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淹水之防治及因應之道


bahia wrote:
如果要把淹水全推到那一個黨或那一個人的責任
不管藍綠都該打100大板啦
既然都一樣就沒啥好吵的

非也,非也。
既然不管誰執政都有責任,那就應該請事務官負責。因為他們是不用4年換一次的。他們有義務延續地方建設和維護。所以我們把眼光都放在政黨,那是有所悖離事實,應該是要盯公務人員。畢竟他們是"公僕"啊!

還有,ALEX0兄,你看,你的知識大家都很想知道的,不要太謙,另發文告訴我們有關建築隔熱的知識吧!用PM是小弟得利而已,發文大家快樂!
好吃,所以好胖!

雖然知道這篇不是真要討論專業,
但還是回答一下:

1.直接套圖就作了!?我所知道的排水設計好像沒這麼好混吧?
 不但要算集水面積,還要測縱坡,算排水坡度...
 看上游流入量、看下游排水容量、上相銜接高程...
 看適合作U型溝、矩形溝、排水箱涵、涵管...
 看做哪種形式的溝蓋板,
 嚴重一點的還要算亞臨界流跟超臨界流。  

2.都市排水還是用合理化公式在計算。(Q=1/360*C*I*A)

3.高雄、台北市區排水的降雨頻率規定都在十年以下(3、5最常見,10要看單位)
 其實各縣市、營建署、水保局都有規定,大家自己去找找吧!
 不過現在的潮流是直接用水保技術規範的25年來計算。
 就看你要背負設計過當還是設計不良哪一種批評!!

4.開不開發、植生情形當然跟排水容量計算有關係,不然逕流係數擺好看的?
 設計人員通常僅是依據現場狀況來做設計而已,
 如果日後地形地貌變更還是會造成設計容量不足的問題。

已上是小弟的了解。

---------------------------------------------------------------------------------------------------

其實一直很想提,
水的災害不是看市區一時積水的不便,
因為原因往往常是被垃圾堵住了,

對設計人員而言,
真的災害是發生在我辛苦設計好了之後,
公家機關卻在5~11月發包,
再怎麼會設計還是抵不住施工中的洪水,
舉例來說...
八年八百億,有許多案子在今年5月後陸續發包施工,
會怎樣?
等著看吧!

銀色大地 wrote:

雖然知道這篇不是真...(恕刪)


請別這樣說,其實在01因為比較少有建築都市相關之討論

所以個人只好請各位潛水中的有能網友來幫大家作一點學理及實務性之討論
目的其實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討論,跟大家分享,很多事情其實它的發生不是完全可以受到控制的
也很難斬釘截鐵的去界定問題一定是什麼,所以其實個人的四個問題,是題目也是個人所覺得的一些在都市水環境所需要考慮到的一些事情,當然一定不完整,個人相信您應該可以了解到個人所想

個人所學在"排水"這件事情,其實只是了解觀念而已,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讓自己更加精進

感謝您的回覆

以上



cnweng wrote:


非也,非也。
既...(恕刪)


您說的很好,執行者應負的責任其實是無法可逃的

雖然說此討論串,個人不是很想討論"責任"這件事情

因為那沒什麼意義,最終淪為口水之戰,只是浪費資源而已

至於"綠建築",由於學理方面很廣,所以我們可以透過現實案子來做處理會比較有效率

但怕太過佔據版面,所以才希望透過pm或是傳訊軟體來做聯絡,請多包涵

以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