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 就是....是密教根本教義...
佛言: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方便為究竟。
櫻桃綠 wrote:
佛陀成佛之後講經講...(恕刪)

成佛之後還會集會講學著作出版

哇塞

下次6月1號
你call佛上凱道
還有遊行和投票

vu84vu wrote:
坐擁81億富豪獨子,捨棄一切堅持出家!佛法與金錢,你會怎麼選?


播了一現代出家人的故事,後面跟著一個唐朝窺基法師的神話, 是怎樣? 入定千年的神話也相信?
火影兜 wrote:
成佛之後還會集會講學著作出版

哇塞

下次6月1號
你call佛上凱道
還有遊行和投票

現在的用詞,我大概會說 ... 八卦故事集 ... ?

根據 ... 八卦故事集 ... 據說

成佛後,做的事,多了

成佛後,的第一個八卦 ... 兒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 ... ?

這些故事全部打字出來,或說『複製貼上』吧

那不像 阿含 追求的 自我解脫道

反而比較像 追求 大家都幸福的 菩薩道 ... 不知道為什麼

我一直強調,我贊成他,悟後什麼都不要講、弟子一個都不要收

做成 最獨覺 的 獨覺,一樣也是 覺了的覺者 啊

然,悉達多 自己 並沒有把 自己做成 最獨覺 的 覺者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念佛發願往生淨土:給初學者的勝方便

龍樹菩薩指出,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本來就是為了如來攝護初學菩薩道的行者,而施設的勝方便。龍樹菩薩認為,新學菩薩應該要常值諸佛,而不要急著度化眾生。

如《大智度論》卷二十九說:
問曰:菩薩當化眾生,何故常欲值佛?

答曰:有菩薩未入菩薩位,未得阿鞞跋致、受記別故,若遠離諸佛,便壞諸善根,沒在煩惱,自不能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壞敗,欲度他人,反自沒水。又如少湯,投大氷池,雖消少處,反更成氷。菩薩未入法位,若遠離諸佛,以少功德,無方便力,欲化眾生,雖少利益,反更墜落。以是故,新學菩薩,不應遠離諸佛。


龍樹菩薩清楚地指出,未入法位的菩薩,又遠離諸佛的話,想要以自己少小的功德力、方便力來度眾生,可能反而更加墜落。量力而行,是必要的。
小笨賢 wrote:
念佛發願往生淨土:...(恕刪)

悉達多的四念處不是唸佛

身念處

心念專注於吸氣。
心念專注於呼氣。
當吸氣長時,覺察到吸氣長;當呼氣長時,覺察到呼氣長。
當吸氣短時,覺察到吸氣短;當呼氣短時,覺察到呼氣短。
吸氣時感受著吸氣的整個過程。
呼氣時感受著呼氣的整個過程。
吸氣時感受著呼吸變得寧靜沉細。
呼氣時感受著呼吸變得寧靜沉細。

受念處

專注感受喜。
專注感受樂。
專注觀察感受。
吸氣時觀察到感受變得寧靜。
呼氣時觀察到感受變得寧靜。

心念處

專注觀察心。
專注觀察心的喜悅。
專注觀察心的集中專注。
吸氣時覺察到心的解脫。
呼氣時覺察到心的解脫。

法念處

觀察無常。
觀察欲望的捨離。
觀察斷念,完全放棄所有執著。
吸氣時觀察煩惱的止息。
呼氣時觀察煩惱的止息。

悉達多的念的翻譯是(專注)


北傳:雜阿含803經 南傳:相應部54相應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修習安那般那念,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乞食已,還住處,舉衣鉢,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繫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於諸善法心得決定,遠離五蓋:煩惱於心,令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
  息長,……。
  息短,……。
  覺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
  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
  覺知喜,……。
  覺知樂,……。
  覺知心行,……。
  覺知心行息入息,於覺知心行息入息善學;覺知心行息出息,於覺知心行息出息善學。
  覺知心,……。
  覺知心悅,……。
  覺知心定,……。
  覺知心解脫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
  觀察無常,……。
  觀察斷,……。
  觀察無欲,……。
  觀察滅入息,於觀察滅入息善學;觀察滅出息,於觀察滅出息善學。
  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火影兜 wrote:
悉達多的四念處...(恕刪)

真的要講南傳的四念處?

那是先從《念處相應品》開始

可是 ...《念處相應品》,一開始也不是直接破題說四種念處

而是先講 ... 什麼叫做『正念』

至於什麼時候適合切進 《入息品》 的話嘛 ...

入息品前面是 靜慮品 ... 跟中文的「定靜安慮得」很像

是啊,前面打字白話文叫做 ...

有目標、有方法、有步驟、有施行細則

《入息品》比較像是施行細則

要瞭解四念處的話 ... 還是先從 ... 什麼叫做『正念』,開始比較好

— — —

真正走正念之路的人

雖然看到外相的不正

還是會以所追求的智慧

去想說,如何引導,才會比較好?

別人說錯了,大概真錯吧 但若我用了錯的方法引導,我也會是錯的

難,大概就是這麼難吧

— — —

我贊成 ... 舉例,暑假的時間,把一整部【相應部】看完

系統化的看完也可以 ... 會發現自己與什麼最相應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潘宗光教授講的讓人獲益良多...



人文與科技創新論壇:佛教與科學
潘宗光:讓心念和思想轉個彎,世界將會無限寬
2018年8月12日

我非常簡單的介紹了科學家如何看待宇宙,也簡單講了佛教基本觀點——空。一切事情發生,不停改變,時間上是無常的,空間上是無我的,所以一切事情無常無我。

第一,宇宙本身不可思議。

你看科學怎麼看整個宇宙:

量子力學說,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本身是處於不可知的狀態,可能是占了空間一點點,也可能不占空間的能量。一切事物現像都是從粒子組成出來的,它們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

因為我們坐飛機、高鐵相對於光速,很慢很慢,所以我們之間的各種差距非常非常微小,是感覺不到差距,但感覺不到差距,不等於沒有差距。

假如將來有了太空宇宙飛船,就可以感受到差距。

佛教在2600年前講,宇宙本體不可思議,不能講出來,一講出來就有錯誤,所以用空的概念來表示。

中世紀的時候,人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後來發現太陽是中心。

西方科學理論對於宇宙的認識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佛陀2600年前就參透了其中哲理。所以佛教講空,因為宇宙非常奇怪,不能用語言邏輯講出來,但是空衍生出一個相對概念:萬事無常無我。

科學怎麼看呢?弦論說,構成一切物質的粒子根本不是什麼實物,其實很多很多非常微小的弦在振動,它們產生基本粒子就像弦樂手演奏產生了音調,那麼多音調聚在一塊而形成樂章。假如沒有音調就沒有什麼樂章(物質)產生。

但是假如那麼多弦,根據某個規律一起來擺動,那麼多的能量融合起來,由共震而產生更大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等式,能量就變成物質出來了。

所以佛教說一切物質的產生,是由於那麼多的緣(條件)聚在一塊,當條件改變,物質就改變,當條件消失,物質就消失了。同時也就是說,一般物質空間時間,不是實有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其實一直在改變。

因此,現在看到很多的一切事情都是空中生有,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佛教講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是無常與無我。

佛教分析每個人的個體身心為五蘊:“色”代表我們的物質身體;佛教講修心養性,心就是“受、想、行、識”,代表我們的感受、思想、意志、認知。

佛教講五個組成部分(五蘊):身體、感受、思想、意志、認知。因為緣本身是空的,一個人的肉體部分是不實的,你的思想也是不實的。

一切現像,包括我們的身體、精神狀況,因條件凝聚在一塊,才產生出來的,當條件分散了就消失了。最重要的決定條件是我們的意識,它能影響物質的存在。

因此無論是科學也好,還是佛教也好,都強調:一切物質本身不是實在的,經常在改變,質量無常改變,時空也在改變,同時一切物質又可以從空中產生出來的。佛教和科學理論沒有不一樣。

第二,我們的意識創造整個世界。

量子力學講人的意識,可能改變你感受的世界,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這主要是根據雙縫實驗的啟示。

佛學講一切唯心造,我們一般的習性,看到好看的很開心,耳朵聽到好聽的音樂也很開心,但當人家罵你一兩句時便不開心。

可見,我們的情緒是被外面干擾的,看到的、聽到的影響我們的情緒。所以佛教說,一般人心隨境轉,你的心境容易被外境的情況影響而改變。

為此,佛教說要我們修行打坐時,不看外面世界,不聽外面世界,不管外面怎麼樣,達到心不被干擾,情緒不被別人干擾。

但是假如我們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意識,當我的意志力非常強大,我的意念可以改變外部的世界,他開心而令周邊的人也開心,不開心而令周邊的人也不開心。可見,只要你的意願夠強大,環境會根據你的心態轉變,變成境隨心轉。

假如這個人的意願非常強大,可以改變和創造一切東西,即一切唯心造。只要我們通過修心,慢慢將心收回來,不被外界干擾,逐漸提高層次,加強自己的修行,既可以幫助外面人,也可讓他們開心快樂。

這是佛教講的,人可以改變外面的世界,這與現代科學的思維非常委吻合。

整個宇宙是有很多很多世界的,科學說宇宙非常龐大,有無窮無盡的世界存在,其中有很多星雲,宇宙很大,大得不得了。

佛學在講宇宙有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佛陀說我們這個地方,僅是宇宙當中的一點點,其實宇宙有很多世界,大得不得了,不能衡量的,一個大千世界相當於十億的世界那麼多。

佛教說宇宙有不同的生命體,每個眾生的身份不是永恆的,有時會上天享福的,是因為在做人時種了很多善因,就去天界享福。

在地獄受苦的人,受的苦就是在以往種的因,所以有六道輪回這一說,生命體可以在:天、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六道中轉來轉去。

六道之外還有四種生命體不受輪回干擾,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但是我們聽完之後並不相信,是因為看不到的緣故,而我們只看到人和畜牲。

大家能看到地獄、天堂、佛嗎?看不到!但是現在科學說那麼多的空間,不單三維空間,還有六維空間,每個空間都可能有符合這個空間的生命體存在。

我們知道世界有幾個空間,例如:

海的空間、陸地的空間,海裡面的魚蝦蟹,其生活模式和很多人不一樣,假如你告訴魚,外面的空間是陸地空間有走獸,牠們相信嗎?牠們是不相信的,牠們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空間存在?牠們不相信,就是因為看不到啊!

相反,當你告訴陸地上的獅子老虎,海裡有生命,它們也不相信,但是人到過海裡看見了所以相信。因此,佛告訴我們不同生命體的存在。同樣,從科學來說,不同的空間可能容納不同的生命體。

在大城市經常堵車,為什麼堵車呢?這是二維空間造成的,假如有一個螺旋槳加進去,車輛能離開這個地面的話,還會堵車嗎?你的車可以在不同平面空間,所以能多加一個空間面的話,你的生活模式便完全改變了。

科學家推論有九維空間,這些空間裡面應該可以有符合空間的生命存在。

佛,我們不能否定他的存在。雖然我也不能證明他的存在,但不否認他存在的理由是因為,那麼多多維空間也許可以容納不同生命體的存在。

佛說每個微塵就是一個世界,但是實際上你從外太空看地球,不過是一粒微塵很小嘛!但是地球的生命體是那麼多元化、多姿多彩,所以我們看一個微塵,也是一個世界。

佛陀2600年前講的話,與科學非常吻合。

第三,西方極樂世界。

這也是佛的理想:

在很遠很遠的西方,有一個世界,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沒有地球那麼煩惱,全部是好人,而沒有畜牲、餓鬼及地獄。那裡生活非常美滿,只要我們通過修行,會得到阿彌陀佛接引移民到極樂世界去。

究竟這個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

可能是從空無當中,以願力和功德積累出來的。科學的理論並不否定:當人的意識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從空無當中創造物質出來。阿彌陀佛力量非常強大,從空無當中建立出一個極樂世界,不是不可能的。

我們認為宇宙是空的,一切事情都是無常的,也是無我的,一切都是創造出來的。

這個理論,我相信和現在的科學理論沒有衝突,那並不是說科學證明佛教對。但我認為佛陀講的話,和現在的科學完全融合在一塊,沒有衝突。

科學理念和佛學的核心思想,兩者的結合,有很多地方互相啟發。

有些人批評佛教是迷信不科學,可能他們對佛教不了解,不明白佛教就批評,如果他們多了解佛教與科學這方面的看法,這樣來比較就會更好了。

我已經講完了佛教和科學的關系,相信你們也不會說佛教是迷信不科學的。佛學理論的核心思想和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看法非常吻合,沒有什麼衝突。

http://www.profpoon.org/%E4%BA%BA%E6%96%87%E8%88%87%E7%A7%91%E6%8A%80%E5%89%B5%E6%96%B0%E8%AB%96%E5%A3%87%EF%BC%9A%E4%BD%9B%E6%95%99%E8%88%87%E7%A7%91%E5%AD%B8/
vu84vu wrote:
潘宗光教授講的讓人.

量子力學講人的意識,可能改變你感受的世界,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這主要是根據雙縫實驗的啟示。



假如這個人的意願非常強大,可以改變和創造一切東西,即一切唯心造。
..(恕刪)


"量子力學講人的意識,可能改變你感受的世界,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這主要是根據雙縫實驗的啟示"

量子力學從來沒講過這句話,這只是某人的一廂情願,丟到科學期刊只會被笑
然後說,完全不懂量子力學與雙狹縫實驗


"科學的理論並不否定:當人的意識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從空無當中創造物質出來。
假如這個人的意願非常強大,可以改變和創造一切東西,即一切唯心造。"

科學不否定,不代表肯定,這是基本邏輯
如果連基本邏輯都搞不清楚,談甚麼科學?
主張存在者必須提出證明,這是科學界的共識,科學不否定是留一個空間讓你主張並提出證明
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廣義,狹義將對論,都必須提出可證驗之法,在確實證驗後,才能得到肯定
愛因斯坦主張宇宙不膨脹,因為與實驗觀察的結果不符,所以從來就不被科學界認同
你要主張心念可無中生有造物,請實驗證明
例如,用心念造一個杯子出來看看
這東西,提到科學期刊
第一步就是,你如何遵守質能不滅
你的心念能量是多少,根據怎樣的原理,這個能量可以轉換成物質?
然後,這個物質換成能量是多少,是不是<=你的心念能量
接下來,你必須提出一個客觀的實驗方法
阿貓阿狗根據你的要求來做實驗,都能有再現性的方法(這是科學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一個理工科教授
連科學界如何審你的主張這些都不知道,然後胡說一通
就是在踐踏自己專業,還談什麼科學?

還有不要再扯甚麼小蟲子了
這種穿鑿附會的東西,程度只跟新聞龍捲風,關鍵時刻等娛樂性談話節目差不多
別貶低了佛陀的位階

這簡直是迷惑眾生
小心下地獄呀

好吧,我忍不住了,說實話
佛"教"最噁心的就是自以為是,包山包海,迷惑眾生,甚至恐嚇眾生
再加上一些命理的亂搞,甚麼法會啦,改運啦。。。就更噁心了
然後以神通擾亂人間因果,是魔的作為

水云 wrote:
我贊成 ... 舉例,暑假的時間,把一整部【相應部】看完
...(恕刪)

支持
正在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