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民調---現金比消費券好

抵稅還是用啊 形式不同罷了
原來信仰還是比3600便宜了一點
搖擺天秤 wrote:
說真的,討論了那麼長...(恕刪)

說真的,討論了那麼長了,還是有人搞不清楚狀況

一般人就算是拿到消費券也只是花掉,現金也還是留著...刺激到了什麼?
甘苦人拿到消費券也只是花掉,其餘也沒現金可以支出...那又刺激到了什麼?
繞了一大圈也還只是用掉了消費券,現金依舊存著...能刺激什麼消費?
而且衍生更多成本.
免責聲明:以上言論為玩笑話,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 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爭議文專用分身 wrote:
順便再請教原物料下個月的行情如何??


跌!
我只擔心,
消費者今天多了3600的預算,
會選外商產品的機率也會越來越高,
那這樣對台灣經濟有多大幫助?
最近問新加坡朋友 他們的政府怎這麼棒,還可以退稅?? 至少我們的媒體是這樣說...
他告訴我, 其實因為他們的消費商品都會外加稅,而新加坡政府前一陣子將稅由 5% 加到 7% (以後會到 10%,接近英國的水準) , 因此退稅來減少民眾負擔

和台灣的情況並不相同。
經濟活動不僅僅在於拿多少 用掉多少
說真的 這理論要是完全成立
那賣場也不必辦一元排隊商品了
商場也不必賣一元一把的青菜了
百貨公司週年慶也不必下殺化妝品了

人要是這麼極端理性 就不會有不景氣或是景氣過熱的上下循環了

拿現金券都要去存起來不用
退稅發錢豈不是 一定一定會拿去存起來
自打嘴吧的邏輯
爭議文專用分身 wrote:
如果你在那時就知道油...(恕刪)


我的重點是~結果論,
結果是油價腰斬,所以解凍的人來承擔後果,
但是物價指數沒跌,因為物價指數本來就不會跌,
只會不漲~
怕熱不要進廚房!!
seaman0601 wrote:
我只擔心,消費者今天...(恕刪)

買進口商品,應該不會是跑去人家總公司跟人家買吧?
還是要透過經銷商買啊。
你買支N牌手機5000塊,店家進價4900。
你的這次消費就造成了這家店100的利潤。
你說這樣有沒有幫助?

llinsh wrote:
經濟活動不僅僅在於拿...(恕刪)


購物會理不理性跟有沒消費券無關
難道有券就會衝昏頭嗎

手頭鬆的就零花掉
緊的就替代現金用掉
跟拿到現金有啥不一樣

還有不管 "現金/退稅" 跟 "消費券" 比起來
在程序、人力、時間、耗材...上都明顯更省錢省力

為何會如此執著非券不可
小市民的願望 wrote:
我的重點是~結果論,
結果是油價腰斬,所以解凍的人來承擔後果,
但是物價指數沒跌,因為物價指數本來就不會跌,
只會不漲~
怕熱不要進廚房!!


所以以後油價都不能漲囉 即便再漲回高點14x美元 也要繼續凍漲
是這樣嗎?

記得當時 大部分的人也支持要漲
連執政黨的死對頭也支持(不過反對一次漲足)
那時要求繼續凍漲的聲音似乎不大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