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教育制度真的有比現在公平嗎?

hmzanny wrote:
會太糟(當然也有可能是犧牲其他兄弟姊妹升學機會的前提下硬拱上來的)


前些日子不是有個新聞,學測剛結束,有個妹妹預估可以上交大,同齡的姊姊可以上台大,不料爸媽竟然力勸他不要去讀交大先直接去工作,把教育基金留給考上台大的姐姐,此文一出引發熱議。....

這犧牲其他兄弟姊妹升學的戲碼今天在台灣照樣上演。

你說的不是考試制度工不公平,而是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所扯出來的問題,這跟升學制度公不公平無關。
如果你硬要扯公不公平,則今天的升學制度比以前更不公平。如果你、或著你有小孩目前正在升學途中,你應該要知道:
就算你科科考滿分,學測考滿級分,但是依然只占個人推甄成績的50%左右
剩下的50%看你的學習歷程、備審資料。而這些要看甚麼東西?看你是否參加過一堆比賽?拿了那些證書?參加過那些有利的社團?這些都是可以加分的----這些都是用錢(資源)堆出來的優勢。而這些優勢請問這對於一些偏鄉學子公平嗎?

譬如我有個朋友的小孩現在念高中,她未來想走資工,於是參加程式語言社團,為了在社團中有所表現,於是又花錢去外面補習---這就是有錢有資源者的優勢,他在學習歷程上能加上光輝的一筆資歷。

以前聯考可以考上台大的人,放在今天的學測制度不一定能上台大
現在學測制度能上台大的人,放在以前聯考制度不一定能上台大


以下新聞請參考----有錢的人,子女進入台大的機率也越高,調查發現能進好大學的家庭經濟狀況普遍比較好,這表示什麼?越有錢人家的小孩越能獲取較多的資源提升競爭力,所以別再說公平不公平..以前窮人可以靠苦讀翻身,現在則淪為真正缺少教育資源的弱勢~

數字說話】教育能翻轉人生嗎──高教的反向重分配現象
看到這篇又想起自己悲慘的年輕歲月了

我自己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啊

但是讓我選,我還是慶幸生在以前的制度,
至少窮人還有一絲翻身的機會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Mushroomhead
至少窮人還有一絲翻身的機會+1
hmzanny wrote:
另一方面早期考取二專難度相對較高,三專也是
而五專生,特別是後段的五專生,國中畢業就可以確保能拿到專科學歷
對於那些拼命考二專的高職生,以及考三專的高中生而言,是不是會感到不公平呢?
畢竟在那個時期,高中生及高職生經過一番努力,別說是大學,連三、二專都不一定能成功考上了
而一些程度中段但家境較好的人卻能進到一些後段五專受高等教育
這樣的體制算公平嗎?

說到這我開始好奇,在那個時期,為何政府推廣增設的是五專,而非高中職畢業後讀二、三專的升學途徑呢?

家庭經濟差對讀到初中(國中還沒成立)的學生,
可以立即轉往士校就讀,小學有預校(不太記得正確名字)。
初中高中可以讀夜校,最出名就是育達,學生數有1 萬2 還是1萬 4,
這列入金式排行第一名,小學是老松國小也上萬人,也列入金式排行第一名,

那些年台灣一年增加40萬人,民國43 44這兩年次人數最多,
兵源過多,開始有抽籤當3個月國民兵,這進新兵中心訓練13週,
與正常的一般兵一樣的操練,結訓就退伍。

以前考大學太難了,一年增加40萬人打7 8折考大學也有28 30萬人,
新收大學生也就那麼多,18%。
其他最少有8成是成績中上沒學校可讀,只好求其次唸五專。
記住,那時是小學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年代。
台灣還沒有電視台,台視真正進到家庭都民國55年後,
一條巷子一個村也許只一家有台黑白電視機。
沒啥娛樂,晚上就只坐書桌讀書聽廣播。
買電唱機,唱片,這是大事。

家庭沒錢有機會讀高職是都畢業就就業,
初中畢業讀士校,高中生可轉讀五年制專修班,
讀一年服役四年,中尉。
這收不少人,發高中畢業同等學歷。
這之後還可讀軍中的大學。
空校,以後開747。
海軍學輪機,當船長,開郵輪。
國防醫學院,當主任,院長。
我認識一位專小兒科,沒想到20年後我女兒的命就他救的,
市面許多談嬰幼兒的病症的書都他寫的。
cougar2015 wrote:
家庭經濟差對讀到初中(恕刪)


讀軍校是個好出路
但是窮人家裡燈光昏暗,讀到半夜,小學就近視了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hmzanny wrote:
據長輩的說法,因為二專及三專錄取率不高
所以許多當初沒考上的人在程度上其實要好過讀後段五專的學生
但他們卻可能因此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這是不是不公平?或許當時政府可以鼓勵增設二專及三專來平衡一下

這說法我可不同意,國小3年級就開始補習準備考初中,
初中3年準備考高中,升學班壓力之大現在學生那懂,
考高中後考五專幾乎是90%以上升學班會去考,
考上高中及五專的做比較,五專畢業可同等學歷考大學插班,
沒那功課差,是自己選擇。
以前台北工專畢業的理工人可不輸一堆大學乙丁組畢業的。
考大學考6科,考上跟差5 分10 分甚至差20分的是差多少,
6科平均一科差3 4分,一兩題。
這被刷下來的5萬 10萬個學生,
升學班同一班考上的有時都不是全班成績最好的。
運氣。
hmzanny
台北工專、高雄工專、台中商專、台北商專及各地師專都是很前面的專科,即便今天改制大學,裡面的五專生和大學生的程度業不差,但是據長輩的說法,像是精鍾商專、樹德工專、嶺東商專之類的學校要考進去非常容易
iamaminimalist wrote:
讀軍校是個好出路
但是窮人家裡燈光昏暗,讀到半夜,小學就近視了

這別提了,台灣近視人口又搶世界第一。
iamaminimalist wrote:
讀軍校是個好出路但是(恕刪)

我童年家境也清寒,還經常餓肚子,還好家長長期在外無空要我讀死冊, 童年與學生時期大半時間是在街頭野外四處遊蕩,体膚雖困乏,精神很自由,國三時是鄉下學校10班中唯一的升學班,同學應有8成掛目鏡,我上高中大學視力一直都是班上數一數二

我視力可看到1.2,預官体檢只驗到1.0而止,驗師報數給記數者時,大家都轉頭望過來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iamaminimalist
鄉下地方大啊,我家那麼小,電視的距離非常近也是問題
我六年級前段班

文組錄取率不到三成

要進頂尖國立大學。大概百分之五。

而且上公立高中前已經先砍掉七成。

這種地獄式教育系統很有鑑別力。

只有聰明人或是能吃苦者。才能活下來。

就算到了以白人為主的世界。還是能生存。


目前大概只有南韓日本還維持這種地獄式教育系統。留學生程度也最好。


至於中國。其實也是走靠爸路線。背景不佳。也很難接受高等教育。學生平均程度並沒有比較高。
烏都禾黑
白人才不吃"讀死冊"這一套!
hmzanny wrote:
早期許多人經濟不好,以至於即便讀書能力不錯,也無法升學,甚至只能讀完義務教育而已
反觀拜專科學校爆炸式增長所賜,家境較好的學生,即便成績僅有中段程度(在一些長輩眼裡是後段)
仍舊有後段私立專科(一般是五專)可以念
產生了有讀書能力的學生只能讀到中等教育甚至義務教育,而讀書能力普普的學生卻能升讀到高等教育!
這種現象似乎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當時的學生不一定全職
像我媽媽40年次小學畢業,可是在小學時就要跟家人務農
小學畢業後就到都市工作,賺到的錢寄回家改善家境

有些做小生意的子女也都是如此,甚至還要幫忙帶弟妹

就算學校教育真的是一視同仁但學生沒有辦法整天念書,學習還是有差
hmzanny wrote:

不過聽說連二三專都沒考上,或因為家境只讀到高中的人,將來就業及升遷的機會和待遇是遜於後段五專的

不一定,看做哪一行,我姑姑35年次念北二女(現在中山女高)
因為要改善家境,所以放棄升學,畢業後去貿易公司上班
英文原本就好沒有問題,上班期間還自學日文
最後因為職務關係認識日本人,1970年代中期嫁到日本
人從投胎開始就是不公平的了
學店又如何?中國 台灣 歐美 全世界到處都有
台灣不給人家念,人家自然會想辦法找到門路。
你以為老闆是笨蛋?
台大畢業的會跟中洲畢業的薪水同等級?
少了高職五專 ,仍然可以看學校校名啊!!!
大學畢業又如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