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夥伴你們是怎麼看待怎麼覺得 福建 這個地方的


luka1027 wrote:
福建啊? 常去一些城...(恕刪)



哈哈,我覺得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有的人傾向於正面去看待,有的人比較習慣從反面看,而我覺得你可能就是屬於後者。 當然這二者沒有什麼誰好誰壞我覺得。 從反面看事物的話,恰恰是不斷地提醒人們哪裡還不足,需要去改進。

然後對於你最後說的那個關於‘稱呼’的問題, 一個要說明的是,小夥伴這個詞是近幾年網絡上的用詞,算是網絡範疇里的產物,用小夥伴稱呼對方,是表示親切友好的意思,主要為了傳達和營造出一種 輕鬆愉悅的氛圍。近幾年類似的詞還有例如「親」「這個詞如果你經常用淘寶,你就知道了,近幾年賣家一般都這麼稱呼客戶表示親切」。 所以這個詞跟 小子,小夥子根本不是一個類別的


接下來再談談你說的 小子,小夥子, 其實我以前并沒太在意這個,然後你突然說道這個,我想了想。 發現我跟你有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也覺得這些詞并不適合去稱呼他人,因為這樣好像有種居高零下,蔑視他人的感覺。 然後我頭腦里就浮現出電視上曾看見過的那些老大爺這樣稱呼年輕人。 我就覺得憑什麼他們要這樣稱呼人,他們有什麼資本嗎,還是占著自己年紀老? 同時說實話,就我個人經歷而言,這兩個詞在大陸南方地區應該并不常用, 而是北方的用語,『沒有貶北方的意思』至少我從小打到幾乎沒什麼聽別人這樣叫過我。而且在我印象中,稍微有受過不錯良好的教育的人也不會這樣去稱呼別人,比較失禮。


所以,我給你的建議就是,如果下次碰到別人這麼叫你,你就可以大致覺得這人素質值得打個問號,就無需再理會他了。
福建
第一個感覺上那是祖先的家鄉
因為生活困苦冒險度過了黑水塘來到了台灣
有點親切又有點陌生
但風景及名勝上
似乎又欠缺了點什麼

較有特色的舊式建築
應該跟小時候的台灣一樣吧
和台灣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好像沒在吃高麗菜?哈哈,大白菜倒是有,小顆的橘子比較好吃,像台灣比較好吃的大顆橘子偏甜,市場裡有殺鴨殺鴿殺兔,沒看到雞,居然不吃雞肉,問是說,當地人認為雞肉有毒....其他還好
這年代,原諒別人,等於做濺你自己阿...

看是很近 實則陌生 可能對上海 北京的了解比福建還多
連同人間浸沒 wrote:
哈哈,我覺得不同的人...(恕刪)


不錯,您是大陸的希望.

世界看多了,哪邊負面多,哪邊正面多,就從哪邊去看,我們的世界比起歐洲,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了.

在大陸,我大江南北跑了幾百遍,年紀也不小,南方人素養是在大陸裡最高的(不過我也只認為廣東和福建的人素質較高,比較像正常人類,可能受外來影響較多,其他省份都不行.),從福建以北就不行了,滿路都是小子小子的叫,連比我年紀小的都敢這麼叫,故意高高在上來保護自己的自卑是嗎? 是的,我知道這是人性.

上海人說北京人素質低,北京人說上海人素質低,其實大家都一樣的低,互相嚴重仇視的省份不少.

在大陸這麼多年,我的問號已經多到全變成開山刀了.
福建 ~ 祖先的故鄉
故鄉不只是在一只郵票,也在神主牌上喔

去年十月去了一趟閩南 (只比較閩南)
廈門 ~ 台灣沒有一個城市比得上
廈門以外 ~ 沒有城市比得上台灣

城鄉差距太大,咫尺之遙,感覺像是19和21世紀的差別

中國地理,別說聽過福州了
以前我們連各省省會,大城市,鐵路路線,山脈,河川,物產,氣候
可是要唸的滾瓜爛熟才能上大學啊

連同人間浸沒 wrote:
HELLO,大家好....(恕刪)


對我來說

從小就對福建有一種親切感(外公外婆是福建人,講福州話)

因為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去,所以從小到大都聽不懂他們再說什麼

只知道小時候外婆都要我去外面玩,不要一直看電視(叫我去外面"卡溜")

所以對福建始終有份特殊的情感

樓主要是有天來台北,在一起去"卡溜"一下吧!
連同人間浸沒 wrote:
HELLO,大家好....(恕刪)


16年前在美國參加當地的旅遊團,整團居然只有3位來自台灣,其餘來自中國各省。

於是來自湖南的三位可愛大叔講湖南話,我們3位台灣朋友講閩南話,簡單說就是各自說家鄉語言。

上海大姐唉嘆:「唉,人家講啥咱們都聽不懂,我們講啥人家一清二楚。」

簡單說我最怕遇到福建閩南人了,無所遁形啊! 哈哈
luka1027 wrote:
不錯,您是大陸的希望...(恕刪)

台灣這麼大點的地方還有天龍人和鄉民之稱呢
別說幅員廣大的大陸了


我就東北的,沒聽同齡人人喊過小子,都是哥們
四海之內皆兄弟

連同人間浸沒 wrote:
你們老闆招聘這樣的員...(恕刪)


所以才是聽說的呀他們沒做很久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