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軍方媒體環球時報報導
霧霾會讓導彈打不準有利於防守
在战场上雾霾有利于防守方的军事行动
可见光侦察全歇菜
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由微小的固体颗粒物组成。雾和霾的共同作用导致能见度急剧恶化,这对军事最直接的影响是侦察效果变差。
目前,对地面目标的侦察主要包括可见光照相侦察(或视频侦察)、红外侦察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其中可见光照相侦察受雾霾影响最大。照相侦察是发展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侦察方式。目前,照相侦察使用仍十分广泛,上到卫星、下到低空飞行的无人机以及地面的侦察车都在使用。它对目标细节呈现得非常清楚。据说,美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看清地面上咖啡杯里冒出的热气。不过,在雾霾面前,这些侦察装备全都会失灵,当雾霾造成能见度为1000米时,大多数可见光侦察便失去了意义。而目前频频出现的能见度几十米的雾霾,更是让可见光照相侦察全部失灵。
相比之下,合成孔径雷达受雾霾影响不大。尽管雾霾中的微小颗粒和水汽对电磁波也有一定的吸收和阻挡作用,但和可见光波段相比,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不过,目前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分辨率尚不及可见光侦察,也就是对目标细节的呈现不那么精细。而红外侦察受雾霾的影响,介于雷达和可见光之间。海湾战争时期,在沙尘暴中的美军M1A1主战坦克,依靠热像仪能够识别800米外的伊军坦克(无沙尘暴时可识别2500米外的坦克),而当时伊军装备的白光瞄准装置几乎是睁眼瞎。
导弹攻击失准头
雾霾同样会影响制导武器的制导头。目前,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精确制导武器主要采取电视、红外成像、激光和GPS制导。只有GPS制导受雾霾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前三种制导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受到雾霾影响。电视制导和可见光侦察有些类似,特别是“锁定后发射”的电视制导炸弹,它需要操纵人员确实看到目标才能瞄准、锁定、实施攻击,看不见目标自然瞄不准、打不上。
激光半主动制导的原理是先向目标照射一束激光,导弹或炸弹的导引头接收到目标漫反射的激光后便可攻击。激光本来在大气内的损耗就较大,再加上雾霾中微小颗粒的影响,进一步导致激光照射距离大大降低,甚至根本接收不到。红外成像制导依靠接收目标自身发出的热量来发现识别外形,有着较好的穿云破雾的能力,但无论是雾中的水汽还是霾中的微小颗粒都可能会给热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造成一定影响。
巡航导弹作战也可能受到雾霾的影响。早期的巡航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加末端景象匹配的制导方式。地形匹配使用无线电进行,因此影响较小。但是最后实施精确一击的时候,需要对目标进行拍照,然后和弹内存储的目标卫星照片进行对比、匹配,如果因为雾霾笼罩目标,很可能造成无法发现、识别目标而导致功亏一篑。当然,这对防御一方就是一件好事。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就通过燃烧废旧轮胎等人工制造雾霾的方式,来躲避北约的轰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