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草莓?" 我覺得新鮮人真的是草莓!

dwang wrote:
我也認真回Peter大

answer: 有沒有能力自己最知道, 當你開始做一件事時是有很多人會同時在判斷你有沒有能力的, 你老板, 你同儕, 你帶的人, 甚至一些沾到邊的都會. 我也沒說沒能力的人會覺得自己沒能力而放棄, 有沒有能力不是自己說了就算. 台灣企業很成功的有很多, 別以偏蓋全

answer: 如果您公司主管就如同您的認知, 您真的要考慮換工作了. 有一位大大說的好, 好主管不一定是要事事都懂, 事事都會. 好主管是要發現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 要會善用資源. 在某些方面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年資深的"老人"有時候是真的一針見血, 馬上能找到問題

answer: 同二, 您還是換工作吧

answer: 哈哈, 很不幸我是. 您錯了, 您應該想的是為何碩士要來應徵一份只要求大學學歷的工作. 一份工作是大學生做的好或碩士生做的好? 套句HR名言, 好學校有壞學生, 壞學校也有好學生. 學歷僅供參考, 有沒有屁股一interview就知道.

answer: 好公司是有內部升遷管道的!! 我的助理裡過去至少有三位是從總機和其它部門被我挖過來的. 我挖她們時會問妳是碩士還是學士嗎? 老實告訴您, 不會. 因為我要的是工作能力.

answer: 當你是主管時你一定會知道這問題的解答. 以敝公司interview過程來說, 個人利益優先的連第二關部門同儕(就是你以後同事)的interview都過不了了, 要到我這關還早得很

那我也認真回你:
1.臺灣企業成功的有很多,是阿,一為單,二為雙,三者以上皆為眾,眾公司都很傑出阿。
如果各公司都很好很強大,還有人會出來說現在企業的工作環境不夠好?
有沒有能力自己知道的話,你請跟那些常被下屬罵無腦的上司好好談談。
2.好主管我沒說要事事懂,請你回去爬文看清楚,我講的是主管掌握狀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求職碰過很多面試官,一談就知道有幾斤幾兩了,我並不認為我該換工作。
4.如果你不是因為對方是碩士而用,那就不必提出來什麼碩士當總機。雖說職業無貴賤,堂堂碩士有著強大的分析思考能力還去當總機或助理不是區材就是能力不足。
5.我們對照上面來回顧一下#386你說過的...一字未改。
dwang wrote:
現在敝公司年輕一代普遍最大的問題
5. 個人利益優先,

so...你們公司面試有9又3/4月台嗎?怎麼一下面試連未來同事那關都過不了,一下又有個人利益優先存在的問題?
peterTG wrote:
你敢說台灣們主管們一半以上都沒有我描述的這些症頭?
利益導向者歸利益導向者,誰不是利益導向者?但是公歸公,私歸私,沒能力管理就出錢請人管理,自己站在那個高位上又不履行管理職能,出了事情把問題都歸咎給下屬,這樣對上逢迎拍馬、虛應故事,對下推卸責任、假授權之名行棄權之實不是出一張嘴是什麼?

上面那篇Blog你看過了嗎?有幾個主管是等下屬都走光了還在辦公室裡面思考和工作的?


我沒有數據可以反駁你「一半以上」,想當然爾你應該也沒有數據證明「一半以上」。

以偏概全不是我觀察人的方法,就像我不因會為認識了三個沒禮貌的高雄人就覺得高雄人一半以上沒禮貌,不會因為認識了五個小心眼的台北人就覺得台北人一半以上都小心眼,認識了十個沒水準的大陸人就覺得五億的大陸人都沒水準。

我不敢說我是個很優秀的主管,至少我當主管時都比我的下屬早到晚走,我可以觀察眾多部屬裡哪個是值得栽培的,哪些人只是滿足現狀的。

我接受主管訓練時考卷上有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思考看看:

公司決定提拔你,但你必須在一個月之內選一個下屬接你的位置,

一個是有上進心但資質不好,努力做就是做不好;
一個是天生聰慧工作能力強,但沒什麼上進心,覺得現在的薪水就讓他很滿足,
你要選誰?

良禽擇木而棲,換工作的原因有很多種,遇到不好的主管、跟同事處不好、覺得自己付出不等於收穫等等等等,我從不覺得換工作是壞事,問題是換的工作有沒有比現在好?如果自己的態度不改變,換了十個工作還是會遇到一樣的瓶頸。

不可否認的是有人很努力的爬到上面去之後開始擺爛,當初用他的人也不知道他會擺爛,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你的主管真的有那麼爛,你的老闆一定比你還煩惱。

覺得自己能力足夠只是懷才不遇、資歷不足那就出來創業,沒有資金可以去申請青年創業貸款,寫本漂亮的企劃書,對銀行做場漂亮的簡報,第一桶金馬上就可以進來。

態度決定自己的高度,有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轉型能力的人才是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的人,想當菁英就要有當菁英的代價。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cychiu.tw wrote:
我也不嘴砲.
我先破題一下, 一位主管從選人到用人到帶人, 試用期滿不符合請他離開, 這簡單來說已經回答您的疑問了.
面試時間的不足這沒看到整體, 許多人面試時都願意說一是一, 兩三年後就走樣了, 然後呢? 有接過別人面試進來的人嗎?
這樣說好了, 結婚前僅能交往, 也無法試婚. 縱使試婚誰知新婚七年後彼此會變成怎樣? 相處後覺得有隔閡, 當初瞎了眼? 鄙視他? 最好可以跟他離婚? 否則, 請你告訴我, 該如何才好? 不就是主管基本的要求 - 魅力與手腕.
您說: 草莓的特質是"通常都無法與團隊融合", 不一定特立獨行, 但總是有隔閡. 我還以為草莓族是指年輕的一代, 抗壓力差的人, 有錯請指正. 有隔閡或特立獨行我看到的反而老鳥較多耶. 更何況所謂的年輕一代相較那些老鳥, 可以說是一張白紙.
在公司內有許多的方式來處理草莓族, 卻上網來砲草莓族的心態, 是一位稱職的主管該有的? 每個世代都有其優缺點, 合則用, 不合者試著指正(這也是好主管的責任), 沒共識者只好請他擇良木而棲了.
而這也是個人的看法, 也無意嘴砲與抬槓.
...(恕刪)


以下所寫就真的是嘴砲了...
看到這邊, 小弟發現7年級生對主管的要求真的很高
平心而論, 現在的我做不到
(事實上我也懷疑他是否自我要求也這麼高)
在這棟樓我看到了理論與實務雙方面的爭論
就我認為實務是現況, 理論是理想
我們當然想盡可能的往理想面走
但現實上, 很難
小弟再講個古吧
小弟剛接主管時, 也想當個人人景仰的好主管
那時才31歲, 未婚, 比部門的任何人早來, 也比任何人晚走
怕下面的人做不好, 分派Project時, 下面的人做一版
自己也偷偷的做一版, 最後再來檢討什麼比較好
但...最後我只能說"阿斗就是阿斗"
有什麼雄心壯志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被擊潰
最後就累了,懶了...
是草莓的就是草莓, 你也很難修正他
是人才的就是人才, 總有一天他會碰繭而出
這是我最後的看法
上網砲草莓, 一則無聊, 一則也是看到很多"自己明明就是阿斗草莓, 卻自認自己是人才"
稍有社會責任的人, 總希望這社會會越來越好
但看到所謂新一代的接班人, 令人搖頭的比點頭的還多
不發點牢騷也實在受不了...



態度決定高度. 我前老闆在高升時告訴我 "在指責別人時先想看看, 如果你是那位被指責的人, 你會做何感想" 換句話說就是同理心, 換個角度去看一件事, 或許答案就會不同

菜不菜, 或是自我膨漲, 或是真材實料.. 有經驗的人和你聊一些業務範圍內的事就知道了. 要知道所有的BUSINESS都是有COUNTER PARTY, 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搞得定的.

如果所有員工都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改變, 那就不用有一些軟性考核制度了. 更何況主管也是人, 也會有看錯人的時後, 再嚴謹的制度也總有疏漏的地方.


peterTG wrote:
那我也認真回你:1....(恕刪)
絕代蝴蝶 wrote:
我沒有數據可以反駁你...(恕刪)


大大 我有一個疑問 可否請您幫我解答

之前小弟去某一家公司應徵MIS工程師時,
對方詢問我的一些事情我都照實回答,
結果得到的答案是 你不覺得你太過自信嗎?
想請問這是何故?

以下是當時的大致對話
==========================================
HR:你未來的人生規劃 兩三年後有什麼?
ME:未來兩三年後 如就工作需要 考慮在進修研究所.
HR:為什麼不現在就讀研究所?不覺得這樣不必要?
ME:不覺得,直接去讀研究所.也不會知道產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材,不如工作後,知道了解後在去進修.
HR:你不覺得這樣是浪費時間,就算是晚上進修,也不一定有時間去.
HR:再問你個問題,你大學有過做組長的經驗,如果同一組的組員有不做事的,你會如何處理?
ME:我認為做一個組長,最主要是分配跟溝通協調的工作,但也不代表組長什麼事都不做,
  一開始在一組時,會大家都談好要負責的部分.都談好後才開始分配職務,但都分配後,卻不做,那就只好
  溝通溝通,但仍舊是擺爛裝死不做事,那就只好跟他說明職務問題,一樣裝死,那就只好請他離開了

HR:你不覺得你在說明職務問題那事是威脅?那樣算溝通?
ME:一開始的溝通就是不做事的部分,但之後一樣不做,那溝通的就顯不具意義,直接說明原由,
  對方一樣不做,擺爛裝死 去連誼去打籃球,難道就要讓他在組裡好好的等著領分數就好?
  不用去顧慮一整個組其他人的觀感?你認為那樣算威脅?我不認為,我只認為那是說明清楚界限在哪.

HR:今天一個組,分配好事情.結果有組員不做,不能讓其他組員一塊SHARE?
  在溝通後無效,就用威脅的方式,那算什麼好的組長?
  今天你是來面試MIS的工程師,我不認為你這樣的做法,會對公司是好的.
  這樣只會造成HR一直在找人的負擔.

ME:我覺得在大學時候組在一塊做事,並不會有太大的厲害關係,但是也要有做事的態度.
  今天這事他不做,組員就要SHARE掉,讓他白白拿分數.那對其他人並不公平,
  沒有一個公司會希望自己養一群米蟲而不做事,只想白白領乾薪.

HR:你不覺得你太過自信嗎?
ME:不覺得,我只就你提出的問題 說出我的想法,我也不知道這樣為何算太自信.
HR:那好,接下來我請我們MIS資訊部的長官來面試你.

之後嘛... MIS的長官來面試我後,離開去請更上層的長官來談,
結果回來後,說了今天老闆正在開會,所以我打算安排二次面試,
不好意思,之後會請HR在通知你.

就沒下文啦~~,我很好奇當時會不會之後有通知 結果被HR給吃掉了.
面試我的還是HR的主管職呢...
那還是一個有四五百人的公司,在大陸也有的
==========================================

說實話,小弟不清楚這樣的問題是在?
可否麻煩大大幫小弟解惑呢?

近來面試很多家... 有幾家印象就很深刻,我是在面試軟體工程師(以下是對方說的,原封不動)

近來有看新聞吧,新聞最近不是有報新鮮人起薪低嘛,我們公司是給23K-25K
我們公司是責任制的,所以加班不會有加班費,補休也不會有,畢竟是責任制的啊
另外我們是早上九點上班,下午六點半下班.
下班後記得先打個卡,在繼續做你的事情喔
peterTG wrote:
做到老的人有沒有?所以我說生涯規劃是個好東西,就是因為你的公司讓你感覺你很難做到老,所以才要規劃不是?


針對這句話小弟有一點點意見啦
不是每個人都想在公司做到老的,也有人只想衝個幾年,然後自己創業
因為創業可能是某人的理想,而工作只是取得經驗的累積
等到經驗有了(學習管理模式或專業),資本也有了再來創業
你說公司對他好不好?搞不好很好,能不能做到老?也許也可以
但是人家的理想是創業
而創業是不是一定就得20幾歲就來拼??..這還有待討論

其他的內容就不談了,換了我是面試官,光這句話就把你打槍了

人家既然認為你太自信,你應該先考慮看看哪裡太自信
又反問回去,只是坐實了你真的太自信....

風無 wrote:
HR:你不覺得你太過自信嗎?
ME:不覺得,我只就你提出的問題 說出我的想法,我也不知道這樣為何算太自信.
絕代蝴蝶 wrote:
態度決定自己的高度,有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轉型能力的人才是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的人,想當菁英就要有當菁英的代價。

如果態度真的決定高度,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抱怨自己的主管了。
另外說真的,聽說你受過主管訓,我覺得你還不如請公司拿錢去請補習班老師教你們管理學比較實在。
或許業界跟實務會有不同,但不可能一點重疊的部分都沒有。

以前當兵某位我滿敬佩的警察隊長同樣說過態度決定高度,不過他也說了:我們這些在上面的人如果做不好,被下面的人罵做不好要虛心接受,被誤解了要即時澄清,但我們絕對沒有理由去講下面的人多差做的多不好。
我前面再三強調,我並沒說主管全部都很爛,但抱怨員工素質越來越差的人,不該先去想想怎麼讓差的人變好?
就允許上面的人講下面是爛草莓,下面的人不能說上面是爛主管?

spencerk wrote:
看到這邊, 小弟發現7年級生對主管的要求真的很高
平心而論, 現在的我做不到

高嗎?做到幾點就行阿...
1.把員工當人看
2.把員工當人看
3.把員工當人看
很難嗎?從頭說到尾,有誰是request高薪和高職位的?
7年級生都沒人願意做基層工作?
要求的只是了解年輕人的價值觀並改變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以及一些職場上不合理的制度(如加班不給加班費之類的),很難嗎?

dwang wrote:
態度決定高度. 我前老闆在高升時告訴我 "在指責別人時先想看看, 如果你是那位被指責的人, 你會做何感想" 換句話說就是同理心, 換個角度去看一件事, 或許答案就會不同

現在不是7年級生在罵老闆,OK?是老闆們在罵7年級生爛草莓。
而我碰過罵老闆最多的,就是我那群5年級~6年級的眾叔叔們...上班都乖的跟孫子一樣,下班有碰到就開始講公司什麼制度很糟阿又不改的,老闆又花了多少錢怎樣怎樣怎樣阿...blabla。
我聽過差不多年紀的學長姊和學弟妹講的,都是講這份工作內容不喜歡,想做幾年累積些經驗換工作。

忘了問你,個人利益問題勒?貴公司年輕人到底有沒有這種症狀?

風無 wrote:
說實話,小弟不清楚這樣的問題是在?
可否麻煩大大幫小弟解惑呢?
小弟大膽表達一下意見
您可以參考一些業務面試時的對答方式
或許會發現
您回答的內容本身或許問題不大
但是語詞若是像您所說的那樣
確實是少了些圓滑
沒有留有太多不同聲音的空間
EQ較低的人或許會因此認為您過度主觀, 不易溝通
其實從內容看來, 有很大的機會不是HR吃掉您後面的通知
而是面試完HR跟MIS主管討論一下就直接把您砍掉了
根據您寫的內容
HQ其實在問您是否覺得太過自信前的兩個問題已經表達出對你的質疑
不過一般用與不用的關鍵還是在於MIS主管, 不是HR
您要是面試時夠討MIS主管的喜歡的話, HR就是看您再不順眼, 通常至少第二次面試還是一定有的

屎泰隆 wrote:
針對這句話小弟有一點點意見啦
不是每個人都想在公司做到老的,也有人只想衝個幾年,然後自己創業
因為創業可能是某人的理想,而工作只是取得經驗的累積
等到經驗有了(學習管理模式或專業),資本也有了再來創業
你說公司對他好不好?搞不好很好,能不能做到老?也許也可以
但是人家的理想是創業
而創業是不是一定就得20幾歲就來拼??..這還有待討論

台灣不是很推崇賈伯斯嗎?
1976年,21歲的賈伯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英语:Steve Wozniak)在自家的車房裡成立了蘋果公司。
算有謀有略點,多給十年,31歲也該出來創業了。

當然不能否認每個人理想不同,不過創業這種風險高的行為,一般都是由機會成本較低的年輕人做居多,不能否認老人也有創業的野心,但一般而論有資源的老人家由於機會成本較高,都偏向於用錢賺錢,跟朋友一起搞投資的作法居多。

不過你質疑的也有道理,我是以通論的角度去思考,並沒有考量到創業者自己的意願及個性,這倒算是思慮不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