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90年代的經濟問題現在正在大陸複製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韓國的第一桶金是在美...(恕刪)


當年台灣的第一桶金比韓國又如何

韓國的第一桶金和現在全球商業領域呼風喚雨沒什麼直接關係
因為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
現代和三星幾乎倒閉,負債纍纍
都是從零開始

當年不要說韓國還不如台灣呢
整個中國大陸都不如台灣

現在呢
廣東省已經超越韓國了
台灣的經濟排在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之後

今年應該是個關鍵年
如果服貿不過,無法為台灣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河北,遼寧,安徽將在明後年超越台灣無疑

後面還有湖南,湖北,江西,廣西,海南,四川,雲南,貴州,福建,山西等等都在奮起直追
其實每個都有超越台灣的潛力和能力
這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感覺大家都好厲害呦
真的是大材小用 好可惜呦
如果能去中國財政部 施展長才就好了
中國經濟就有救了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查找一下溫州腰斬喔...(恕刪)


台灣一個鄉鎮房價腰斬,就是全台灣房價腰斬?
大陸只是給你機會,你自己不奮進怨誰啊
你自己不產業提升,怨大陸?

就好比給你繁華路段攤位,還稅費減免,但你本身不思進取吸引不了消費者,你埋怨給你優惠政策的人?
大陸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會提前面臨類似台灣90年代的問題,主因在於大陸的地大,人口多,
且人口結構複雜,以及城鄉和貧富差距,外加缺乏全球性的企業,
大陸目前已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要超越美國,勢必要發展出一票跨國型的企業,
可問題是除了華為,聯想,小米等外,似乎也找不到太多,內需市場雖然有,
可在眾多同業競爭下也開始出現供過於求情況,且大陸的一胎化政策後遺症開始慢慢浮現,
再加上台灣在90年代初遇經濟瓶頸時,全球化的情況還遠不如現在,反觀大陸薪資不斷上調後,
陸企出走聲音馬上產生,也有人說建設中西部,可大陸中西部屬於內陸地方,距海遙遠,
與交通不便,以及教育偏落後,並不是那麼簡單可以克服.
---------------------------------
你這是典型台灣狹隘眼光看問題!
因為小米在台灣有賣就就覺的小米是跨國型企?錯了!相比較在台灣能見度低,但是在美國歐洲有點小名氣的海爾都比小米有資格叫跨國企業!
西部交通不便?看樣子你還活在自己想像中呢!西藏是交通不便,問題是中國經濟要依靠西藏嗎?成都西安這種西部經濟潛力省會城市,無論是高鐵還是飛機都是沒問題!好不好克服,蘋果代工廠富士康知道呀!
你要明白中國經濟活力在漢人居住圈子里!交通不便的都是少數民族!
中國缺什麽,缺的是時間!

沉默的企鹅 wrote:
年年說崩潰,說了二十多年,還沒有膩味……
話說,你不覺得你說話前後矛盾?

其實我喊2%已經算很保守了。

你沒看那些中國崩潰文,每個都說老百姓會起來動亂,中國政府出動軍隊鎮壓,經濟衰退30年。



題外話
中國三線城市已經爆了,這點沒錯。

但是花蓮崩盤不代表台北崩盤。

一線城市會不會爆?
沒有人知道

gameheven wrote:
其實我喊2%已經算很...(恕刪)


三線城市大概100多個,請指出爆掉多少個

左岸之 wrote:
大陸的情況比較特殊,...(恕刪)


他們只能看見這些台灣相近的產業
殊不知大陸是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
台灣比中國?
有什麼相似的?
台灣有的產業中國統統有,中國有的產業台灣沒有的多了去了.

小米是跨國企業?賣到台灣的就算跨國了,沒有賣到台灣的就不算跨國?

中國銀行算跨國么?海爾,格力等一批家電業只要沒賣到台灣的就不算跨國,管你賣到歐洲還是美國,反正沒有賣到台灣.

什麼算跨國企業,建築業企業算么?中國南車北車算么?台灣人只會盯著消費類的電子產業,其他產業都裝做看不見....這眼光,這氣度......


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生物,金融,節能環保,軍工...太多產業了.台灣的高科技僅指電子業,台灣的產業也僅指電子業?


好—吧,中國明天就崩潰.灣灣集體高潮.
中國經濟好又如何

很多東西是比錢還要重要的

看看現在香港吧
arlo1011 wrote:
且大陸的一胎化政策後遺症開始慢慢浮現
個人算是偶而出差大陸上海地區
有問過一胎化政策,聽說少數民族不受此限
夫妻倆都是獨子獨女的好像可以多生一個
沒有想像中的嚴格說一定只能生一胎

只是說大陸這邊的父母開始跟台灣很像,愛寵小孩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