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回家告訴我 明年要念四書才能畢業


alberthk wrote:
是教育內容比例的問題...(恕刪)


這樣的比喻是不是誇張到離譜是一回事

但有些人彷彿生命中離不開四書的誇張離譜程度才令人嘆為觀止

TONY_H wrote:
跟是不是背誦無關 ....(恕刪)


以你之見,世界所有哲學書、宗教典藉都可以丟了
單回覆此篇,各種解釋很多,但是是否為孔子原義?斷句斷的不對,就像威龍闖天關的故事一樣,可以將意思全盤顛倒。

我傾向解釋於''民眾若本性已純樸自然則聽任發展,若否,政府有教化的責任''
因為孔子也說過''不教而戰謂之棄'',愛民的胸懷是有的,若是只為了統治階層而有教無類,似乎有些許矛盾

漢以後,儒術本來就有點走樣,原意為何可能要多方參考。

個人是贊成能有助於品德教養的,但對老師的教法不能認同。
以上個人想法~

看看這段:
==
科舉的出題 : 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從南宋開始被稱為“四書”,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漢武帝時設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也意味著經學的
研究方向只限於大全之內,而不可標新立異之說。在絕對統一的墨守
一經之模式之下,士人對諸經的研究被嚴格的限制在朝廷所允許的範
圍之內,思想受到禁錮,陳陳相因,毫無生氣

==

一個人的思被訓練到禁錮的境界,就不可能知道他自己是毫無生氣的。

嚮往禁錮境界的這些人到底在嬈擺什麼?(嬈罷無落魄久的嬈擺)
即便熟記四書內容,也無法將火箭升空,或是修身養性.

儒學之祖,過的如此般流離的生活.

乃因不知變通而四處游走,反倒少了太多對社稷共獻的機會.



因此我的想法與一些古人相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知識很重要,但有時不求甚解,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在訛虞我詐的年頭,孫子兵法也挺重要的.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alberthk wrote:
以你之見,世界所有哲...(恕刪)


哲學書可沒列入必修 , 宗教書也沒列入必修 .

把四書放進高中必修可以增進品德教育芸芸可是教育部官員說的 .


bluebacteria wrote:
單回覆此篇,各種解釋...(恕刪)


前句有標點斷句的差距 . 哪再請教這句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
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
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
恥也。」

請問 " 無道則隱" 何解 .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
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
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
恥也。」

請問 " 無道則隱" 何解 .


此樓為討論教育安排是否得當,我先發表我想法是得當,但教法跟教材覺得有疑問(為何是四書?怎樣教?跟以前大家經歷過的一樣背誦默寫?),也覺得小孩子到時候只是浪費時間背誦背給老師們爽的!

而您的疑問,說真的,我也不是什麼學問大家個人理解恐貽笑大方還請多見諒,我理解是天下還有清明可轉圜之處,君子則應該把握這點繼續維持及發揚善說,天下已紛亂不堪君子力挽狂瀾也是徒然~
以上是我的想法,孔子說聽其言觀其行,其歷史背景還有弟子的行為都可作為論語的參照
這段當作我跟大大您額外的討論,單就教育而言,選些簡單孝順跟朋友相處之道就夠了。





TONY_H wrote:
哲學書可沒列入必修 ...(恕刪)


是對你認為四書無用論的部份作詮釋

四書的列入本來就是作為本國文化的教育內容
四書作為我國重要文化典藉,內容的部份多有可取之處
擇其精華以古喻今,再推至生活應用上

選讀四書也可以加強語文能力,沒有一個國家不注重其自身語文素養
選讀四書提高品德素養只是其中一個功能,增加語文能力是另一個功能

古文讀讀是不錯的
對中文程度上的幫助頗大
對之後的文字解讀上也會比較精細
老實講
想起以前念國文的文言文
其實是蠻懷念的
文言文的意境之美
有些真的不是白話能比的上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