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nebrae wrote:为什么黑洞会发红光...(恕刪)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推論,是指宇宙間存在的一種天體和星體,由超大質量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縮而成。黑洞的存在得到多數學者認同,但世界上還沒有人真正看過黑洞的真實樣貌,此前看到的只有黑洞模擬圖,而非科學觀測所得。旁邊的光是周圍的星體也被吸引只是我覺得這次的照片還是太模糊了點……我還是不敢相信這是黑洞………還是只是在太空中找到一個長的像我們以為的黑洞的樣子就認為他是
iamaminimalist wrote:其實我小時候想當科...(恕刪) ……其實新聞太誇大了,或是你沒注意看誤會了!中研院指出,「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於2017年正式成立,是由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簡稱SMA)、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簡稱ALMA)、格陵蘭望遠鏡等多個無線電波望遠鏡組成的全球網路,旨在擷取第一張黑洞剪影的圖像。中研院提到,從去年起以格陵蘭望遠鏡加入這項研究計畫,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執行負責人陳明堂曾表示,格陵蘭望遠鏡是由中研院天文所團隊主導改裝望遠鏡以適應酷寒環境,並與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將望遠鏡搬遷到格陵蘭完成架設。這個計劃是由好幾個國家參與的,因為是合作,所以並沒有提到是誰先拍到的這幾隻望遠鏡都是別的國家的……應該也不太可能是台灣所拍到的但論太空發展技術,台灣並沒有專門的團隊與領域………我是覺得,台灣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錢搞什麼太空計劃,所以這部份在台灣普遍來說只有小眾興趣而已。目前亞州比較有可能是是中國跟日本,但還是以美國的NASA掌握的技術比較多再來俄羅斯是最有可能與美國匹敵的,但在這種太空計劃中。目前大都比較傾向於國與國間合作,目前己知的地點是在南極!
ai_0301 wrote:4)史上第一次拍攝到黑洞視界,黑洞 shadow 的最外圈,為理論值的 2.6 倍大 吃驚再往外圈則為下明上暗的吸積盤 ...(恕刪) 應該說,陰影區是事件地平面的2.6倍大,他們模擬出來的結果也正是如此。
這是一個難得的成就特別是台灣是有重要貢獻的主持者之一請搜尋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另外黑洞陰影觀測的意義請參考摘自維基的以下敘述M87中心黑洞是已知質量最大黑洞之一,因其與地球距離為5千萬光年,相對較近,也是數十年內人類可望真正看到黑洞的優良觀測對象。迄今天文學家一直不斷努力於取得黑洞存在之直接證據,如果透過特長基線干涉法在次毫米波段相連遍布世界三大洲許多天文望遠鏡成一巨大望遠鏡,黑洞的事件視界成像力將提升不少,藉環繞M87中心黑洞周圍的一圈明亮氣體盤為底色映襯,望遠鏡可望拍下黑洞之事件視界完全不發光的陰影(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值得尊敬與尊重的計畫與結果地球這麼大範圍的虛擬望遠鏡是可行的甚至跨越地球直徑範圍的觀測工具也可能出現探索世界的真理與宇宙的奧秘都在為人類的未來進展打基礎
tennebrae wrote:为什么黑洞会发红光...(恕刪) 那不是光,那是黑洞周圍的粉屑(說粉屑可能都比地球大)所產生的電磁波,這些粉屑被黑洞牽引我們現在望遠鏡都是接受宇宙來的電磁波來看的像是我們看到的星雲,銀河系等都是用電磁波看到,圖像是黑白的,再用色溫模擬出顏色比較有趣的是黑洞竟然會自轉,所以周圍的粉屑跟著螺旋旋轉.當黑洞找到了,再來就要找蟲洞了.想了解理論可上網下載霍金的博士論文看看,但台灣看的懂的人應該沒幾個吧.小弟也看不懂....希望有神人可以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