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淳風寫推背圖給誰看? <推背圖>,能看懂它的人,才會研究著看,看得懂他的人,從來不必看,研究他的人必定是事後諸葛,事前諸葛卻從來不研究它。 也就是說,推背圖不是給帝王將相看的,也不是給帝王將相手下的高參們解的,如果帝王將相看出了下壹步危局,如果他手底下的高手參透了棋局,必定會生出變數來,到後來,李淳風不但砸了自己的招牌,還若下諸般事端。 那為什麽<推背圖>還會流傳於世?連皇帝身邊的高參都看不懂解不透的話,那這書,又寫給誰看的? 李淳風受唐太宗之拿講千年之事,那只是借口和謠傳,他不說,誰又能怎樣,所以不是皇帝要問,是李淳風要說。那麽,他要說給誰聽?他這麽做的目的又是什麽? 要理解這些,要知道李淳風是做什麽的? 李淳風,是壹名占風師,從商末周初到唐代,千余年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壹個真正的占風師。我們知道,宇宙的本質是由能量和信息組成的,其中,壹切聲音、畫面、味覺、嗅覺等等,都是信息(靈) 的外面表現形式,而去除掉這些外在的表現形式後,余下的,便是這些組成外在表現形式的基本元素,這些基本元素便是八個基本平頻率的波,他們因為是最本質的存在,去除了壹切外表的存在,因此,他們可以直接與萬物溝通,這些波,推動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節奏。 比如,有年立春那天,同樣是風,性質卻會變,為什麽那天起草木會蘇醒,要萌發,它們怎麽知道的? 有年立春那天,北京刮大風,我的壹個學生說,今天下午正式立春,得換風了。我和學生說,這風到了北京,得晚上十壹點。後來學生說,那天吃完飯回去路上,正好趕上晚間11點,就在那個時間點,原本猛烈的風,立即變得輕柔起來,大家突然間覺得,這種風,是早初特有的風。就是這些最基本的風,因為是最基本的構成,他們可以和萬物溝通,無論是草木還是鳥獸,風會喚醒他們。 八風的的概念,最早是伏羲提出的,後來文真將八風八方變成了法術的源頭來用,商末周初,文真將八方八風之法在岐山上教給了周公(姬旦)並講給周文王聽,後來周公和周文王依據八方八風之法,創立了<易>,所以,<易經>是具體實用簡化後的八方八風之法,如果說八方八風之法是加法規則的話,<周易>便是九九乘法口決表。 但八方八風之法,在後世幾千年中,變成了壹個失傳的法術,結果到了唐朝,李淳風卻自悟自參,硬是學會了幾成,壹時震驚了仙界。 按道理來講,李淳風能成為唐太宗最器重尊重的道界人物,也能成為武則天盡心尊崇的靈界高手,必定是易學宗師才對,可是,我們只見後世都把他推崇為易學聖賢,而李淳風卻只對天文、歷算,<道德經>感興趣,唯獨冷落了中國易學第壹奇書<周易>,大家不覺得奇怪麽? 況,李淳風除了小時曾有壹普通道長為師外,並無隨異人所學,實為無師自通之人,卻能遠超前人及同時代人,其人並無其他來歷,妳要是說他是普通人,也說不過去,妳說他是仙人,仙界並無其名,妳再去問散仙,散仙們也不知道他的來歷,就這麽無根由的來了壹位孫悟空壹般的人物。 解開李淳風的身世,是解開<推背圖>的重要一環。
vinceyue wrote:後面會提到,女媧補...(恕刪) 這種模糊兩可的,騙$的居多女媧是人首蛇身,所以身體要長得像蛇。我記得小時候夜市交個幾塊錢就可以進去看,聽說看完出來的人都破口大罵..要長得像, 比較瘦高的女藝人,水蛇般的腰說不定比較像。還有強國人說了,習是單羽不是雙羽。單雙搞不清楚,不準。以前有人也喜歡說預言,說他家裡的木牛會動,祖墳會出現龍紋等等,喝酒有表面張力後來還是丟人砸鍋,哈
09年我寫<西行九記>時,提到過的一個情節. 內容講的是,商末周初,因岐山地震,箕子代表商王在歧地住了一個多月,沒有多少事可忙,正好季曆的孩子姬旦當時年少,箕子喜歡這個孩子的聰慧,因此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兩人很投機。一天他們在岐山打獵。看到有一個人和一匹馬前來,那匹馬身上並沒有韁繩用來牽制它,那個人也並不像平常人那樣騎在馬身上行車。在歧山中,他們一前一後的向前走。遇到路不好走的地方,那個人總是先通過說話告訴它,跟它說:我知道前面的方向,我帶領著你,但我們要前進,走路得靠你啊。 他們一路上說話很多,就像和另外一個人在一起說話一樣,那匹馬也是緊跟在他後面,沒有要離開的樣子。 箕子覺得很奇怪,讓其它人都在原地待命,他自己下馬,在後面跟著往前走。走了不遠,那人碰到一汪泉水,便在那兒喝水。箕子這時走上前,向他行禮表示尊重,說道:我在做事時,知道王命是要遵從的,因爲那是上天給他的權利,我必須遵從,同樣,馬也應當聽從主人的吩附,按主人的意願來做事,爲什麽你要對馬像對人一樣的禮遇呢? 那人笑著回答說。我們祖上時,家裏養著靈獸,那靈獸不但能理解人的意思,還能知曉世間萬般生靈的意願。它當時因認爲我的祖輩有智慧,所以一直跟隨著他。我們都把它當成家裏的一員那樣對待。但是我們父親他們總是掛念著那些遠處不屬於他的土地,便要帶著靈獸去搶奪,卻在半路上靈獸就不見了,怎麽找都找不到。到了我這裏,我再也找不到靈獸了,所以只好拿馬來替代,有什麽話就對它說,這匹馬也能讓人把它當成靈獸,雖然有所不同,但是也不會輕慢地對待它,而是尊重它的反映。 箕子問道?你知道馬是用來爲人所奴役的,卻不徵用它,而是自己和它一起走路,難道只是因爲這個麽? 那個人回答說,我向前走路時,我是馬的向導,可以帶領著馬,並且會激發和驅趕它,使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當我迷失方向時,這匹馬就像你的老師一樣,聽從它的本意,它可以向老師一樣,不會讓你迷失方向,所以像它這樣,我雖然會騎著它,卻不敢過分地使用它。 這個人便是教周公和周文王八方八風之法的文真,他在給周公講道時,旁邊那隻馬一直在跟前。 後來,這匹馬老師後,周公將它埋在岐山上,當地人當成神馬來供奉。周公離世後,人們將周公廟也修在了這裏,一起供奉。這匹馬一直有靈,活于岐山上。 後來有年,岐山發生地震,從地下冒出一大塊玉石來,待晚上時,那玉石中走出一個人來,他是玄武大帝,從崆峒山上來,當時的崆峒山上負責事務的,正是周公。 玄武大帝傳周公的話說,新的時代要來,道界要有所作爲,傳播本源之智,然<易>經儒家竄改,早已難現真容,易之本源爲八方之法,望有人傳本源之智。 馬說崆峒山上仙靈衆多,爲何遠道至此?玄武大帝說,他也本想推薦他的一名部下(指劉伯溫)去的,然周公認爲,傳本源之智者,你更合時宜,況,有些事,唯有你去辦,才好。 後,馬投胎到山下不遠處的鳳鳴鎮,成了李淳風。 但就是因爲這樣,李淳風成了仙界找不到資料的人。
但就是因為這樣,李淳風成了仙界找不到資料的人。 李淳風通過觀天象和占風,很快既可感應到生前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想象,道界如果唐朝沒有李淳風,該是多麼的冷清孤獨。 唐朝時的道界,有三派勢力,分別是洛陽散仙派系,長安茅山派系和天師派,唯獨李淳風,哪個派系都不是,成了活生生的孫悟空般的人物。 李淳風的出現,無疑給道界平凈的水面上投下一塊大大的石子,各種質疑、排斥迎面而來,李淳風又不能自言說,我就是那匹馬,只能一點一滴靠實力說話。 他寫推背圖,是因占風而得,他寫推背圖,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給靈界展示八方八風之法的玄妙,提醒眾靈當從天文、數學、占風這些最基本的源頭來認知宇宙奧密,而不要拿著被竄改過的<易經>奉若神明。 <易經>中的一部分文字被竄改過,一部分后加的內容是為了給竄改的內容做映襯而增加的,這是瑪雅靈的陰謀,如果將被竄改過的易經奉若神明,只會習得部分小術,大道上卻會越離越遠。 舉個例子:<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中第一句,是說自生自利,第二句是說生他利人,這兩句合在一處,便是宇宙間生生不息的規則,第一個生是指自生和自利,第二個生是指"使他物生",故言地勢坤,坤卦如土地,可以使他物生,換句話來說,幹道如男,剛而自生,坤道如女,陰而生他。故乾坤之道,世間萬物,生生不息。 然而,這些內容被補充竄改成了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思想,你想看著這樣一本被竄改過的<易經>找到正途,實是一笑話,春秋戰國之後,凡習周易者,小術有盈,無一成大器者。 李淳風寫推背圖的第二個目的,至今仍是絕密,就像周公將這個目的連玄武大帝也沒告訴一樣,估計大家此生也不會得知,棋局還在進行中,怎麼會提前泄密。 <推背圖>中所述之事,時長可達近2000年,事卻只講了幾十件,有人解讀<推背圖>,連江青四人幫者佔了一象,你讓李淳風情何以堪? 那麼,李淳風所言,皆為大事,那麼,我們來理理哪些事,在李淳風眼中才是大事。 第一:唐朝的小事也是大事,李淳風要儘早讓大家感受到<推背圖>的神奇,拿當朝之事來驗證,無不是最為理想的,所以,唐朝的小事也是大事,所以整個元朝,李淳風只用兩象來說,一象是說他們成了,另一象是說,他們倒了。 那麼,如果元朝的人來解讀,會不會成吉思汗,忽必烈悉數上榜,成為推背圖上所述的"四夷來朝"的聖人? 第二:皇帝的事,大事也是小事,對靈界影響大的事,小事也是大事。所以,李淳風的大和小,與世人是有差異的。在<推背圖> 中,武則天一人便佔了三象,占整個推背圖的二十分之一,其原因,大家將在武則天章節中了解一二。 第三:紫微聖人的事,小事也是大事,其重要性,勝過萬千個武則天。 說到這兒,我們說說第四十四象,也就是即將發生的事,各位可以看到的事,你要是被提示后,看到更多,笑笑就好,不要亂喊。 第四十四象中,核心人物,是聖人。那麼,在看透千年世事,又連<易經>都不放在眼裡的李淳風看來,哪個皇帝堪稱聖人? 自然,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假設錯了的,一個有才能有思想的皇帝,在世人看來,那便是聖人,而在李淳風看到,絕大多數都是渺小的棋子。李淳風眼中的聖人,不只是世人眼中的聖人,而是站在靈界大仙的身份上來看,對方仍然是聖人。 那麼,在李淳風的眼中,誰才配得上是聖人?答案是"雙羽四足",雙羽為鳳,四足為龍。 龍鳳都是伏羲女媧部落的圖騰,但後世都基本以龍來代表伏羲,這裡指伏羲的思想(八風八卦),鳳,提到鳳,我們要提到李淳風的身世中幾個相關點,周朝時,發生了鳳鳴岐山之事,代表姬姓家族得到了伏羲一脈的認可。那麼,認可的是什麼?是周公所傳遞的思想,後來孔子將周公的思想改了皮毛,變成儒家思想的源起,而老子本人從小在周王室學習周公思想,反而得了真傳,寫出了<道德經>。 而周公本人,是鐵心傳播伏羲思想的人,所以,這裡的聖人,雙羽四足,是指行為能和伏羲和"周公"相近人,那麼,會不會是這個人繼承了伏羲和周公的思想? 那麼,伏羲和周公的思想,大家不是都知道么,繼承者就成聖人了? 所以,這裡的繼承不是不是繼承,而是撥亂反正,是重現。就像有個鏡子,上面全是塵土,每個人看不到真實清晰的自己和世界,而有個人把鏡子擦乾凈了,那個鏡子就是大自然,是宇宙規律。 擦鏡子的事,伏羲干過,周公也干過,現在這個"聖人",所以他繼承的不是周公和伏羲的思想,而是繼續他們的行為。 日月麗天,山川澤地,通常,管有利於世人的事,叫做澤地,哪怕是日月之光,也稱為普照大地,只有對神靈有幫助的事,才能稱為麗天。日月麗天只是形容,是指聖人的思想象日月一樣照耀宇宙天空,照亮了整個靈界,將靈界的一切陰暗都照亮。那麼結果是什麼?"群陰攝服" 這裡面有兩個字很有意思,"攝服",攝是威攝,在靈界,能對他靈形成威攝的,是這個人的身份,這種威攝會使得雖有靈反對他,但不敢造次,而最後,是誠服。 百靈來朝,是指很多神靈跟著他做事,歸宗認根。為了防止大家誤會,李淳風特意交待,此人並非豪傑,豪傑非此人。 李淳風為仙人,管人中領頭的人,當成人中豪傑,因此,在仙人眼中,人中豪傑者,特指那帝王將相,所以,李淳風所言,此聖人並非帝王將相,大家請不要誤會。 為什麼李淳風要特意加這句?是因為很多靈,在當時都以為某個帝王將相便是李淳風所說的聖人,李淳風知道會有很多人認錯門,也知道會有帝王將相意淫著對號入座。如果那樣發展下去,加上帝王的權勢,再加上李淳風的千年預言,成就的將不是一代聖人,而會成就一個漢武帝一樣的獨裁者。 當然,靈界的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這樣重要的一個聖人,數千年中,整個靈界人間的一聖人要出世,幹嘛你們不想辦法讓他成為一國之主什麼的?不是辦起事來更方便么?李淳風的解釋是"亦周成"。 然而,李淳風話都說到這兒了,卻還不放心,在後面的象里,緊跟著又強調,這人是平頭老百姓,絕對非佛家的人,也非道家的人,更不是皇家的人。足可見,李淳風替當時的靈界和人間操碎了心,就差直接喊出這個人是誰了。但他喊出是誰,肯定是在坑誰,大家還記得李君羨吧?
有朋友問到女媧補天的事情。。這裡穿插一下。 女媧的故事 "女媧重修四時、重定四極,創月亮歷;共工與軒轅族爭神,廢齊天表木;"這是後人傳說「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的原型。 中國古代神話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女媧補天和造人,然而這兩件看似不可思議的事,並非子虛烏有。 女媧生活在距今8800年左右,她生活之時,中國人用的是太陽曆,那時的太陽曆,將一年分為十個月,每個月分為36天,一年合計360天。 你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就會發現,這個曆法是有問題的,每年比實際少了五天。 太陽曆,本來是伏羲用來測四時變化的,當時他將石柱立於地上,觀察日影,有一日表影最長,將此日定為冬至,日影最短,則定為夏至。冬至與夏至日確定后,夏至到冬至中分,則為秋風,冬至到夏至的中分,則為春分。此為四節,為北南東西四方,再加中間,為五, 最早的太陽曆是五時,一個時長為72天,因這一計算周期太長,他們就採取一個辦法,按陰陽的原則就對應一下,一年就變成了10個天干(月),這是最古老的太陽曆一年是10天干(月)。 因是觀察太陽而來,所以叫太陽曆,十天干便出自於太陽曆。 但這個曆法是有問題的,用的時間越長,誤差便越大,在他們認為是冬天的時候,天已經變得暖和了,在他們認為還沒到汛期,放心地到渭河邊上打獵的時候,洪水的到來淹死了很多人。 更多的人覺得肯定問題出在了天地失序的問題上,女媧決定重修四時(春、夏、秋、冬)、重定四極(東南西北),他們發現了更巧妙更不容易錯的方法,那就是在寒暑易節的過程中,觀測月亮。 他們發現每一次寒暑易節,月亮會出現十二次,這十二次的天數加起來,是365天。因是以觀測月亮得來的曆法,所以叫太陰曆,一年十二個月,另有5天,作為過年,從而產生了十二地支。 女媧為為了測四時,定四極,她在山頂上按照伏羲的身高立了一個表(石柱子),這個有七尺高(1.61米)(今天為什麼是堂堂七尺男兒,就是按照伏羲身高來算的,當時伏羲真正身高是1.61米)。 女媧重新修定好四節方位后,為了更好分辨,在象徵伏羲的柱子旁邊,又立了四個柱子,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並用五種不同顏色的土,鋪在地上,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五色土。 當時立的四個柱子,都是石質的,為了方便區分,便用不同色彩的土,在柱子上安放了人形的頭,像征著其他的人。讓大家一下子不管從哪個角度上來,都能認出來這是東南西北。 女媧每個方位用不同的色彩的土來表示。被後世說成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將立四根石柱說成是斷螯足以立四極(立四極其實就是四個季節) 這個故事發生以後,一直是口口相傳。有人傳女媧定了四極,後世就想成了天盡頭,立天塌了,她拿四根柱子把天給頂起來,這樣就不塌了嗎於是出現了斷螯足以定四極,還有一種說法,說女媧在山頂安了一個可以通天的梯子,可以到達天上。 其實那個梯子叫齊天表木,其實,表木在古代指計量用的石柱,叫齊天表木,是指此物能夠于感應上天時間變化,與其同步。 因以上事件,便產生了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等故事。後來,古書上有關女媧補天的故事記載是這樣的:「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上文說到,天柱子斷了,可是這個天柱如何會斷?古人在另外一個故事里找到了靈感,這個故事就是共工怒撞不周山。其實共工怒撞不周山真正的源頭是,女媧為了讓各地都能夠感受到天時,用來方便計時,她就在幾座山上立了齊天表木,其中一個地點在炎帝部落的祖地。後來共工爭神于軒轅氏族,一氣之下,說:要這個(齊天表木)還幹什麼?我都當不了王,還幹什麼用!便直接把祖地不周山上的齊天表木推倒而廢了。後來有了新的傳說——共工怒撞不周山。共工撞倒的不是不周山,而是齊天表木上帶頭像的部分。 他撞的目的,是想告訴世人我對這件事情不認可,我不幹了。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後人按在女媧補天上了,先是他撞山,然後是女媧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