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支付為什麼發展比較慢

為什麼要轉去用電子支付呢??

得先要有優點才吸引人去用不是??

到處都有提款機 , 拿現金用起來還是比較爽的.......

ake999 wrote:
又來了!中國式宣傳...(恕刪)

你拿visa 你的悠游卡去街边买烤番薯的时候也试着去哔一下?

而且大陆的行动支付完全不是单纯支付这么简单

konze wrote:
支付寶還有微信支付...(恕刪)

因為詐騙、駭客多~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s8013216 wrote:
我自己做商家我覺得...(恕刪)

那是因为你们砸钱少,当初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是砸钱砸出来的
你告诉老人买菜的时候用微信支付能少几块钱,你看她们用不用?
台灣這種遊戲規則,小店攤商根本不可能用,行動支付只是把信用卡搬到手機上,換湯不換藥,
只是剝削店家%數的支付工具,推廣都是優惠消費者,成本都是店家在掏,跟對岸的二馬比什麼??
連鎖店不得不用,加入車隊的計程車不得不用,反正都是店家司機在掏,總公司也加入抽%的行列,
對岸的行動支付功能多太多了,常常有特惠活動,店家和消費者都有機會多賺,
餘額還可以放理財賺利息.

andy0606 wrote:
這樣銀行跟大公司老闆就都只能乖乖交稅跟不能落口袋

大公司玩的是另外一套,
地下經濟的主力是小型商家........
大陸是因為支付寶用戶跟微信用戶本來就多
加上砸錢補貼 又加上是掃碼(不是感應)硬體門檻低
再加上在此之前大概也就是只有現金跟刷銀聯卡

台灣信用卡跟悠遊卡已經非常普及
用其他的反而不方便(有提供其他的電子支付的店家不算多)


tansam wrote:
那是因为你们砸钱少,当初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是砸钱砸出来的
你告诉老人买菜的时候用微信支付能少几块钱,你看她们用不用?


老實說,回的很實際。如果政府有開放,有電子支付廠家大力補貼店家和補貼民眾,應該很快就會發展起來。但在台灣不會有電子支付的廠家願意補貼的。

在台灣店家小型的是連開發票會被國稅局查帳不想開,開發票的店家雖然可以刷信用卡但會為了要付刷卡手續費而不願意讓人刷,金額太小不想讓你刷,金額太大也不想讓你刷。最簡單的說,以前便利商店刷卡都有限制多少錢以上才給刷,原因是他們認為金額那麼小,還刷卡,人工成本都不符會大排長龍。而金額大的例子就拿買車子來說好了,就算你帳戶裡就有那麼多的現金,車商還是只給刷訂金(2到10萬不等,不管國產進口車都一樣),不願意全額讓你刷,大部分車商會回你一句,報的是現金價,要刷卡再重報。其實這個就算在歐美應該也是可以刷全額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店家認為付消費稅(開發票)或刷卡手續費是吃虧應該外加在消費者身上。

自己現在就是發票可以刷載具就刷載具,沒有紙張、自動對獎獎金又幫你直接入戶,但是如果公司要報帳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要怎麼處理。而付款的話可以Apple Pay就Apply Pay,只是Apple Pay很麻煩的就是不是還會出簽單,還是有紙張之外,就是店家要換免費停車時,店家很難確認(百貨公司信用卡加贈一個小時這種情況)。這一點應該再想想辦法如何真正減少紙張,也可以便利的作業。當然,安全性也很重要,還挺怕被人盜刷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店家和民眾願意使用才有用。
樓主應該不是台灣人吧!在台灣除了偏鄉地區,大都市裏面你想領錢出門走路不用5分鐘絕對能讓你找到提款機,便利商店普及率全球之冠,幾乎每間便利商店都能提款,幾乎全台灣大小夜市、商店附近也都能找到銀行、郵局、便利商店,所以發展電子支付沒那麼快,加上有些店家除非老闆是比較年輕一輩的,要不然老人家根本不會用電腦查帳,你刷電子支付他都不知道這筆錢到底有沒有進到他的戶頭,收現金看得見摸得著比較安心。

說實在的,台灣使用電子支付大都還是只有年輕人,因為使用電子支付可以省下找零錢的困擾,這是唯一的好處,除非未來能夠結合財政部統一發票兌獎系統,只要使用者申請註冊好電子支付時,也等於在財政部註冊好統一發票兌獎資料,一旦消費電子發票中獎了,自動簡訊通知,三天內自動把獎金匯到指定帳戶,那樣也許能吸引更多人願意使用吧!
Smart

yaucheng11 wrote:
一旦消費電子發票中獎了,自動簡訊通知,三天內自動把獎金匯到指定帳戶

電子消費發票對獎多個一兩組號碼應該比較管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