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謝謝你」「不會」是正確國語?????


rung_su wrote:
  答案 : 台灣的 "國語" 和 大陸的"普通話",確實有用詞的差異。如同英式英語的lift和美式英語的elavator。但這仍與用國語講台語是兩回事。 國語講台語,會把文法都錯用,這是最要命的。

如果小弟將其評為零分,評語是 "文不對題".則鄉民們會覺得這個分數合理嗎?或者小弟才應該因為看不懂而自己得到零分?


一些專有用語,產生差異,這是無可避免的。在華人學術圈,差異的存在已是共識。我有時索性在關鍵詞附加英文說明,避免誤會。

比方說:「megabytes」,我們是「百萬」,大陸翻譯成「兆」,差了何止十萬八千里。

問題出在哪?這個用語不統一,問題不在大陸,恰恰是我們自己。Mega Herts,在台灣仍翻譯成「兆赫」。同樣的「Mega」,有時又叫「兆」,有時又叫「百萬」,台灣用語的紛亂,可見一般。我在日本或大陸的用書,都沒看到這現像。呼籲台灣要有一個標準國語,根本沒錯。

但是把自己的家鄉話帶進溝通內容,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在溝通的場合,廣東人刻意把「點解」講成國語,宣示他的本土性,你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方式嗎?

jiunyiu wrote:
原來您是位翻譯工作者啊,失敬,失敬.

照您的說法,我聽說日文詩多半無法押韻,可是英文詩多半能押韻,所以日文詩不是正確的囉,要像英文詩一樣能押韻才是正確日文詩喔?

說到這.....不知道您對日文或英文否定句型疑問的回答是怎麼翻啊?



你完全離題,但還是回答你。

沒錯,日文確實「很難」(而不是「無法」)押韻。沒人會在這種場合要求日文必須學英文押韻。

但是,把英文文法直接帶進日語,就是不專業。比方說:「This is a book」,翻譯成「これです本」,就是二百五。

同理:把台語直接用國語說,就是二百五。

Tarunaka wrote:

一些專有用語,產生差異,這是無可避免的。在華人學術圈,差異的存在已是共識。我有時索性在關鍵詞附加英文說明,避免誤會。

比方說:「megabytes」,我們是「百萬」,大陸翻譯成「兆」,差了何止十萬八千里。

問題出在哪?這個用語不統一,問題不在大陸,恰恰是我們自己。Mega Herts,在台灣仍翻譯成「兆赫」。同樣的「Mega」,有時又叫「兆」,有時又叫「百萬」,台灣用語的紛亂,可見一般。我在日本或大陸的用書,都沒看到這現像。呼籲台灣要有一個標準國語,根本沒錯。

但是把自己的家鄉話帶進溝通內容,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在溝通的場合,廣東人刻意把「點解」講成國語,宣示他的本土性,你認為這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方式嗎?


拜託 舉例之前請稍微GOOGLE一下
兆 Wiki

兆 Wiki wrote:
中文數字單位「兆」於以下三種不同體系代表不同數目:

百萬(即106):十萬為億,十億為兆。
萬億(即1012):萬萬為億,萬億為兆。
萬萬億(即1016):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

這種概念的多重意義從中國古代已有。

《五經算術》:按黃帝為法,數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也。三等者,謂「上、中、下」也。其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也。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

在今天中華民國、新加坡、韓國及日本規定的國際單位制詞頭中,兆指萬億(10^12,1000000000000)。相當於英語詞頭Tera。


兆赫 Wiki

兆 Wiki wrote:
兆赫(Mega Hertz, MHz)是波動頻率單位之一。波動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採千進位制;1兆赫相當於1000千赫(KHz),也就是106赫茲。值得注意的是,兆赫只是一定義上的名詞,在量度單位上作1百萬解。


這不算台灣翻譯錯誤吧 只是解讀上的不同 何況兆赫只是一定義上的名詞 我想這裡的兆當度量做百萬解 得回溯到當MHz被翻譯成中文當時所使用的度量單位 而不是拿現在的所使用的度量單位去套

Cannabis9478 wrote:
這不算台灣翻譯錯誤吧 只是解讀上的不同 何況兆赫只是一定義上的名詞 我想這裡的兆當度量做百萬解 得回溯到當MHz被翻譯成中文當時所使用的度量單位 而不是拿現在的所使用的度量單位去套


沒錯,萬萬以上的計數,在早期漢字圈裡,確實莫衷一是。把這些數字記述統一的,不是漢字的根源地中國,而是近代的日本。

我一再呼籲的:用語標準化的重要,就是如此。我們不去做,人家就搶著做。到最後,我們就成為連用語都亂七八糟的三流國家。

我沒說「翻譯錯誤」。事實上,無論講「兆」或「百萬」,都有根據。重點是:台灣自己的用語,為何不統一?難不成,如老鵰兄所說的:我們自己承認自己是個「偏安一隅的流亡政權」,甚麼標準都別想制定?


Tarunaka wrote:
以下是日本網站,專門...(恕刪)


所以你的取樣來自 一個中文老師,一位學中文的日本人,你自己,跟網站上的一群日本人.

就讓你決定台灣 80% 的人是 二百五.

真有說服力
若身為一個專業的翻譯工作者,在翻譯「謝謝」=>「不謝」這樣的說法會堅持"Thank you" => "I can not"嗎?若是如此,那是誰在誤導翻譯作品的讀者?這種翻譯和使用「謝謝」=>「不會」誰比較正確?用了不適當的翻譯手法不承認並用來質疑別人又是什麼值得稱道的做法?用錯誤的英文翻譯來指正中文更是奇怪的創舉。

若翻譯工作者的認知只能做這種字面程度的翻譯工作,而沒能真正了解實際的意思而翻成意義比較正確的英文,那翻譯工作就交給翻譯軟體就好了~~~~

台灣使用的「國語」和大陸使用的「普通話」那一個比較接近「標準國語」?能獲得另一個地方使用者的認同嗎?若不行,那兩個地方各自通用的語法也只是前面論述中的「方言」而已。依此思維,那來的「標準」?

好好的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不要自以為是的跨越在行的工作範圍。翻譯工作和教育、推廣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不是翻譯工作在行,所有和文字相關的工作就可以一通百通。撈過界砸鍋造成反效果的機會相當大,看這篇就知道了。

若以開版大堅持「那種」模式的翻譯,那英翻中"My bastard"要怎麼翻?李天祿在「戀戀風塵」中的口頭禪「X伊三妹」,翻成英文要怎麼翻?都要直接翻嗎?

「大師」和「工匠」的差異為何?想通了,開版大的發言將會讓不少人獲益;想不通,就繼續吵架囉~~

Tarunaka wrote:
同理:把台語直接用國語說,就是二百五。...(恕刪)


又來了~~~~

好個教育推廣該有的心態呀......
Tarunaka wrote:
"Thank you very much!"

"I can not."...(恕刪)


"Thank you very much!"
"bu-where,bu-where"台語念起來就是"不會,不會"...英文的意思有可稱"哪裡,哪裡"....一舉兩得!!
這樣才對!!!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ezhiphop wrote:
小弟覺得自己用心回文版主似乎不屑一顧。

既然版主不想與版友討論,不想接受其他人的看法

小弟也不想多費唇舌了。


別這麼悲憤。

我一個人,應付這麼多人。這當中又十有八九不是專業的中文老師。我得從中文ABC開始講起,我夠勤奮了。

所謂「子入太廟,每事問」,可沒說太廟的人有問必答。更何況有多少人排隊問問題?

我女友是日本九州小姐入選佳麗。我這幾天忙著回覆大家問題,冷落了這個佳麗。你也稍微體諒我一些吧。佳麗跑了,你負責?
Tarunaka wrote:
我沒說「翻譯錯誤」。事實上,無論講「兆」或「百萬」,都有根據。重點是:台灣自己的用語,為何不統一?難不成,如老鵰兄所說的:我們自己承認自己是個「偏安一隅的流亡政權」,甚麼標準都別想制定?


你的認知是不統一就需要統一 那跟錯誤不是一樣? 沒有錯誤為何需要統一? 而且百萬是中華民國制定的 兆赫是在中華民國制定百萬之前就傳進來的名詞 若不是有人鑽牛角尖為何需要統一?

請您還是多看看 國際單位詞頭

潘達 wrote:
若身為一個專業的翻譯...(恕刪)


西班牙語世界,一樣存在中南美西班牙語和本土西班牙語歧義的問題。

中南美西班牙語會和本土西班牙語分家,原因很簡單:受到當地印地安語等方言的影響,文法語句都出現了變化,「不再是純粹的西班牙語」。

就以台灣學西語系的學生為例子,他們學時,不可能照單全收。最後,當然是以本土西班牙話為標準。

台灣國語受了台語的影響,無庸置疑。但你拿著台化的國語,逼著老外學習中文,這是強人所難。老外抱著「純欣賞」的角度來學繁體字,已經夠給台灣面子了。我女友就是其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