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3p wrote:
前面有人說商家吸收漲價
其實要看行業與原本定價高低,有些原本利潤就夠好了,還利用一些因素再漲價,原因單純是想賺更多,至於帳目怎麼算的?有無假帳?店家心裡清楚,不然為何有經商的賺到買豪宅、開名車,有些業者會壓低利潤避免客人流失沒錯,但這種業者不夠多。紅豆與糖是算期貨,你讀商的應知道期貨價格有高有低,農產品有時因氣候不佳而減產,價格會漲,但不利因素消失後產量就多了,價格會降,但台灣奸商都原料漲時要漲,原料價格降時卻不降價,然後類似情況重演時又要漲,難怪價格越墊越高,日本不少商人還有良心,原料價格降後也會降價,有良性通膨可以,但都沒有良性通縮就是炒作價格,如果沒降利息,債務根本不可能縮水,通膨加上低利把錢領出來必須能投資獲利才有用,如果只拿來消費只會使自己變窮,所謂日本失落30年是與其經濟全盛時期比,但日本即使失落了也很多國家強,日本其實不算通縮,只是日本人減少消費導致商人不敢漲價,才使物價平穩合理,東南亞國家即使有發展也有限,去了解它們國家條件即知,而且當地商業氣息炒作投機風氣低,常旅遊的都知道,到東南亞與中國甚至日本住飯店旅館,住宿價格比台灣低很多,事實證明你在危言聳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