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位戰爭英雄,沒被背叛過,得以善終嗎?

正解應該就是

隔壁的老王 <== 傳說中的英雄人物

有他在 天天都有 當陸軍的感覺


supersd wrote:
你舉了一個最差的例子...(恕刪)


的確,三國演義那麼精彩,都虧寫書人太會編排了,增加的許多傳奇故事,
例如:溫酒斬華雄說是關羽....其實華雄是孫堅幹掉的,但孫堅在小說裡,只是個臨演


陳慶之一直有聽過,但都記不得他的事蹟

chako wrote:
蔣介石以前我的的歷史老師說他是歷史上最強敗家子
幾年內就輸光大陸江山...(恕刪)

共產黨?


1月19日,約見李宗仁商談時局,表示「引退」.
1月21日,蔣「於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中,宣佈暫行引退」,並發表「引退文告」.
唐朝名將
衛國公 李靖


tseb2001 wrote:
正解應該就是隔壁的老...(恕刪)

aaui wrote:
唐朝名將 ...(恕刪)



廉頗好像也沒打過啥敗仗吧..........
湯和算一個嗎??
開國功臣得以善終者~~~~
既然有人提林益世了, 我們不得不提一下衝車大將軍邱疫, 還可以爽爽的睏哈星, 雖然還活著, 但是晚年應該也屬於享福的那種吧
丁盛(1913—1999),江西省于都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于1932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班長、連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組織科科長、二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八旅政治部助理員、科長,挺進軍七團政治委員,晉察冀教導二旅一團政治委員,熱遼縱隊二十七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二十四師師長,四十五軍一三五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過副軍長、軍長,志願軍軍長,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丁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勇將、戰將、闖將、悍將。丁盛17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歷過無數次的戰鬥洗禮,戰功累累,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9年9月25日,在廣州逝世。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丁盛任班長、連指導員,紅28軍組織科科長、二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丁盛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政治部助理員、科長,挺進軍七團政治委員,晉察冀教導二旅一團政治委員,熱遼縱隊27旅旅長。1938年10月,他率部作為主力團參加黃土嶺圍殲戰,為我軍取得擊斃包括弧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在內共1400余名日軍的勝利做出了貢獻。1940年2月,丁盛任晉察冀軍區教導二旅一團政委,率部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被日本人稱為「守路釘」。

解放戰爭時期,丁盛任24師師長,45軍135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保衛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著名戰鬥、戰役,然後率部南下參加了渡江戰役,為解放湘、鄂、粵做出了貢獻。1949年10月3日,白崇禧在衡寶線上布置了五個軍的兵力想和林彪決戰。林彪也命令所有主力部隊原地待命,待時與國軍決戰。但是,10月5日。丁盛的135師竟沒按命令行事:孤軍深入到了敵後。這樣一來,不僅打亂了林彪的部署更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白崇禧慌亂中調集第七軍的主力四個師的兵力來打135師。連林彪都對135師的命運絕望了,但是,丁盛和他那英勇的部隊竟頑強地挺住了,更將敵人打敗了!林彪迅速改變了命令:全線進軍,並且對進攻部隊下達了指示:各兵團及各軍軍部只能收聽林彪給135師的命令而不能直接給135師下達命令。1949年10月6日午夜,國民黨軍隊全線潰退。1949年10月7日,衡寶戰役結束,桂系四個主力師被全殲。此戰,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支完整的軍事集團宣告滅亡,被劉伯承元帥稱為「腰斬七軍」。135師,這隻落入虎口的羊被譽為了沖如羊群的猛虎。五十年後的今天,該部的全部戰車上還是划著虎頭的標誌。

1950年,丁盛入南京高級陸軍學院學習,在那裡,他深受劉伯承元帥賞識。1952年,一隻新番號的部隊在新中國誕生:第54軍。這隻虎狼之師的傳奇還剛開始。丁盛任54軍第一任軍長。1953年6月,他奉命率部入朝作戰,參加了包括金城戰役的254次大小戰鬥,取得了殲敵7000餘人的戰績。1958年,作為最後一支離朝部隊,丁盛和他的士兵們回到國內。難能可貴的是,丁盛在打仗上還是非常實事求是的。他明確指出我軍輕武器攻堅能力很弱,而且不適應高速化的美軍。後來他在廣州時私下透露朝鮮戰爭我軍損失兵力達70萬到100萬。

回國后,丁盛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鎮守西北邊陲。征戰還在繼續,丁盛逐漸顯露出他狠辣的一面。1958年,甘肅回民騷亂,54軍奉命鎮壓,這是一場虎入羊群的殺戮。1959年,西藏叛亂,丁盛率54軍鎮壓。丁盛部違抗上級不許毀壞重要的宗教建築的命令,竟把炮彈從布達拉宮的窗口射了進去。

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丁盛和他的54軍面對的是參加過二次大戰的正規部隊。丁盛親自指揮了130師擊敗印軍主力第四軍,使印軍號稱參加過二戰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軍團的榮譽部隊威風掃地。此戰是中印戰爭之最關鍵一戰也是最後一戰,史稱「瓦弄大捷」。直到今日,在印度的軍校里。模擬假想敵的番號仍然是「54」。對印戰爭軍事上的勝利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擊潰了阿三們一度膨脹的野心和自信心。那次戰爭印度心理上產生的恐中症延續至今。1964年5月。丁盛被任命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副司令員。此時此刻的丁盛,想飛的心永遠不死。兩年後文革爆發,作為林彪的愛將,丁盛深深地捲入了政治旋渦。



weiwei8210 wrote:
古今中外很多歷史英雄...(恕刪)


算一算三國時代魏國的武將大多有善終

徐晃

許渚

夏侯淳

曹真

這幾個都在戰亂中有功有成就

也在算是安定盛事的時期相繼病死 也都有受封受賞


supersd wrote:
你舉了一個最差的例子...
他不管是抗日還是之後的國共會戰,背叛者一堆呀
最後敗光大好江山,退守台灣...這能算善終嗎......

我想到一人...梁武帝時期的白袍將軍陳慶之算嗎?隨便google一下他的生平,看《梁書》和《南史》裡面的陳慶之比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還精彩(正史居然比小說還扯,應該加了不少唬爛成份?)...常設奇謀,所向披靡,以少勝多是家常便飯,卻出身寒門,也不擅長騎馬射箭,對百姓也是很好,完全是個謀略型武將的典範...過世時梁武帝也因他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封了官位與不錯的諡號...應該算善終...只是有些早死...不過也活了五十六歲,古代人平均壽命較短,不能老拿長壽的來評~...(恕刪)


活了88歲不好嗎?退守台灣總比戰死大陸好,在大陸未能成就的民主國家,台灣也做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