要是避不見面(更準確一點,是沒出現在媒體螢光幕前)就被冠上神隱之名。

與原意相去之遠,比起「宅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已沒有必要訂正,在維基百科中文版,禦宅族(日語)與宅男是兩個不同的詞條,且有注明後者源自前者且在華語圈已發生語義改變。

daxuwei wrote:
其實已沒有必要訂正,...(恕刪)



這又會產生另一個問題。請問,面對這樣的日文:「他是個愛好登山涉水戶外活動的OTAKU(御宅)」,如果翻譯成中文,該怎麼翻?在我們認知的宅男裡,是不存在「愛好戶外活動」這樣健康形象的。但是如我一開始所說,只要是專注於一種愛好,乃至於對其他事物全不關心,就可以稱為「OTAKU」,所以「登山OTAKU」在日文是完全有可能的。
台北会社員 wrote:
這又會產生另一個問題...(恕刪)


可能是媒體不知道如何稱呼那些「色男」,才用宅男代替,可是我記得以前有個名詞叫「登徒子」,是用來形容那些色男的...

反正記者的國文程度之差眾所皆知,或許是因為太差了,反而引人注目吧...

不可說 wrote:
單單2岸明明用相同文...

台灣的土豆
大陸的土豆

誰的土豆是對的?......(恕刪)


說到這個就想起一個流傳在留學生圈中的笑話。

一個台灣留學生與一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到超市買東西,快買完的時候中國留學生說:"對了,還差一袋土豆"。於是兩人分頭去找,幾分鐘之後,台灣學生拿了一袋花生,中國留學生拿了一袋馬鈴薯....


語言傳到別的國家意思被改變這是很自然的。在自己國家內大家都同意這個意思就可以。自詡為知識分子的人,只要了解意思的差異,跟其他國家的人溝通的時候不會產生誤解,這就夠了。

sanoko wrote:
話說之前回台逛夜市時...(恕刪)

我有買過這種國字服事後穿了之後感覺很蠢
買東西的時候店員跟陌生人都會唸衣服上的字讓我覺得好害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