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輕軌/捷運-開工日遙遙無期

更低價的公車,不是也是不會破壞都會景觀嗎?
再說建造費用低廉,
是相對原先規畫八百億的預算更低廉多少?
至於「禮讓電車」,
交通法規應該是更強制,
法規明訂不行,不行就是不行,何來禮讓之有。
對公車應該更有其規劃。

捷運不是為了蓋而蓋,也不是為了虛幻的未來蓋,
要說未來,高雄就一個未來的案例,
還要是為最現實的符合效益的「搭乘人數」去蓋

樓上有人需出雪梨、名古屋例
雪梨市人口450萬,為澳洲第一大城,這種建設是有指標性的。
名古屋人口225萬,或說人口與台南都相仿,其實差很多,
也稱「中京」,本身的工商業屬性和交通位置,
輕軌或是捷運蓋的都很保留。

名古屋人口密度 6919人/平方公里 ,
加了台南縣人口的除下去就剩 854人 /平方公里
這兩縣出外工作的人口再扣掉,可能就更少。

連公車這種最初級的大眾運輸都管不好,作不好,讓台南人沒信心,
憑什麼相信輕軌或相輔相乘?
是一個已經是火在燒,一個燒更大

我是樂見去爭取,寧可捨輕軌捷運
去換一年五億或更多的公車補助
或許也有一個方式,台南市積極爭取高雄市捷運,
編預算或市民集資入股高捷,概括承受最好
把路竹延再延申,乾脆拉到台南縣。
反正就是為蓋而蓋,為了未來,
以後去從西子灣就能坐捷運一路到安平古堡,

至於是蚊子坐,還是背包客坐?
不重要,有人願意買單,有人願意收爛攤子
歡迎台南市市庫或地方企業自已來建。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屋人口密度 6919人/平方公里 ,
加了台南縣人口的除下去就剩 854人 /平方公里
這兩縣出外工作的人口再扣掉,可能就更少。



其實美國波特蘭人口比台南少20萬人。還不是有蓋輕軌。
人口密度更不用說。

台南市特別的方就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幾個區。
其實成大有多個研究生寫過類似的論文..

公車與輕軌系統的差異為何?
---

自1904年起,香港電車便於港島北部沿海岸線行走,穿梭港島東西;香港當時人口有台南市多嗎?
已經超過一百年。

可愛小熊 wrote:
其實美國波特蘭人口比台南少20萬人。還不是有蓋輕軌。
人口密度更不用說。


每個城市都有自已的產業特性,
歷史文化重要,或發展的必然。
如果用波特蘭為例,那應該全世界有超過五百個城市
也該有條輕軌吧?

波特蘭的經濟地位,如同oregen州的龍頭,
總公司,33家釀酒廠,工商機能絕對是超越台南之上。
大眾運輸還是需要有足能的「量」去支撐經營,
波特蘭的Trimet公司,從我在wiki的初步了解,
似乎是統合整個波特蘭地區的交通運輸(輕軌,公車,纜車...)
本身似乎也是「拓荒者」隊的母公司。

我看一下你對公車的印象,
公車管理不善,司機脫班,這有很多種原因。
以現在科技與管理,

美國有些地區的公車,每個站牌上是有「時刻表」,
幾點幾分到該站(誤差不會太多)
而每班間距,班次也有很精準的計算
有十五分、十八、二十,三十、四十,離鋒時間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是周末二小時一班。
公車與人力使用上,也極為彈性調度。
隨便舉例一下,非熱門班次
例如從100號從甲地發車到乙地,原車不一定繞回甲地,到了transit
依派班,電子化車牌改一下數字,改成50號,
符合司機休息時間,這樣車又往丙地而去。

甚至郊區與城區間,通勤上下班時間公車是可直上高速公路,
僅在幾個大站停車。
方法還有很多,甚至早四五年前,
網路上就能查出甲地到乙地或丙地的乘車班式、轉運站、搭車時間

時間標出來了,大家就能有所依據與適從。
自然就能調整自已的時間。

公車之所以讓人不坐的原因是,
沒有密集的車班下,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公車會來
標了就是代表負責任與管理的承諾,
惡性循環下,大眾運輸就會被放棄。
至於南科,請教台南公車與現有的大眾運輸,
有無密集班次,或妥適調度,
讓進廠工作的員工有可以選擇的機會嗎?

我還是覺得,公車沒改善好之前,
任何玩大的建設,都不是一個解決的方法,
只會是個錢坑。
scott9282001 wrote:
台北是不得已才開發捷運的 當初也一堆人反對...

現在才知道它的便利...

不過笑笑就好...高捷和高鐵的兩大錢坑...可是會讓人卻步


超大的錢坑是台北捷運。
初期建設費用要4444億。
去年台北捷運票收入也不過81.4億,
不要去算初期收入還有人事費用,
光用這來算就好也要50幾年才回收。
文湖線900億也要10年回收。
而且目前陸續還在蓋,
賠這麼大怎不叫北捷不要再蓋了。

高捷好歹是BOT,
大部分出資的是民間公司。
而北捷花全國納稅人的錢倒是花的蠻開心的。
其他縣市的人也用不到。

台南縣市要求的輕軌經費也不過66億。
隨便一條台北捷運支線的零頭而已。
台北放個煙火150億沒了連渣也看不到。
台南輕軌至少以成本/人口比的效益絕對比北捷好。
我就不明白,台北人連這牙縫的錢也要爭。
台北人要方便,南部人就不要方便嗎?

CarlTz wrote:
高捷好歹是BOT,
大部分出資的是民間公司。
而北捷花全國納稅人的錢倒是花的蠻開心的。
其他縣市的人也用不到。.(恕刪)



參考一下高捷的經來源及比例, 算一下中央的負擔經費的比例有多少,

高雄捷運總經費為1813.79億元,其中政府出資83.19%(計1508.89億元),民間出資16.81%(計304.9億元)。政府出資部分中央政府補助約1191億元,高雄市政府負擔約286億元,而高雄縣政府負擔約32億元。
Edison
雖然說南部通勤人口或許養不起捷運
但是撥款來把最基礎的公車網路做好應該還說得通吧?
台北市公車系統發達,捷運也一線一線瘋狂蓋
相較之下南部的建設勒
同樣都是城市但是能動用的資源卻大上好幾倍
北部民眾方便那南部的城市呢?
CarlTz wrote:
高捷好歹是BOT,
大部分出資的是民間公司。
而北捷花全國納稅人的錢倒是花的蠻開心的。...(恕刪)


你誤解很大....
兩地的捷運主要都是中央政府出資,而且中央政府出資的比例高捷還比北捷高

高雄捷運簡介(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高雄捷運由中央政府出資79%,高雄縣政府出資2%,高雄市政府出資19%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期計畫預算配置情形
台北捷運由中央政府出資63.125%,台北市政府出資36.875%

因為高雄市政府不想出錢,所以把那19%拿去BOT了,這就是高捷BOT的由來...
不知道為什麼高雄市政府不和台北市政府一樣選擇自己出錢??

另外北捷虧損很大嗎??? 看來你對會計制度不是很瞭解,
如果以北捷的載客率還會虧損很大,應該像高捷一樣不會再繼續蓋下去的。
虧損很大還要繼續蓋,議會預算會通過嗎?在野黨不會強力監督嗎?
請舉出實際數額,虧損很大是一年虧多少?在野黨為何從沒抓著大幅虧損的事大做攻擊?

gamela1573 wrote:
撥款來把最基礎的公車網路做好應該還說得通吧...(恕刪)


這個建議我舉雙手贊成,但是做好公車網路應該是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做好公車網路一年預算頂多5億,地方政府應該不會沒這個經費,
像台中市政府,從民國90年就陸續推展TTL高潛力公車路線,
十年來公車客運的載客人數已經成長超過七倍。
所以老胡才會一直也想要蓋個捷運,只是我還是不看好,
老話一句,除了大台北地區,其他地方蓋捷運都會是一場災難。

CarlTz wrote:
高捷好歹是BOT,
大部分出資的是民間公司。 ...(恕刪)



 高雄捷運小檔案
  路線:紅、橘2線
  列車:3節車廂
  車站:38站(地下28個、地面2個、高架8個)
  長度:總長42.7公里(紅線28.3公里、橘線14.4公里)
  經費:1813.79億元(政府出資1508.89億元、民間出資304.9億元)
  運量:營運前預估今年單日運量29萬人次(20萬人次可損益平衡),實際運量每日13萬人次
  虧損:目前總虧損57億元(未計算市府撥入平準基金9億元),扣除平準基金後,預估今年第一季虧損將逾資本100億的一半
  資料來源:高雄捷運公司


大哥

民間出資304.9億

政府出資1508.89億

這樣算事大部分是民間出資嗎

chiang :不用耍嘴皮子,有沒有違規你心理很清楚,如果不服,那也可以,等你當01老闆你想怎麼作都可以。
看看高捷虧損連連~
台南要蓋捷運? 人口數這麼少~不具經濟效應吧?
只是阿扁當初拿來騙選票的一招~

edison01 wrote:
參考一下高捷的經來...(恕刪)

這裡我查下資料,
我那部分說錯。更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