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1 wrote:
跟公司的外勞聊過越...(恕刪)
這是花錢觀念不同...
傳統華人的觀念就是...有土斯有財...
一定要先有房子才安心,
於是拚了命存錢,借錢,貸款...也要買房子.
以現在年輕人的收入, 要很拚,要拚很多年才有房子.
不管你賺多少,如果沒有房子,要成家連個車都沒,很難...
而且會讓人沒安全感.
老外的觀念就不一樣, 每週的發薪日超市,百貨都有特惠,延長營業時間,
因為他們覺得錢夠用就好,該買就買該花就花,
加上社會福利發達,不用拼命存錢老了也不至於沒地方住.
可是換個角度想,這是一種鼓勵消費的方式,
日本人就是因為錢都不花,只丟銀行,因而銀行進入0利率時代,
歐美銀行收帳管費也是很常有的事,
台灣老一倍觀念就是好好工作,不要亂花錢,前最好存銀行...(比較有概念的可能會來投資之類的),
放一輩子等到老了也花不動了.
換個角度想,經濟不夠活絡,也是造成就業率與薪資一直無法提升的原因.
大家會覺得日本家電發達,車市繁盛,
除了外銷之外,本國人喜歡汰舊換新也撐起了很大一片市場,
看看台灣人一台車可能都撐到200000公里,開個20年等到動不了才報廢,
可是日本因為二手業發達,也很方便整批轉賣到國外,車開個3~4年後保險費,驗車等...
乾脆買新的還比較划算. 於是整個市場就活絡了...
買車總要貼隔熱紙吧,總要裝GPS吧,總要買車險吧.... 看看帶動多少商機與就業率.
市場是否停滯從這種消費面向就看得出來.
現在台灣很多年輕人想通了,存大半輩子的錢幹什麼,
當然是早午餐,下午茶,電影, 沒事再跑去日本逛街,或是跑去歐洲背包旅行...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很多人在講外勞/外傭,似乎沒什麼薪水,但是賺多少花多少,
手機/平板換得都比"老闆"勤.
因為覺得生活苦啊,又多一點"小卻幸".... 反正錢帶回去也只是給家人蓋房子,
自己每天上班那麼累,當然要好好犒賞自己.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