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cats wrote:消費券這東西出來,我只想到會不會有人偽造消費券,反正不是鈔票,應該不會有偽造國幣重罪的問題...(恕刪) 還是有法律可起訴, 叫做偽造有價證券, 十幾年前, 台灣抓到偽造人民幣, 當時的檢察官也是傷腦筋, 想了很久, 才想到這一條!!
地下街挑火影 wrote:擴大內需是長期投資?...(恕刪) 這句說得很多次啦 ,公共建設有在半年內就可以蓋好的嘛 ,不懂不要嘴炮 ,半年搞不好還在招標而已 ,你以為蓋公共建設馬上就可以設計好發包嗎?真是好傻好天真 ,人家說Q4就可以慢慢好起來 ,是指發包後 ,廠商有公共建設可做
perry770 wrote:馬家莊就是一例阿!相...(恕刪) 馬家莊跟擴大內需有何相關之處,擴大內需應該不包含馬家莊吧,難道地方政府的腦殘政見也可以扯上中央政府?如果您懷疑其中有浪費公帑的情事,歡迎您去監察院檢舉 。還有這篇是討論到消費券的,只是因為那位先生一直在重覆相同的話所以才告訴他公共工程的設計發包不是一日可完成
思考消費卷這個問題的腦袋實在很死。如果政策的執行,需要不斷考慮"提防人民"所下的決定,那政策的本意到底是為了甚麼?政策的本意只是使政府的政績好看?還是政策的本意是解決人民的經濟問題?我理想中的政策就是使每一個國民都能接受政府的消費補助,一種水平性的公平。至於這補助要花到哪裡去,為何不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非得限制國民該怎麼花,花到哪裡去呢?所謂的配套,應該是確定發行消費卷政策的目的,確保國民能順利得到補助,提高消費卷的使用程度,還有防偽造的安排,讓人民安心使用這樣的消費政策。至於政策成果的好壞,並不能從政府配套來決定,而是依靠於人民自己如何使用。假設政府政策的立意,多數人民都能同意並了解重要性,不就可以配合政策往好的方向消費。甚麼時候這個國家的政府跟人民互信程度變得這麼脆弱?我想指出的是,政府跟人民是在同一個船上的,如果拒絕溝通合作,那惡果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人民也會自食其果,責無旁貸。我們真的需要用公眾的角度去看公眾的事情。複雜的政策應該簡化成易於配合執行的方法。我到寧願只要是身為國民的一分子都可以接受國家的福澤,不論你是富人,窮人,中產階級,閩南人,客家人,甚至入台灣籍的外國人,剛出生的嬰兒,都可以領到。領到之後該怎麼使用,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人民?政策真正的失敗,在於公民素養的失敗。這是我們國民必須上的一堂課還是得到的一個教訓?
chenwichx wrote:退稅比較實際.有繳稅...(恕刪) "媒體"有說:個人沒繳稅有兩種,一種是真正逃漏稅,地下經濟,攤販等.一種是所得未達繳稅下限,個人年收入23萬(?)左右就免繳所得稅了.真正逃漏稅的人沒得退,應該需要繳稅的大家沒意見,可是繳不起稅的人實際上他們是比繳得起稅的大家更需要幫助,可是他們也沒得退.用稅(收入)作判斷依據就會發生像上次一樣的問題.當初"政論節目"在修理政府沒真正排富,結果現在退稅的想法其實也沒差多少.不過,應該還有折衷的方案,例如以退稅為主,再增加低收入戶的金額,只是我們的政府(不管以前還是現在)好像都不能接受對方陣營的意見,雖然在選完的時候還信誓旦旦的說會接納對方的政見.對方陣營也把自己意見說得像絕妙良方,不同意見就是害人毒藥,我覺得這樣也不對.
這是偏門先去COSCO用消費卷買東西然後隔兩天再拿去退貨--換到現金只要不是存起來 是拿去花掉 還是一樣刺激經濟發展政府的目的 是刺激經濟發展? 還是就氣窮苦人家 ?有錢人 拿取到這一萬元券 她去購物 只會購買剛好一萬元整嗎 ?我會覺得她們一出去購物 就會花掉 不止這一萬元券 ? 會購買更多.沒有錢的人 或是想換現金的人.就是會想辦法把錢存起來..更簡單 打9折 賣給別人就好..給我一萬元券 .我也只會買剛剛好 或是多出一點點而已...退稅我年收入 不道45萬 還要申報養一個80歲老爸 一年也沒有繳交多少稅 才幾千元.不養老爸 也才6千還是一萬出頭的稅給我一萬元的券 比較實際贊成退稅的 因該收入都粉高吧 ..不然怎麼會繳那麼多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