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看來
能不能上路似乎教育部長決定的
而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召集人似乎連阻止的權力都沒有
是這樣嗎
如果還沒準備好就上路,剛好讓我想到弗里曼戴森在"想像的未來"這本書的一段話
在政治文化裡,如領導者說:「不要推卸責任」,他會贏得尊重。因此,冒險做出一個或許是錯誤的決策,也好過不做決策。工程文化則不同.工程師必須說:「事前小心勝過事後追悔」,才會贏得尊重。工程師所受的訓練就是要在設計圖裡找出弱點,以警告政治人物。一旦政治人物掌握科技冒險時,上述兩種文化便會發生衝突,一旦這趟冒險所牽涉的機器是要在空中飛行的,這場衝突肯定會以墜毀收場。
一個錯誤的政策造成的結果就是如此,而且影響還能夠持續,始作俑者是誰似乎大家也都明白.
也許有很多原因造成今日教育制度改得比上一代的聯考制度更差,且造成薪資持續下降這種無
法挽回的結果.
既然知道路走錯,可以先回原路,上一代的教育制度是不好,但,至少比現在好,學術人才與技術
人才都能夠適才適所,各自都能夠維持合理的薪資,而現代就是讓喜歡技術的學生都去走學術,最後
的結果是,學術被鄙視,技術缺人才,很難想像,教育能夠改成這樣,著實佩服,更慘的是,把原本比較
不爛的制度解釋為走回頭路,讓狀況持續惡化,路癡沒關係,走回原點再找路會比繼續迷路來得好,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