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有何意義????(純聊民生問題~聊政治的請不要進來~)

我發現不光我會這樣想,領到卷,就花卷就好,把錢存起來,同事也是這麼想的,呵呵
等這消費券一出來,不知道使用要不要搭配身分證?
若不要...那我用9折換現金,然後買東西的人受益,拿券的換錢也受益
一定一波換現金的風潮就來臨,不知這和刺激經濟有何關係?
反正要消費的依然消費,但是換了消費券來消費無形中打了折(更便宜)
拿消費券的不見得想消費,所以紛紛出脫打折換現金
這樣經濟有變好嗎? 只是政府一直去補貼這些錢吧!
雖說有錢領當然好,可是回過頭來看~限定某些產品某些商家能使用?你想想看政府拿稅金買家樂福禮卷給你(不是送你哦),那這是不是圖利廠商圖利的太明顯了?一樣民生用品~一樣是沙拉油、衛生紙,為啥跟別人買政府就不給錢?為啥跟這些大賣場買政府就拿稅收幫你付??刺激市場把現金放出來就對了,不然只是變相的官商勾結囉~
leecc6256 wrote:
那之前原物料上漲 ...(恕刪)


恩 那要看你指的是哪種商品 油 電 民生用品 3C等等

當然所有東西的售價都是靠供需來決定而非成本

但是分析上仍是有所差異

我不能確定您所說的是哪個東西沒有降價

是油價嗎?還是電價?還是民生物資?3C產品?

油價不是已經在降了媽?

電價的話 好像有人在罵電價還沒跌? 這個可以找台電問問看? 是因為期貨的關係還是要彌補之前的累積虧損還是台電想說一樣的價錢大家拿他無可奈何?

另外您也不要一直看售價 然後問為什麼不降價

廠商的營收= 售價X售量

這個就讓他們自己去傷腦筋 售價調整需要時間 產能跟通路的調整也需要時間

我自己是覺得最近降價的東西非常多啊 有些廠商不肯降價那也要尊重這些廠商的決定啊!

其實我個人比較擔心因為限定有發票的地方
而讓沒發票的商家受苦

如果我拿一萬塊去家樂福把我的"民生必需品"補足了
那我原定要花在"民生必需品"的金額就省了阿
短期內, 我就不會再去菜市場買菜
也不會去買一個65塊的便當, 反而為了把消費券用掉而去吃麥當勞

之所以沒發票就是因為規模還不夠大

這樣做, 短期內沒發票的商家一定會很慘
規模不夠大也不知道有沒有本錢熬過去


我倒是覺得應該要限定"非"民生必需品而且要是台灣製品

這樣Mobile01應該會多很多開箱文吧
我的M600i, 我的智慧生活!
leecc6256 wrote:
那之前原物料上漲 ...(恕刪)


日本的經驗也是這樣

最近考慮,將仿效日本模式發放消費券來刺激經濟,其實日本政府早在1999年就曾經發放過消費券。當時日本面臨泡沫經濟,民眾只願拿消費券買東西,手頭的錢全部存到銀行,成效到底如何,有待專家仔細評估。

亞洲國家發放消費券的先例就屬鄰國日本,1999年代日本遭逢泡沫經濟摧殘,為了活絡經濟刺激消費,前首相小淵惠三針對15歲以下、65歲以上以及弱勢族群發放消費券。每張面額1千日圓,總額2萬日圓,約合新台幣6800元,由各地方市公所發放給民眾,規定必須在半年內消費完畢。

有趣的是,雖然消費券都蓋有政府官印,但是依據各地方有不同的設計,像是柯南作者青山剛昌的故鄉,就使用柯南來當做logo,不過也因此被粉絲高價收藏,反倒成了全國消費券使用率最低的地區。根據統計,當年日本政府光是消費券就發放了6194億日圓,約合新台幣2100億,但是有不少民眾把現有的錢存下來,只用消費券買東西。

甚至還傳出有顧客直接拿消費券向店家換取現金,根本就達不到刺激買氣的效果,台灣是否要依循日本的腳步發放消費券,恐怕得再好好斟酌。(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真正消費只有3成日本失敗經驗 台灣須記取

政府發消費券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究竟可不可行?根據日本一九九九年實施的「地域振興券」,結果顯示,總額二千億台幣的補助金額,用於消費只有三成,另有近七成被使用者「存起來」。這項政策被日本政壇譏為「撒錢政策」。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論結果,日本的消費券案例是不成功的。民進黨智庫昨天也公布一份有關「地域振興券」的實施資料,並下了「日本也失敗」的結論。


日本的「地域振興券」在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上路,適用對象是十五歲以下兒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以及其他認定社福對象,政府補助每人兩萬日幣,約新台幣六千六百元,總額是日幣六千一百九十四億,新台幣兩千億。而日本「經濟企劃廳」事後針對九千個家庭調查,結果顯示,因發放振興券而增加的消費額度為使用額的三十二%,剩下的六十八%被儲蓄起來,該政策粗估增加GDP的個人消費的○.一%。


為什麼效果不佳?關鍵在於使用者沒有因此增加消費,多數人選擇轉為儲蓄;此外,老人部分設有排富條款,因為低所得但是是被扶養的老人是拿不到振興券的,但未繳稅的高所得者卻能拿到,造成不公平爭議。


他山之石,台灣的消費券尚未上路,但隱憂已經浮現,多數人關心是要發放現金,還是發放消費券?消費券有無設定消費項目,或是完全無限制,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此外,要不要排富,排富的門檻又在哪裡?如果要排富,門檻設定的依據又是什麼?拿報稅資料準確嗎?會不會又出現近貧補助「賓士車主也有補助」的大烏龍呢?


最重要的是,發放消費券真的能刺激消費嗎?「地域振興券」轉儲蓄的結果會不會在台灣重演?都是行政院要深思的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限用開發票店家 攤商喊不公

反彈聲浪
消費券的使用是否應該設定限制項目,不願具名的行政院官員昨說,為擴大刺激景氣,現已決定消費券不必限定在民生用品上,經建會目前規劃只要有開立發票的店家都可使用,由於政策還未定案,再加上一般攤販、市場有反彈聲浪,還要再進一步研議。


對此,松青超市企劃部經理邵恬宜認為,每人需求不同,不應限制消費品項。超商業者萊爾富也認為,不必限制購買品項,但提醒,若消費券以卡片形式發行,政府須考慮如何建立刷卡機制。

內閣被譏「台北看天下」
對於消費券可能只限於在開立統一發票的店家才能消費,在台中縣霧峰鄉開小吃店的張小姐昨說,政府要刺激景氣,也應照顧基層店家,否則相當不公。台北巿中原街服飾店老闆娘林小姐也說,若消費券只能在開發票的地方消費,不就只照顧到大型百貨公司或有規模的店家?「客人都去百貨公司了,那我們怎麼辦?」


綠委黃偉哲也認為根本不應設下任何限制,硬要到開發票的地方才能使用,只是政府想再從這些消費收到稅收罷了。藍委周守訓也說,沒開發票的商家及傳統市場的攤商,才是擴大內需亟需救助的人。

綠委陳亭妃也認為,如果使用消費券需要統一發票,那免用統一發票的店家怎麼辦?豈不會變成圖利大型連鎖店或大賣場?綠委潘孟安也認為此舉是變相補助大財團、大型超市,劉內閣是「以台北看天下。」
連線報導

(資料來源:壹蘋果網路)
我舉個自身的例子好了
天氣變冷了,所以前幾天跑去寢具店買棉被,一般棉被600有找,可是想買條好一點的爽一下,羊毛被好像不錯,可是一床要2000,買不下手,最後買了1300的羽毛被,如果我手上拿到一張消費券,先不論找零的問題,我想羊毛被就大方地買下去了

這樣有沒有刺激到消費?
Live long, and prosper!!
Akulamaru wrote:
我舉個自身的例子好了...(恕刪)


不曉得,但是日本經驗,是失敗的。
阿罵殺手 wrote:
限用開發票店家 攤商...(恕刪)


前面很多人都發表對需不需要發票的看法

如果沒有新的見解 就不要一直貼文章嘛

沒有讓每個人都爽到的政策 如果政府要確定所有的消費卷都能落實消費

這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莫非這些批評的人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還是只是因為這些民代選區裡面的商業型態有不少是無發票式的

所以不得不幹譙一下 表示有體會選民的辛苦

但是說真的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見解 就不要一直貼東西 很多人早上起來都有看報紙

回文前先把前面的文盡量看完以及問問題之前先看精華區也是一種網路禮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