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否恢復髮禁與適當體罰或懲罰?

寫人生的日記 wrote:
哈哈 真的是越回越好...(恕刪)

  aad他很成熟的,畢竟35歲的人思想這麼的卡通不簡單阿
不要吐槽他了,畢竟卡通王老五在乎的是A片被抓的問題阿
教育的問題當然提不出任何的建議,因為可能以前在上課的時候都都心不在焉,
都在關心他的小黃,畢敬關係到他未來的幸福阿
所以他才提不出任何建議,所以到現在還是卡通王老五阿
  
aad wrote:
方法不用我提出不然你認為教育學者都不知道吗,看來你也被台灣教育洗腦

  
aad wrote:
今天看新聞警察取締a片店,原來在台灣賣a片看a片是違法的,這是什麼狗法令爛國家

  法條不用我提出不然你認為大家都不知道嗎
  看來你也被媒體教育洗腦
  看到add的打字真的讓我笑歪了,一推邏輯不通自己打自己笑歪我哈哈哈
拯救世界維護和平 wrote:
  aad他很成熟的...(恕刪)


可是AA滴說的很有道理阿 怎麼可以抓A片呢 !!!
A片是重要的健康教育與性教育的教材阿

都抓光了 學生買不到 怎麼學知識呢 !! 警察太超過了 嚴重危害到學生的受教權

人本團體快出來譴責阿 !!!!
回到主題~~
是否應該回復髮禁跟適當的體罰或處罰~~
髮禁這個問題很無聊~
頭髮不過就是頭髮~沒啥好禁止的
試問各位男性同胞~~
當兵時!!你的髮型一直是被限制的~~你會不會很不爽!!~~
這個心態也可以套用在現在的死小鬼!

至於體罰或處罰~
開版的是說適當的體罰或處罰~~
適不適當~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不過..人犯錯不處罰..這樣像樣嗎?
舉個例~~陳進興在被抓到之前~你有辦法跟他動之以情嗎?用愛感化他??
我想那時~他會請你吃顆土豆~順便跟你肛肛好~然後再送你回老家吧!!~他也是知道自己會死才好像似乎有悔改~
社會上有法律~就是要規範人們~限制人們的行為~
罰則~~是處罰那些違反法律的人~
人權至上!!是適用給人的~~從小就跟你講道理~~你聽的進去嗎?
學生~小孩~不需要規範跟限制嗎??
""適當""的處罰是必要的吧!!體罰的定義本來就很模糊~
不是一昧的認為體罰是錯的吧~

用愛感化社會吧!!人本主義!!

從每天的社會新聞就可以了解!!不是每個"人"~都聽的懂"人話"!!都該被當作"人"

因材施教阿~~~






拯救世界維護和平 wrote:
    顆顆顆自己對...(恕刪)
讓我引述專家的話
父母會使用體罰,主要是他仍能控制孩子的時候,簡單的說就是力量比孩子大的時候。胡適五十年前就說過:「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從三件事可以看出來,對女人、孩子、旅遊的態度」。今天,女人的權益已大為提昇,而孩子呢?體罰、虐童事件仍然層出不窮,孩子們為了功課去自殺的,也時有所聞。日前在早上八點檔中聽到98.1的節目在訪問台大楊獸醫師如何訓練流浪狗時,她提到三個步驟,坐下、趴下、等一下,她說只要做到這三件事狗狗就會情緒安定,不會亂咬人。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用親職教育的方式來教育今天的狗狗,可悲的是許多人仍然用以前管教狗狗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使得今天的孩子們充滿著動物性行為,欠缺具備自律與紀律的能力。西方人本學派提倡零體罰教育,美國在1907年的時候就開始了,至今已經整整一百年,然我國的零體罰教育仍在牛步化,遲遲無法影響學校與家庭,孩子們的乖巧、服從、聽話被視為教育優先區,也難怪我們國人大部分仍是愁眉苦臉,無法常展笑顏。

父母會體罰孩子的第二個原因是,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是自己的。其實紀伯倫在先知書中早已說過:「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他們只對自己的生命產生興趣與渴望,雖然他們是由你所生,但他們不是由你所造,雖然他們是與你同在,但他們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你不可以左右他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今天的父母再會教也不過是教一些妳三十年前學過的東西而已,三十年後的社會是千變萬化的,因此父母要在管教孩子時留意自己的「等一下」,而且也要鼓勵孩子多思考、表達及討論。

父母會體罰孩子的第三個原因是,覺得孩子做錯事情了。每個人所反應在外面的行為只有潛意識裡的十分之一而已,隱藏在潛意識深處的百分之九十才是我們要去關心的事情,比行為更深的是思考,比思考更深的是感覺,比感覺更深的是情緒,比情緒更深的是恐懼,比恐懼更深的是傷害,比傷害更深的是渴望與慾求,最深的部分是價值體系,孩子的想法是什麼,思考是什麼,感覺是什麼,情緒是什麼,恐懼是什麼,傷害是什麼,他的渴望與欲求又是什麼,還有那些價值觀,這些都是要透過父母的傾聽才能找到答案的。傾聽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作孩子的深度知己。常作積極傾聽有助於我們了解孩子,傾聽是真誠、接納、同理心。積極傾聽有時候是沒有立即效果的,因此它很難被一般父母所接受。但是輔導人員常常使用這種方法,他允許孩子中途停止,因為他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一般父母卻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可能沒有馬上有這個能力來解決問題,可是幾天以後或一星期以後,他自然能想出對策。因為傾聽能使人情緒安定,然後產生智慧。積極傾聽有時候只能幫助孩子去接受他不能改變的事實,幫助他說出積壓在心中的煩惱,並且讓他覺得被接受了。這跟一個人當兵很像,他已經知道被折磨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但只要有人願意聽他說,而且又能了解他的時候,他的心裡就會舒服多了。

學習放下身段

孩子個性叛逆,父母的不能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父母習慣孩子的百依百順唯命是從。有人說面對國中階段的孩子,父母應學習放下身段好好與孩子溝通,我們的經驗是孩子到了國中,父母才放下身段已經太遲了,孩子一生下就應以民主平等的精神來對待他。從小尊重孩子,好好跟他說話,養成相互尊重的習慣,孩子長大後方可能培養出尊重及愛人的能力。然而一般父母卻鮮少以朋友的角色來與孩子相處,常以不信任、不尊重的方式來責備孩子。孩子只有在得到父母信任時,才會想聽父母說話,也才願意與父母分享他生命中的每件事。

父母是否誠懇、真心對待孩子,孩子內心很清楚,他的感受是最真實的。我們愛車子,每天會把它洗乾淨,愛孩子,應讓他感覺到舒服,因此真誠才能感動人。中庸有言:「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家庭的妖孽即是父母的情緒與無知,父母若能放下身段,勤於學習親職技巧,誠心對待孩子,提供溫暖、支持及真誠的傾聽,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不致心生恐懼,讓孩子在家庭裡有一個歸屬感,喜歡跟父母打交道,孩子也沒有理由欺瞞父母了。因此教育孩子要先放下身段,誠摯的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般父母常以為自己很遺憾的事情是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好,殊不知教育的最高境界要學習老子的精神,道德經裡有言:「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有德行有智慧的人,常是以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事情,以無言的方法來教導大眾,任由萬物自然運作,而不去刻意主導,生養萬物而不佔為私有,撫育萬物而不依恃自己能力,成功之時也不誇耀自己的功業。教導自己的子女亦同,如果父母們能提昇自己生命的境界,就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對孩子仍可做到無為而治、無言而教的。只要相信他、接受他,孩子受到尊重自然就有尊嚴,有尊嚴行為自然有分寸,也較能有責任感及覺察能力。洪蘭教授在一篇「幾歲有總裁腦」中提到,孩子們之所以會做出不理性的事情,是因為青春期之前,孩子的杏仁核特別活躍,而前額葉尚未成熟,理智發揮不了控制情緒的作用,所以她提出身教及訓練紀律及自律的重要。本人從事親職教育十六年發現,父母除了身教之外,訓練孩子的紀律與自律時更應注意其方法,多以討論不以斥責,講話盡量以中性的語言表達,對孩子表現好或不好之時,只要以我喜歡或我不喜歡...而不動氣。但有三件事情仍然不能去管孩子,分別是孩子的功課、交友及其生活起居,因為這些是他成長過程中屬於自己的事情,最終孩子仍然需要自己去學習面對的,這些事用鼓勵、與孩子討論,尚且無法立即見效,何況管教?反而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壓力,親子關係破裂往往從此開始。因此幫他找到興趣及發揮其優勢領域,在面對挫折及困難時,以傾聽、耐心陪他可能才是真正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其實每個人只要找對自己人生的舞台,將來他就是那顆最閃亮的星星。

親子相處之道

親子相處時,父母要盡可能做到下列幾點:

一、全然接受: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論父母的情緒為何,要先視其為正常,學習全然接受。孩子的不良行為有四,分別是引起注意、追求權威、報復、自暴自棄,不論是在那個階段,都表示孩子的需求沒有滿足,唯有真正接受孩子的現況,不隨便動氣,方能幫助他。

二、完全信任:孩子捏造謊話引起父母的不悅,是曾經說實話招致父母的拒絕,或父母對孩子根本不信任所致。信賴關係是維繫家庭親子間親密關係的基石,只有在完全相信或表達對孩子充分信任的情況下,親子關係才能愈來愈好。完全信任也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三、積極傾聽:現在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經師,也要成為孩子的諮商師。唯有透過耐心傾聽及適當的回應,方能了解孩子的問題,並解決親子間的衝突,透過父母的傾聽,孩子可以不必在父母面前說的是一套,背後做的又是一套。

四、我訊息的表達:父母在正常情況下尚且會說錯話,情緒當中更容易表達錯誤。因此,為了使孩子免於傷害,父母必須在情緒中做我訊息表達,使正確表達成為習慣。對孩子始終要心平氣和且不批評的說對「孩子讓您生氣的行為」,說對「您的感覺」及這件事對您的影響,講完就應停止且離開,留下空間給孩子自己去思考,孩子只有在不被責備的情況下方能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

五、自然後果法:自然後果法是讓孩子自己決定,但也必須讓孩子為自己的決定後果負責。孩子犯了錯,只要父母不幫忙,孩子必定會受到教訓。如晚起床,搭不上車則必須走路上學,為了孩子責任感,父母鐵石心腸有時是必要的。

六、擬定計劃、陪同執行:再好的方法,若缺少計劃與執行,將形同虛設。而有了方法與計劃,仍需父母耐心陪同執行,方能真正貫徹執行。

七、支持、鼓勵與讚美:無論其進行過程是否快慢、得宜,身為父母的我們都要不斷的給予支持、鼓勵,並尋找表現好的一面加以讚美。

八、無條件的愛:愛是所有人們最需要的能源與動力,也是一切傷害的止痛劑,治療的萬靈丹,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支持,但切莫變成有條件的愛,以免造成二度傷害。

親職教育之所以那麼實用、快速、有效的幫助父母解除困擾、發揮潛能,主要是它有實證性,而且很容易下手,因為它有許多前人成功的經驗,改變自己再也不是不斷的在嚐試錯誤,而是有程序、有步驟、有方法可行的。只要你願意跟著學跟著做,當你發現不同,你就會創造不同,因為每一個情緒結構都是一組生命經驗,只要你改變其中某一個結構,你的生命就會變得不一樣了。親職教育同時也是一套很感性的課程,可以讓你更有自信、更有勇氣的面對你的家庭子女,期待你的參與,就把它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吧!改寫人生的劇本就從此開始。

拯救世界維護和平 wrote:
  aad他很成熟的...(恕刪)
不只a片問題所有違害他人自由或身體都是我關心的議題
怒刪 ~

廢話一堆 要的不是前人怎麼說 要的是辦法 懂嗎 你剛不是才說被教育洗腦
你被專家洗腦啦 笑死我 !!!!

對了 我沒有小孩 但我有一個管不動的妹妹及每天都在苦惱的父母
寫人生的日記 wrote:
哈 我剛上面打的分班...(恕刪)
連你都知道可用勞動服務我還需要講嗎
aad wrote:
不只a片問題所有違害...(恕刪)


WOW 真偉大 什麼時候出來選個立委服務大眾 我一定會投你一票 ( 謎之音 : 廢票吧 )
aad wrote:
連你都知道可用勞動服...(恕刪)


但你都不會講阿 只會叫別人講 阿不就好利害 .................................................的嘴砲
教育的最大境界就是 結果論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20~年後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