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n4434 wrote:世尊延用了古印度思想裏的業力、輪回及六道(原五道)之說, 其實造成很多麻煩, 因為他主張「無常」「苦」「無我」很常與前面的思想會感覺矛盾, 大大就是沒讀大乘,所以卡住了,覺得矛盾「無常」「苦」「無我」,是佛陀要破除凡人執「常」「樂」「我」的錯誤觀點後來佛陀又再破除修行人執「空」「無」的錯誤觀點中道,就是空有不二,空有一如,即真即俗這部分在金剛經就有:【佛說、、、即非、、、是名】『佛說』乃是對於諸法直觀的『有』之境界;『即非』乃是經過深入觀察解悟後所見之『空』義;『是名』乃是了悟諸法緣起性空後的『空有不二』的觀念。「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佛陀成佛之後講經講法四十餘載,轉三法輪,初轉法輪,轉阿含經等四諦法輪;二轉法輪,轉般若經;三轉法輪,轉解深密經。這三轉法的當機眾有所不同,如同前面有大大提到,佛陀入滅涅槃後第一次集結經律經典是由五百位阿羅漢所集結的,自然是對小乘行者所宣說的法。二轉法輪是宣說般若經,當機眾是大乘行者,般若經的顯義是宣說深見的甚深緣起空性法義,隱義是宣說廣行的廣大的修道次第。小乘、大乘皆須了解空性並親證空性斷除人我與法我執,大小乘的分別在於發心,小乘是求個人解脫,大乘則是基於小乘的個人解脫,進而推己及人,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願成佛。基於只求個人解脫,當這個目的達成,心也就處於寂滅狀態,此狀態不能稱之為佛,何以故?佛之所以為名為佛,是在於斷德與證德二功德圓滿,具備能力,具備什麼能力?於自他都圓滿離苦得樂之能力,此為甚深空性理與菩提心,如果佛不具備菩提心,那皈依佛的理由也就失去了,何以故?要救人需二理,一具備救人的能力、二願意救人的悲心。如果沒有菩提心,佛會願意為大眾說法? 會願意解救蒼生? 會願意成佛?如果沒有菩提心,眾生會願意皈依佛?這也是從最簡單的推理去證得大乘菩薩道確實是佛法之理,大乘也是基於小乘,小乘也是基於求後世人天福報,這些都是基於離苦得樂的本性,彼此之間並不衝突,並且隨順一佛乘。
櫻桃綠 wrote:佛陀成佛之後講經講...(恕刪) 這邊有個非常棒的連結好讀雜阿含免費結緣裡面也有電子書下載獅子吼佛學站的師兄一起努力印行的電子書下載靜讀天下app再導入電子書檔案就能在手機上學習雜阿含了http://buddhaspace.org/agama/request.php
vu84vu wrote:坐擁81億富豪獨子...(恕刪) 今天中國有個女律師被刺死路人隨機殺無常嘛前一分鐘好好地下一分鐘死掉了台灣經常是被酒駕撞死無常嘛利用年輕好好修趁還有體力r無常一到誰管你是什麼富豪無常,苦,空,無我外表的美貌不持久富豪也逃不了無常都是假的自己以為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