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的採購物品金額沒那麼大,自然廠商沒什麼利潤也就不會給;但給也不一定以現金的方式給。
就拿一個簡單的零件來說好了,1.25 跟1.28看起來差別不大,但要是每月幾KK的量算起來就嚇人死了..
我這邊的習性是;訂規格的是前端,採購是後端,所以跟廠商接觸最多的也是採購。隨便壓個備料交期
給廠商或是挑剔些小毛病的話,原本不知不覺的廠商就換掉了。等到原本的廠商被換掉以後,新進的廠商再以原物料
上漲/市場缺貨的理由調回價格。
不過通常426比較敢收,而且收很大。要下單前直接給的不是廠內料號而是自己銀行帳號。去看看就知道,大陸買
車買房第一個通常不是工程師,而是採購。
"死也不會死到自己頭上的態度",有人走夜路是在所難免的.
我想不應該要全部的人都一竿子打翻吧!!
不過其實,要看採購買的東西,
如果電子廠的採購,買的都是國外的IC與關鍵零件,我看他要怎麼收.
不要被大廠玩死,或者抱大廠的大腿,抱到死都不一定有貨,
廠商幹麻還要給你回扣阿??
如果是,台灣廠的被動元件的話,這樣的方式,
應該算是常態,很正常的狀況,就看你心臟大不大啦!!
在沒有出問題的狀況下,就相安無事,說不定主管也認可!!
因為賣被動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差異,說不定自己的品質也沒有那麼好,
只好靠under table來做啦,不過這樣久了,有可能打破自己的名聲.
就看人啦!!
話說回來,如果要進電子廠的話.
請先把自己的英文或者第三語言的能力增強一下.
如果是難度比較高的電子產品,EX智慧型手機,NB,Mother board..,等.
很多的關鍵供應商都是外國公司,不外乎,日本與美國,歐洲的廠商比較少一點.
有些會直接direct account來談生意,所以電子廠的語言能力要強一點.
這樣比較有前途,要不然什麼都要找代理商,代理商找原廠,還要翻譯,
中間被過了水還不知道,就難看了!!
因為曾經被某大廠的採購處長,在一場Meeting中,被他用中英日罵過.
覺得採購不是人在當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